在2024年,极越突然暴雷,一时间冲上热搜。
半个月过去,虽然有百度、吉利出手相救,为车企员工的社保、赔偿兜底,但极越汽车留下的依旧只有一地鸡毛。
很多人说,极越只是个开始,明年还会有更多车企离开市场。
车企倒闭会对车主有哪些影响?2025年,如何避免买到“烂尾车”?
车企倒闭,车还能开吗?
车企倒闭后,车主面临的用车麻烦远比想象中复杂。极越汽车的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旦车企倒闭,车辆的智能化功能将大幅受限,智能汽车可能瞬间变成“复古款”。
智能汽车依赖于车企提供的网络服务和运营支持,车企一旦倒闭,车辆软件服务无法更新与维护,车机系统若出现故障,如黑屏、死机等,基础功能如地图导航、空调调节、音量调节、倒车影像、座椅通风加热等都将无法使用。更进一步,车企倒闭后,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中断,车机网络无法使用,影响智能汽车的在线导航、实时交通信息获取、多媒体娱乐系统、语音控制、智能互联等功能。
对于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车企倒闭意味着这些功能将停止服务,如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车道偏离预警、车道居中等,这些功能依赖于车辆传感器收集数据,经过本地芯片或云端服务器处理,为驾驶者提供驾驶辅助。
安全方面的功能,数据监测和预警服务也将面临中断,车主无法及时了解车辆的健康状况,如电池健康、胎压、故障码等,无法及时向车主预警,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前后碰撞预警、主动刹车、防侧翻系统、道路救援呼叫、疲劳驾驶提醒、车道偏离预警等主动安全功能,均面临无法使用的情况。
与此同时,车主还将会面临车辆维修、保养等方面的困境,这些服务都得不到官方支持,像电池衰减等质量问题,就只能自掏腰包去寻找其他维修途径,成本高昂且难以保证维修质量。售后网络会随着车企倒闭而瓦解,车主难以找到官方授权的维修站点进行保养和维修,即使是第三方维修站点,也会由于缺少原厂配件供应,维修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而且维修质量也难以保证。即使想要把车卖掉,也会因为车企倒闭后,其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会大幅下降,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导致车辆在二手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降低,而且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买家。
车企倒闭后,车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车企在购车合同中承诺的终身质保等功能,一旦倒闭后,基本上是得不到任何保障,一切都由车主兜底。即使车企良心发现会进行赔偿,但在破产清算过程中,车主的权益大概率处于最为靠后的清偿位置,供应商、员工和债权人会优先于车主得到清偿。
综上所述,车企倒闭后,车辆的智能化功能、安全功能、维修保养服务以及车主权益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车主将面临一系列用车麻烦。因此,选择车辆时,消费者应更加谨慎,选择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完善售后网络和可靠技术研发能力的车企,以降低购车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如何避免买到烂尾车?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者在购车时必须更加审慎。除了需要关注车辆的性能和配置,更应该深入考察品牌的实力和售后服务能力。对于那些新入市的品牌和车型,由于缺乏市场验证和足够的技术积累,购买这些车型无疑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应优先考虑那些销量大、市场保有量大的品牌,这些品牌往往更为稳妥。具体来说,那些品牌保有量超过50万辆的车企,在3-5年内倒闭的风险相对较小,选择这些车企的产品相对来说更加保险。
除了品牌选择,消费者还应密切关注车企的市场表现和经营状况。车企在面临破产倒闭之前,往往会有一段市场低迷期,一般表现为销量大幅下滑、裁员、工厂关停等迹象。这些信号提醒消费者需要时刻关注车企的最新动态,并在必要时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如果不幸遇到品牌出现问题或倒闭,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继续使用车辆还是及时出手以减少损失。一般来说,越早做出决策,承担的损失可能会越小。
另外,建议大家在购车时也看看车企CEO的履历。尤其是过往项目的情况,比如是否烂尾、是否被此人运营得一团糟。一个过往没什么漂亮成绩的职业经理人,通常也没什么能力做好一家车企。
同时即便是退市,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也往往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可靠。从行业视角分析,传统汽车企业在退出市场前往往会对车主的权益做出妥善安排,这是因为它们拥有实体的工厂和生产线,从而将对车主的责任和义务一并转移。
然而,对于那些依赖风险投资迅速崛起的新势力品牌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品牌没有强大的集团支持,缺乏造车资质,甚至连工厂和生产线都是租用的。一旦经营失败或资金链断裂导致倒闭,它们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企业。这些新势力品牌由于成立时间短,尚未建立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在潜在收购者眼中缺乏吸引力,往往被视为负资产。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售后服务网络完善、技术研发能力强的车企,以减少购车后可能遭遇的风险。车企的倒闭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还涉及整个汽车行业的责任感、监管力度和后续处理问题。
至于车主售后服务权益的保障问题,车企本应是责任主体。但在面临倒闭时,车企自身难保,难以顾及车主权益。尽管偶尔有车企在倒闭时为车主权益做出妥善处理,这些案例背后往往有大集团的支持或稳定的合资伙伴。
从政策层面看,商务部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要求供应商公布停产或停售的车型,并保证至少10年的零配件供应及相应的售后服务。但实际情况是,车企一旦破产清算,设备被变卖,甚至可能拖欠供应商货款,供应商自然无法继续生产相关零配件,消费者的三包权益也就无法实现。这导致车辆维修无保障,即便满足退换车条件,车企也无力承担。
业内专家认为,现行的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市场新变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和修订,进一步规范售后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为车企破产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并主动干预,鼓励其他车企接管良性资产,确保车主能够继续享有正常的售后服务权益。这样的措施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免受车企倒闭带来的影响,维护汽车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力争2027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并推动其与电网融合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超快充领域引领者,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极氪......
近日工信部核查了2016-2020年间车企的新能源补贴,有些车企因为车辆的要求并不能满足新能源补贴标准,所以对补贴金额做了核减。
比亚迪6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黄牛的“业务触角”正伸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大量高价求购岚图FREE+订单的帖子,甚至有用户发帖“愿用某新势力YU7订单加价交换FREE+提车名额”。这场订单争夺战的源头,是7月12日岚图FREE+的正式上市——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0与鸿蒙座舱5.......
纯电小钢炮,外观足够战斗,年轻人会喜欢埃安UT Ultra吗?
沉没成本和战略转向,该如何权衡?
整体变化不大,还是那些车。
从CBD到无人区, 纵横G700带来了全地形豪华电混越野SUV应有的素质。
比亚迪与足球少年赴梦世界舞台
最近,2025长春车展上的一汽奔腾成了行业焦点。不是因为什么高调发布,而是他们旗下的“悦意双子星”——悦意03和悦意07,上市仅三个月就累计交付突破1.6万辆,这波成绩确实有点惊艳。
吉利控股集团上半年总销量193万辆 同比增长30% 新能源销量超百万
全球化的经验
15万左右的价格下,把“高配”变“标配”,哈弗猛龙燃油版值得选?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持续刷新。无论在集团销量TOP10还是品牌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表现都很优秀,占据半边江山之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以38.3万辆的集团销量蝉联榜首,其单一品牌销量更以34.3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市场,领先优势显著。
“我介意别人的老婆也长得像刘亦菲。”
我又相信爱情了!看着他们,你也一定相信。这对00后情侣用500天时间,在杭州与上海之间跑出22万公里爱情轨迹,相当于绕地球5.5圈的距离,每天400公里的往返,到底怎么坚持下来的?答案藏在阿维塔12的智驾系统里——18.6万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占总里程的85%,这组数据揭开了长途......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7月12日,长安福特东南区在杭州千岛湖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驾活动,专注于福特蒙迪欧“大马力E混动”车型的全场景性能体验。此次试驾覆盖了城市街道和场地试驾,全方位展示了这款E生代混动座驾的卓越实力。
开的越多,越是觉得不对,和特斯拉Model 3差价高达15万,却有不输特斯拉的体验。 高阶智驾、座椅按摩、大空间、高颜值......这真的是2万美元能买到的车?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