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董明珠的银隆客车在街头积灰,当许家印的恒大汽车沦为 PPT 造车笑柄,众多跨级造车折戟的惨痛遭遇还历历在目。
然而,小米汽车却以“后发制人”的姿态打破魔咒——雷军以“赌上全部身家”的孤注一掷入局,凭借个人的独特魅力、庞大粉丝基础、出色的产品力,似乎无惧内卷的市场,说着Are you OK?
这不,3月18日,小米甩出一份让行业直呼“不讲武德”的财报:2024年总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272亿元,同比暴涨41.3%,创历史新高。
更狠的是,第四季度单季营收首次破千亿,达到1090亿元,净利润为90亿元——这相当于某些二线车企全年的收入。
现金储备高达1751亿,真不愧是“北京现金王”。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小米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2024年交付新车136854台,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328亿元,毛利率高达为18.5%。
虽然汽车这个高成本的行业仍处于投入期,全年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但其收入规模已超过绝大多数新势力车企首年表现。
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不仅2024年全年销量成绩优秀,3月上市发布的旗舰车型小米SU7 Ultra更是在3天完成锁单1万的好成绩,提前完成了全年1万台销量目标,这款平均售价高达55万元,足以显示出小米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
另外在3月18日,雷军还发文已完成达成20万辆小米汽车的交付,并宣传未来也会一直全力提升产能,将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意味着月均交付要从2万辆飙升至3万辆,这对任何新玩家都是极限挑战。
目前交付订单积压六七个月、北京工厂二期投产、小米YU7在年中6月上市、供应链管理能力、品控稳定性,每一个环节是否能稳定落地,都可能成为影响销量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
随着比亚迪、小鹏、华为等车企将智驾按在汽车决赛圈,激光雷达、算力芯片等硬成本将持续施压。小米能否达成好的智驾水平,能否用生态收入补贴硬件,将决定其商业模式的终极价值。
总的来看,雷军将小米汽车视为“最后一次创业”,这份财报既是阶段性胜利,更是生死存亡的预警。
2025年是汽车行业的内卷大年,必须“背水一战”。但“35万辆交付”与“盈利”之间的矛盾、生态协同与品牌定位的冲突,仍是小米必须破解的难题。
曾几何时,硬派越野是国产自主品牌基本无法触及的领域。如今在中国汽车市场里自主品牌不仅有硬派越野车型,甚至在高端硬派越野车型上的销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这点在3月份的硬派越野销量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上海车展闭幕:东风汽车加速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吉利银河爆款频出:4月销量大涨281%,加速迈向“百万银河时代”
家用⼤六座,看完理想问界,你必须还得看一下深蓝S09,这是一台为年轻家庭打造的“家庭大六座智慧旗舰SUV”。
阿维塔品牌销量暴涨,成为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黑马,结合华为、宁德时代科技,以智能、性价比吸引年轻用户,其产品将全球化销售。
方程豹钛3亮相苏州车展,造型个性,续航501KM,哪款车型值得选?
激光雷达VS纯视觉辅助驾驶:阿维塔07为何比Model Y更懂中国路?
1秒钟1公里,比亚迪兆瓦闪充的巨大用电量是怎么解决的?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多个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
自熄方案不能降低车辆起火几率,灭火不是克服电车缺点的正确思路
重庆渝大昌汽车音响改装!大众甲壳虫全车隔音降噪改装安博士蓝钻,汽车音响改装A柱尾箱倒模工艺!
可能是2025天津车展最火展台 鸿蒙智行全明星阵容亮相
五一小长假提个车?25万级家庭SUV绕不过去问界新M7
小米SU7 Ultra该不该限制马力?
大圆柱电池的到来,会改变市场格局么?
鸿蒙智行 问界M8 天津地区正式开启交付啦!
2025上海车展:新能源下半场,合资品牌正在回归!
在我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个词儿是个高大上的存在,因为当时全世界只有保时捷和斯巴鲁在用。这两个盛名之下的公司造的发动机,必然是数一数二的,一定是“中国人造不出来的”好东西。
4月28日,热爱100℃ 第四代博越L入画山河中国行-沈阳站活动在沈阳溪溪湖湿地公园盛大启幕。本次活动以车为媒,以景为幕,将第四代博越L的中国原创设计美学与智能科技生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未来出行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众多网络达人、专业媒体车评人齐聚一堂,沉浸式体验第四代博越L东方......
低温固态储氢技术,或将解决氢能源车安全问题,加一次跑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