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至今大定突破8万台,45天交付超过2万台——问界M8再次刷新了车企打造爆款车型的时间纪录!其以口碑、销量领先全行业同类竞品的业绩,成为赛力斯继问界M9之后又一款明星车型。
重树豪华新标杆的赛力斯,再一次给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惊喜。值此之际,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与赛力斯集团CTO周林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共同探寻赛力斯持续打造爆款的力量源泉,解析赛力斯成功的密码,畅聊赛力斯全新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左)对话赛力斯集团CTO周林(右)
创新模式:世界汽车产业独一份
李庆文: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赛力斯开创了当今世界汽车产业独树一帜的全新模式。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观察者,我一直好奇为何会是赛力斯?它的成功能否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范式?
周林:赛力斯的成长历程印证了一个真理:在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唯有敢于打破常规、拥抱不确定性,才能开辟新赛道。从硅谷布局到与华为的跨界合作,从增程技术的坚守到智能化的极致探索,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底层逻辑——以用户需求为原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重构汽车产业的边界。
赛力斯的创新基因源于对行业变革的敏锐洞察。2016年,国家“新四化”战略刚提出时,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便断言:“电动化是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的趋势。”当时,特斯拉已在美国掀起风暴,而国内燃油车市场仍沉浸在利润狂欢中。我们顶住压力,决定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直接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汇集地学习三电技术、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化开发技术。尽管当时内部争议巨大,毕竟彼时赛力斯的整车业务尚能盈利,而电动车研发投入堪比“吞金兽”,但我们坚信:真正的创新,必须跳出舒适区,向最前沿的对手学习。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 李庆文
李庆文:在短短几年内,赛力斯就一跃成为智电时代的领先者,赛力斯做对了哪些选择?
周林:首先,赛力斯始终有一个“成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的梦想,并为此而不懈奋斗;其次,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坚定转型,持续创新;再次,开创车企跨界合作新范式。从产品定义开始,到概念设计、造型设计,再到研发、质量品控以及供应链管理,最后到终端销售,赛力斯与华为都是端到端的业务合作,实现全链条的深度融合;最后,精准的产品战略。在众多传统车企还在以油改电车型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时,赛力斯就坚定地要做一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而且必须从高端入手,高举高打。事实证明,赛力斯的每一个历史性的决策都是正确的。
用户需求多元化 坚持增程路线不动摇
李庆文:在发展之初,增程技术曾饱受争议,甚至被贴上“过渡技术”的标签。但赛力斯不仅将其发扬光大,更将其推向高端市场。为何如此坚定地选择增程?这项技术究竟有何魔力?
赛力斯集团CTO 周林
周林:增程技术的本质是以用户需求为尺度的创新。2016年,我们调研用户痛点时发现: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与充电不便,严重制约了用户体验。而增程式车型既能提供纯电动汽车的静谧与平顺,又能通过发动机发电解决续航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无感发电”技术,让增程器运行时的噪音、振动与纯电模式无异,彻底消除用户对“混合动力”的心理隔阂。
李庆文:跨国车企也曾尝试增程路线,却以失败告终。赛力斯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周林:赛力斯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的场景定义,我们聚焦于“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黄金组合。数据显示,70%的用户日常通勤完全依赖纯电,仅30%的长途出行需要增程补能。这种差异化策略,使增程技术既满足了环保需求,又规避了续航短板,最终赢得市场认可,用户需求是多样化的,增程技术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李庆文:赛力斯最重要、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抓住机会,拥抱最先进的技术,战略能力可谓一流。赛力斯对中国汽车、世界汽车贡献的价值,业界还需要再认识、再提升,因为它是技术变革时代企业战略选择最具启发意义的典型案例。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左)对话赛力斯集团CTO周林(右)
打造汽车“新物种” 建立生态伙伴关系
李庆文:赛力斯创造的生态和其他车企的生态不一样,它创造了一个大生态,这可能是未来中国汽车甚至世界汽车应该采用的模式。为何赛力斯会打造全新的大生态?它的优势是什么?
周林: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那一刻,赛力斯就决定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打造汽车“新物种”。我们必须要与最强的合作伙伴在一起联合创新,才能产生最好的化学反应。我们切实在走生态伙伴的路线,赛力斯与合作伙伴深度融合共创,从想法到技术再到产品。以问界M9为例,它采用的很多新技术都是第一次上车。比如,我们选择了闭式空悬,它响应更快,环境适应性更好,高原体验不打折,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但此前空气悬架都不是闭式的,需要技术攻关,且难度很大。赛力斯本着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与生态伙伴一起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最终突破了闭式空悬的技术瓶颈。
技术驱动 安全为要 赛力斯形成高端产品矩阵
李庆文:众所周知,赛力斯的增程技术水平是业内最高的,1升油能发3.65度电,能效高达44.8%。您认为,未来增程技术进步的空间还有多大?
周林: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指标肯定在不断演进提升。不久后,赛力斯增程技术的能效会更高、油电转换率也更高。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技术指标不是那么重要,还是重在体验。增程控制策略要能让增程器在最经济的转速点上工作,同时声音又最小,振动又最小,让用户完全感觉不到它在工作,这才是技术提升的关键。
李庆文:2024年问界M9以“智能天花板”之姿横扫市场,但近期辅助驾驶事故频发引发行业反思。赛力斯如何定义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
周林:安全是辅助驾驶的终极命题。我们提出“场景定义安全”理念,每款车型均通过1000多万公里路测,梳理出127种极端场景,比如暴雨夜路、障碍物突现等,并针对性优化算法。例如,问界M9的激光雷达每50ms可对路面异物识别1次,这一能力源自华为辅助驾驶系统的毫秒级响应。我们坚信辅助驾驶不是炫技工具,而是守护用户生命的底线。
李庆文:今年1-5月,问界M9持续热销,问界M8接棒成为新爆款。赛力斯如何实现从单一车型到产品矩阵的跨越?
周林:爆款不是偶然,而是体系力的爆发。问界M9的成功源于“天花板级产品力”:魔方技术平台带来的底盘革新、CDC连续可变阻尼减震的舒适性、鸿蒙座舱的交互体验,均重新定义了豪华标准。而问界M8的推出,则打破了传统豪华车“尺寸即等级”的刻板逻辑,通过“同级最优空间利用率”和“情绪价值设计”,精准击中精英群体的审美痛点。
李庆文:今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价格战与市场波动,赛力斯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周林:赛力斯始终遵循“长期主义”原则。短期波动是市场常态,但技术积累与用户口碑终将转化为护城河。例如,问界M8上市月余订单破8万辆,背后是长达三年的用户需求洞察与技术验证。
李庆文: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样本,赛力斯对行业有何启示?
周林:赛力斯的实践证明,创新无需拘泥于既有框架。无论是技术路线选择、合作模式构建,还是用户价值挖掘,都需要跳出行业惯性思维。未来的竞争属于那些敢于打破边界、重构规则的企业。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共同书写中国汽车的新篇章。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左)对话赛力斯集团CTO周林(右)
在现在的汽车市场术语多到眼花缭乱,要说到最近最火的应该就是VPD了,那么VPD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真的能做到L4级的程度吗?一条视频揭示究竟。
第三代UNI-V 2.0T劲擎型尝鲜价11.49万元,动力系统采用蓝鲸新一代2.0T发动机+爱信8AT变速器+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统。11.49万换来6秒级加速值不值?
定位中型插混SUV的长安启源Q07,上市三个月,销量迎来三连涨,能够大卖的原因是啥?
作为“7万级大大大纯电SUV”,悦意03拥有7万级唯一400+续航、7万级唯一2750mm长轴距、7万级唯一无门槛整车/三电终身质保,全面刷新A级SUV价值标准,无疑是家庭城市代步首选。
我买了一辆2009年的桑塔纳,这是第二期视频了,这次我将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的整备,一辆16岁的普桑,很多部件都已经破损了,今天一起来看看,我都对它做了什么。
家人们,今年的大型SUV市场,又要热闹了。
仰望U8L鼎世版的内饰亮相了,真正的百万级大六座SUV,这次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
小鹏P7+为啥卖的好,本期视频从它实力和它在市场中的定位角度出发,聊清楚这个问题。
如今二三十万就能买到千匹动力,七八十万就能买到纽北最速,无论是动力还是性能这都已经接近到顶了,那如果再多花钱,去买台百万级的性能电车,它能让你更快乐吗?
国民SUV上新智慧卓越型!9.99万置换买到CS75 PLUS啥配置?
通过这次体验,娜娜姐完全可以说充电速度已经不是纯电动车型的瓶颈了,当然前提是你要选择理想MEGA这种支持5C超充的车型,超充站覆盖范围广、充电快、舒适性强、费用也比较低,简单来讲就是多快好省,能够极大的提高用车体验。
97.1%!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神仙数字?是学霸的考试分数?还是什么黑科技的参数?错! 这是一台车的乘员保护得分率!刷新了2024新规下所有测试车型的最高纪录!什么车?这就是我身旁的这台刚刚拿下C-NCAP五星安全评级的长安马自达EZ-6! 真正的安全卷王之王,今天到店实拍,......
家用选130km续航的EM-i版,追求动力选EM-P版,顶配带激光雷达物超所值。
领克交付超150万,多车登顶保值率之王
在新能源越野市场加速分化的当下,消费者对车型的要求已从“单一性能突出”转向“全场景均衡”。
激光雷达下放,零跑B05谍照曝光!
第三代长安UNI-V试驾:新增2.0T动力,提速更快;搭载CDC电磁减震,支撑性更好;性价比高,适合年轻用户。
这辆长安启源A07的前后防撞梁均采用钢板材质。前面是双层辊压钢板,后面是单层冲压钢板,吸能盒也不缺,结构、材质基本符合我们对于长安车型的预期。目前这款纯电大轿车的价格只有10万多一点,整车成本限制较多,也就做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