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能源浪潮的席卷,市场上对于新能源车企的市场表现愈加关注,一个整体的变化是,由早期的“蔚小理”组合转变成了“BAT”组合,即比亚迪、埃安和特斯拉。比亚迪和特斯拉分别作为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领头羊,成为该组合的一员,相信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意外,但是对于埃安这一新能源品牌,却是有着一丝的意外,很多人不都没有意识到,从什么时候开始,广汽埃安开始爆发,成为销量排行榜顶端中的一员。
进入6月,各个车企开始陆续公布自家的销量,据公开消息,广汽埃安取得了45003辆的销量成绩,环比增长9.73%。在目前已经公布的新能源车企销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
其实在去年,广汽埃安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亮眼,也没有得到市场过多的关注,但是进入2月份,广汽埃安销量实现了突飞猛进。一个数据可以表明:今年,广汽埃安1月份的销量为10206辆,而2月的销量直接跳过20000大关,达到了30086辆,环比增长195%,此后3月、4月一直保持着增长,月度销量分别为40016辆、41012辆。
根据规划,广汽埃安在 2023 年的目标是保 50 万辆、争 60 万辆,而1-5月份,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到了 166323辆。时间已过近半,要想达到保50万的目标,今后7个月的月均销量需保持在47668辆,就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广汽埃安还是有机会的。
知道广汽埃安的人,对于其印象,可能大概率是网约车。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助推了埃安的销量增量。但品牌方也应该看到,一直依托网约车终究只会是一条腿走路,并不稳。前一段时间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在增量市场难以持续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埃安的销量,是需要车企深思的。
智能座舱是智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主打产品点,据了解,广汽埃安在智能座舱研发方面有了新的动作。广汽埃安成为星河智联战略投资新股东。通过直接入股星河智联,将原有的垂直型开发模式转换为循环互联型开发模式,加速埃安智能座舱迭代进化。同时,埃安也将快速构建起座舱生态和用户运营体系,后期还将择机向合资企业输入智能座舱产品和生态模式。
另外,广汽埃安可能为了提升后续几个月的销量,近期也推出了“购车上全险,埃安限时送”的活动:2023年5月26日-6月30日期间,购买埃安旗下多款车型,享至高10000元全险补贴,同时还可叠加享受金融贴息、置换补贴、新车充电礼等多重新车金融礼。
以2023款AION S Plus为例,购车可享至高6000元全险,至高6000元置换补贴,至高4000元金融贴息及价值4999元充电桩及安装服务。
广汽埃安作为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以来的表现可谓是亮眼,在印象中是一个中规中矩普普通通的品牌车型,但是凭借着销量上面的数据成绩,跻身新能源汽车BAT的一员,倒是令人惊艳。对于埃安品牌,你怎么看?
来自巴西、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乌兹别克斯坦、法国、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等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国外籍嘉宾们齐聚,嘉宾们一边品鉴龙井茶、欣赏越剧表演,一边试驾我国新能源汽车冠军比亚迪的车。
增程VS插混,长安启源A07蓝鲸增程版对比秦L,谁能胜出?
腾势D9斩获第一季度MPV销冠,凭什么?
领克900能否抢夺理想L9、问界M9用户?家庭大六座标准重新定义!
上海车展丨Cyber X走科幻路线,仰望U8L卖多少钱合适?
长安马自达EZ-60盲订破万台,所以卖多少钱合适?
比亚迪获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客车出口销量冠军!
馈电状态“真龙”插混依然满血,硬核体验见别克GL8陆尚真章
我也有三电机!领克900上海车展实拍,要改写大型SUV市场格局?
实测比亚迪10C兆瓦闪充 真能充电5分钟畅行400公里?
月销3万辆,新势力的市场格局正在改变!
造车十年,朱江明如何让零跑从“黑马”变“第一”?
领克900上市:天地门的排面,旋转座椅的福祉
领克900,88.2% 得房率的百变空间、双 8295 芯片的智能座舱、4.3 秒破百的性能实力,重新定义了 “全家人都满意” 的豪华标准。
又一次!比亚迪再次让世界看到!当全球20国嘉宾齐聚嵊州,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拉开帷幕。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卓越代表,用实力让世界惊叹。从长乐镇到石璜镇,一辆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青山绿水间穿梭,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中国智造的名片。外国友人试驾后,点赞声不绝于耳,他们惊叹于......
说到MPV,大家传统印象是油耗高、第三排鸡肋、隔音短板、智能滞后等痛点,这些都影响着全家出行的体验。作为MPV专家的广汽传祺,传祺M8宗师超级混动版以 全场景价值重构 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化设计,精准破解 MPV 用车难题,重新定义豪华 MPV 的价值标准。
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蓬勃力量
4月28日,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发布会盛大举行。
又一个9字辈!极氪9X登陆上海车展,用实力强攻大型SUV市场?
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让世界看见“中国造”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