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阳光灿烂。七月的广州,是一片热情似火的热带气候。在这个季节,有幸参加长安汽车举办的“FUN肆一夏,满逸即达——长安逸达夏日出游季”,与逸达一同穿梭于广州与顺德之间,感受逸达的美好生活。
源代码数字化前格栅、数字光标LED灯组、未来感至简腰线等元素,让逸达散发着时尚科技的气息。坐进车内,宽绰的空间让小编感到整个人都是轻松舒适的,方方面面的质感内饰细节展现高级,真正做到了舒适到毫厘。
驾驶着逸达,踏上了出游的征程。方舟架构的强大支持,让行驶时的颠簸感减至最低,免受噪音的干扰。沿途的景色在车窗外迅速闪过,而逸达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让我们在长途驾驶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540°高清全景影像、360°集成式高清行车记录仪、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功能,使驾驶更加安全轻松。而车机系统和讯飞飞鱼OS4.0系统,则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娱乐和信息,随时了解路况,轻松规划行程,可通过简单的口令操控,实现语音导航、音乐切换、拍照等多项功能。只要动嘴不动手,便可掌控一切,让驾驶变得更加便捷,开着逸达在广州与顺德之间穿梭,供我们欣赏了两地的双城美景。广州的现代化城市风光和顺德的古朴传统在我们眼前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特别的是,这一次试驾中还有幸前往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目睹了许多野生动物的欢快生活。大象摇摇晃晃地走过,长颈鹿优雅地伸展脖颈,河马则在水中嬉戏。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多样性。逸达作为“八万级新晋家轿卷王”,不仅在产品力上有着过硬的表现,还以家庭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在长安汽车的智慧工厂生产线上,每一台逸达都经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保证产品的稳定和可靠性。
夏日出游季,是一次美好生活的感受之旅。与逸达同行,穿梭在城市与自然之间,体验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届时长安汽车还推出了超级补贴,让用户购车尽享福利。限时现金直降和价值万元的用车礼品让购车变得更加划算。这样的优惠,让我们感受到长安逸达对用户的关爱和回馈。逸达的驾控实力和智能科技让我们旅途更轻松愉快,它的舒适空间和安全性让我们在旅途中更放心自在。与逸达相伴的时光,不仅是一次出行,更是一段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深信逸达的魅力将继续引领着美好生活的未来。它不仅是一款出色的汽车,更是家人、朋友间的忠实伙伴,陪伴着畅享生活每一刻。让我们在驾驶下,继续探索更多美丽的风景和美食,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未来的旅途,让逸达与我们共同书写,感受美好生活的每一刻。
汽车加油时频繁跳枪!是车出了问题,还是加油枪出了问题?
近期,“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悦享自成” 2025 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享界为用户带来了那枚迟到近一年的全新车标。
日前,知嘹汽车从网上获取到了一组全新问界新车的谍照。根据曝光的谍照来看,新车已经开始路测阶段,整体也是采用了家族式的设计语言,并将与问界M8、M9保持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新车有可能取消单电机版本,仅保留双电机四驱版车型。据悉,新车将于今年8月开启预售,并于9月正式上市。
享界车标首发亮相,全新旅行车将于秋季上市
14.99万起!风云A9L上市,不给D级车留活路?
过去的6月,享界S9以单月交付4154辆的成绩,蝉联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这一数据背后,是享界与用户深度共鸣的成果——中国品牌二十余年未突破的高端轿车领域,正被这个年轻品牌以“用户共创”模式重新定义。
开箱!把东风日产N7的AI座椅扛回家?太舒服了
广汽菲克宣告破产 国产Jeep正式谢幕!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售汽车126万辆,创历史同期新高
方向盘贴钻、抱着方向盘开车,这样的做法都很危险!新手司机须知
风云A9L以13.99万抢购价,重构中大型混动轿车市场格局!
车载沙发变座椅,日产N7让你体验不同#开箱百万级大沙发 #东风日产N7
不同于之前我们参加的AMG活动,本次售价3万多的课程是有ADA认证的德国本土教练,而且分组培训的课程也有利于同车学员相互交流,本组教练Ronny也打破了德国人不够幽默的刻板印象。在中国规格最高的赛道上海国际赛道,开816匹的最强量产AMG,又会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王姨带你看车圈-开捷途山海T1的小姐姐一周穿搭
比亚迪乐高联动:科技创新启迪下一代
比亚迪在海外又传好消息回国了!他们在泰国罗勇工厂进行了第9万辆新能源车交付+工厂投产一周年双庆典!
补能速度有惊喜!两大重磅纯电SUV来袭,能解决“续航焦虑”?
听说小米最近很狂?别着急,特斯拉ModelY焕新版续航测试来了,来看看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下期我们测小米Yu7,大家拭目以待!
中国汽车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征程,始终面临着技术过剩与品牌势能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