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持续多年的互联网红利逐渐褪去,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芯片、绿色低碳等关键词所构建的新兴赛道,已开始愈发受到毕业生们青睐。
与此同时,转型浪潮席卷车圈,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亦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缺口。车企们关于人才的争夺,业已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于是乎,我们很自然地便看到了新能源车企与毕业生之间,那颇为热闹的双向奔赴场景。
当下新能源车企的“内卷”,已经卷到了人才的最大源头之一即校招,而应届毕业生们也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车企所递来的那份offer。这不,比亚迪就在2023年的校招当中收获颇丰,超过3万名应届毕业生即将入职比亚迪。
四大产业布局,让毕业生“有岗可投”
在马拉车市看来,之所以一口气放出3万多个岗位,比亚迪这份“抢人”底气,首先来源于其在汽车领域自去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销量狂奔”,以及利润同比大涨这双重利好。
据比亚迪此前发布的6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6月份,比亚迪月销量首次突破25万辆大关,达25.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量125.56万辆,同比增长95.78%。
另据比亚迪半年财报预告显示,在整体没有补贴的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117亿元,同比增长192%-225%;扣非归母净利润93-103亿元,同比增长207%-240%。半年超百亿的利润,比同样发布了半年预告的其他15家车企之总和还要多。
无论是汽车的销量规模还是整体盈利水平,说明比亚迪已然迈入了大幅扩张的市场周期,这必然会导致其在渠道、用户、研发、生产、技术等多个产业链条里出现人才缺口。故而一口气放出3万个岗位,也并不稀奇。
除了人数多,比亚迪今年的校招还具备就业范围广这一特性。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2023年校招岗位遍布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让广大的应届毕业生真正做到了“有岗可投”且“专业对口”。
而这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在四大产业的布局。
除了本身就涵盖了多个专业的汽车领域之外,比亚迪在轨道交通领域、新能源领域和电子领域的布局,也使得更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们,让自己所学所长,真正意义上有了用武之地。
在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发挥了其集成创新优势,将电动车产业链延伸到此领域,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不仅填补了轨道交通技术产业空白,更为全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供有效方案。
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电池、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产品,打通能源从获取、存储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各环节。公司新能源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光储一体化等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牢牢占据行业前列。
而在电子领域,比亚迪电子业务涵盖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新能源汽车、户用储能、智能家居、游戏硬件、无人机、物联网、机器人、通信设备、医疗健康设备等多元化的市场领域。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在2022年的校招当中,比亚迪收到了20万份简历。不难看出,一方面是比亚迪在“疯狂”扩招,另一方面也说明该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已大幅提升。
八成属于研发人员,硕博占比超61%
除了人数多、就业范围广,比亚迪2023年校招还有着明显的人才质量高这一特点。在超过3万人的校招人员当中,80.8%属于研发人员。同时,硕博占比超过了61.3%。
按照以往比亚迪的技术发展节奏,当技术创新产品被市场大规模验证时,其就会开始加大投入,缩短研发的时间成本。此时,高质量人才的引入,作用自不言而喻。
当然这也符合比亚迪一直以来所秉承的“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之发展理念。据了解,比亚迪自成立至今,始终不断地在加大研发投入,不含今年应届生,比亚迪已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相当于某车企所有的在职员工数量。
潜心耕耘二十八载,比亚迪已经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7%。
正因如此,我们才见证了刀片电池、DM插电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技术平台、e平台3.0、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这些在行业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创新技术。
而对于这些创新技术的布局和产品落地,高质量的人才便显然代表着价值和经验,也意味着时间和效率。当一众车企还在停下来研究比亚迪的时候,它却按照自己的节奏,一路“开挂”狂奔下去。
正是因为重视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持续不断加码研发投入,方才有了比亚迪去年的“一鸣惊人”或者说是“厚积薄发”。
坚持人才长期主义,比亚迪打造“人才鱼池”
此外,比亚迪始终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的人才竞争力。
针对应届生的培养,比亚迪早在1998年便创立了“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项目,旨在培养与公司同频共振的新比亚迪人。持续25年大规模、高规格地举办该项目,使得一届又一届的 “新生代”从训练营走出,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成为保障集团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
此外,比亚迪还于2017年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批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并于去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也是国家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针对博士后人才培养,比亚迪目前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技术鱼池之外,比亚迪坚持人才长期主义,打造人才鱼池,不仅能够尽自己最大能力地去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同时也能为多产业广泛布局的自己补齐人才缺口,为公司增添生命力与活力。而对于校招应届生而言,这既是机会当然也是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行业大变革,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有活下去且活得更好的底气。
近日,比亚迪元UP的申报图在网上被曝光,相比国内消费者都在关心这台车的外观、内饰以及动力数据有所不同,海外媒体将这款车看做了比亚迪超越特斯拉的助推器。最近,一家海外汽车媒体就刊登了
被诟病大象转身的传统大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新能源转型都如履薄冰,不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他们正在反击。从第四季度前两个月的销量表现来看,大集团正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深入的市场洞察夺
近日,广汽传祺在上海外滩举办了一场充满情感与温度的盛会——“装下家的E万种可能”,这场由广汽传祺精心策划的E8交付派对不仅宣告了传祺新能源E8的正式交付,更是代表着家庭用车3.0时代的华丽开启。
作为全球汽车销量最高的车企之一,丰田屡屡被贴上电动化“保守”、“不积极”的形象标签。然而,当我们在判断一家企业究竟如何时,并不是看他们说了什么,更应该看他们做了什么。对于电动化转型
蔚来高管称,理想9000万广告费投抖音,微博CEO说正常
新款E300L无底线测试
12月10日,2024款福特电马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官方指导价23.98 -35.98万元。新车对三电进行了升级,全系车型续航、动力均有所提升,其中风驰超长续航版行驶里程可达70
毫无疑问,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一年。在马路上,新能源汽车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在新车市场,源汽车大有和燃油车分庭抗礼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迭,现如今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
一汽奥迪作为国内豪华车市场的老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虽然新能源浪潮之下,对其冲击较大,但作为豪华品牌老大哥,每一次新动作都备受瞩目,作为品牌当家花旦以及销量担当
自上个月在广州车展上市以来,全新BJ40城市猎人版就以颠覆的“潮玩”属性,赢得广大行业媒体与消费者朋友们的关注与热议。作为北京汽车旗下“悦野”序列的拳头产品,BJ40从诞生至今已走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重点领域。吉利雷达针对县乡真实使用场景,推出了雷达RD6科创版+科创包,共包含植保无人机铝合金平台、一体式电
在汽车世界中,奥迪的名字始终与卓越的设计、出色的性能和顶级的工艺质量紧密相连。但奥迪A4L B&O星夜版得出现赋予了奥迪A4L特殊的意义。在卓然焕新的奥迪A4L 2023年型的基础
广汽本田的傲娇从飞度停产开始结束
消费者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是五菱汽车的真实写照。五菱品牌,也一直以高性价比著称。面对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潮流,他们也是不甘落后,推出了多款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型,其中很多款车型都取
作为中国汽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标杆级中级车之一,凯美瑞的每次换代都会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在今年11月的2023洛杉矶车展和2023广州车展上,第九代丰田凯美瑞完成北美、中国市场两地
被诟病大象转身的传统大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新能源转型都如履薄冰,不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他们正在反击。从第四季度前两个月的销量表现来看,大集团正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深入的市场洞察夺
人物-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 李学用中国汽车如果想做成全球性的汽车企业,在燃油市场必须要具备很强竞争力!近些年,我国新能源飞速发展,在新能源的浪潮日益
近日,比亚迪汽车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发布了自然地理科普纪录片《柴达木:别了,超级大湖》,在方程豹汽车首款车型——豹5的带领下,以独特的地理视角探索柴达木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