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fraid, Dave”
1968年,《2001太空漫游》上映,这是其中的一句台词。没看过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AI机器人,名为HAL 9000,这是它的临终遗言。
AI机器人为什么会有情感?是自然而生?还是人类设定的程序?现实中的AI,也会进化成这样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想这个,可能有点杞人忧天了。毕竟如今的AI,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才刚起步。汽车编辑作为文字工作者之一,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出现了像chat gpt之类的语言大模型,完全可以代替那些“水稿”的生产,重点是,几秒内就写完了。所以,那些不具备强烈观点的“八股文”式评车,泛泛而谈的厂家新闻稿,以及那些完全不懂车只懂扭腰的主播,都能靠gpt来提高效率,因为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一篇读起来通畅、信息量足够丰富的稿件。
甚至当你要写一些深度稿件,gpt强大的搜索能力,也能提供不少帮助,远比你在百度上不断搜索的效率要高,当然了,这是理想状态下。现实是,现在有不少数据,是gpt没有经过核实的,甚至让人怀疑它是编的,尽管找到结果的路径要比普通搜索更短,但结果的质量,暂时还不能让人满意。
可以发现,AI语言模型的能力只是搜集、搬运和拼凑,就像做一个水果拼盘,你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食材、不同的摆盘去呈现不一样的状态,AI可以在苹果上雕花,也能用香蕉来摆造型,但现在它还不会像人类那样,把水果经过烹饪、蒸煮煎炖,去创造一个新菜式,再怎么厉害,本质还是水果拼盘。难以有创造性,但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随之而来可能就是感情、性格和思想。
这样看来,好像AI的出现,也不至于让汽车编辑丢掉饭碗。其实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它用更低廉的成本和高得多的效率,将会淘汰那些混日子、没有太多主观意识的编辑,这不止是发生在汽车领域。想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只要留着有经验的人充当“大脑”即可,gpt能充当左右手。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说AI是工具人,那完全依靠AI来工作的,岂不是工具人的工具?人在这个角色中的作用,会无限接近于零,原本上升渠道已经变窄,现在还来了个AI,让人的劳动变得更不值钱。而一个汽车KOL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独特的观点,加上让人信服这种观点的能力,说到底,就是主观能动性,对于“高等级”的编辑,或者业务能力很强的,暂时gpt还无法取代他们。
AI的出现,对内容生产的影响,无疑于技术爆炸,而机器在效率上的提高,意味着愿意付给劳动者的成本会降低,因为过往依靠大量人力去完成的,现在用廉价甚至免费的机器,就能完成。而大量由AI生成的内容涌入平台,不可避免地会充斥数以万计的垃圾信息,我们看到的文字内容,可能是AI拼凑而来,看到的图片,可能是AI合成或者画出来,听到的歌声,也可能是“AI黄渤”唱的。如果内容都变得质量低下,那用户还会有粘性吗?一旦平台无法用有效的方法去筛选,让野蛮生长的内容疯狂撒网,那就很考验用户的分辨能力了,这恰恰是当代人缺少的,我们习惯了被算法投喂,而甚少去思考我们到底想要看什么。(你又能不能分辨出,这篇文章有多少是我自己敲的,多少是AI写的?)
可以预见,未来各大平台的内容,包括文字、视频、音乐等等,可能都会被AI主宰,到了那时候,也许能以假乱真,但即便真实度做到99.999%,它依旧不是真实,但我们又真的那么需要真实感吗,有真实感才觉得花了心思吗?真实感就等同于高质量吗?可能未来我们的审美、取向都会被改变。其实想不被AI淘汰,回归实业就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到了那个时候,“真实”到底会变成稀缺的奢侈品,还是少人问津的淘汰品,实在难以预料。
结尾的思考:
人为什么要创造AI,或者高等级的虚拟生命体,其实是让自己成神的过程,去告诉全世界,我造出了“我”,甚至是“超越我的我”,同时还受控于我,为我所用,这是占有欲,也是优越感的来源。既然人类难以用肉体去“生”出比自己更高级的生物,那就用思想、精神的途径去“生”出一个高级生命,通过计算机技术、微观技术,这显然是能做到的。至于结局,会不会像大部分电影说的那样,在放任生长之后,人类被AI反噬,甚至是统治呢?
最新数据显示,在竞争激烈、车企必争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以进取的销量表现和特斯拉打的有来有回,也在悄然改写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成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品牌。
巨额亏损,裁员扩大至2万人!
大型SUV也能一把掉头吗?
传统大型SUV受限于车身尺寸,转弯半径普遍超过6米,遇到直角弯或窄路掉头需要多次倒车调整。腾势N9的易三方技术让后轮与前轮反向偏转,配合三电机精准扭矩分配,转弯半径缩小24.3%。现在老旧小区单车道、立体车库直角弯这些场景,新手司机也能像开小型车一样从容应对。
先有ISUZU,才有中国轻型商用车?
全球车企财报大起底,谁稳住阵脚,谁轻装前行?
现在很多厂商还在比拼冰箱彩电,但真正的豪华体验应该存在于动态驾驶中。当别人需要三次倒车才能过的直角弯,你能一把方向盘优雅通过时,才会明白灵活比空间更奢侈。或许未来选购大型SUV时,转弯半径会和轴距、马力一样成为核心参数。
日产汽车入不敷出、拟关厂裁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
坚守安全高底线,2025奇瑞汽车安全之夜盛大启幕
【EV视界报道】话说您在开纯电动汽车时,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仪表显示还剩40%电量,让您信心地满满前往充电站,但不知为何,再看仪表时电量却突然降至20%左右。这种突如其来的断崖式掉电让人猝不及防,难免对爱车产生"信任危机"。这种"电量蹦迪"......
智能电动时代全球五星安全,奇瑞发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
比亚迪以进取的销量表现正在悄然改写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内卷越来越严重。近日一场由奇瑞汽车高管言论引发的风波,吸引了无数行业内外人士的目光。这不仅关乎两家车企的声誉,更给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生态敲响了警钟。
5月13日,以“底线”为主题的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召开,厚植安全造车基因的奇瑞汽车隆重发布了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并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直观展现超强安全防护实力,向全球用户擦亮“中国车安全车”硬核名片。
用「至暗时刻」一点都不夸张。 当东京都港区的本田遭遇业绩地震时,位于横滨的日产迎来成立92年以来最高的亏损记录。
特斯拉沈阳北进战略再深化 三台子万象汇体验店激活核心商圈消费势能
奇瑞职工运动会活力开跑,iCAR 用年轻姿态加速冲刺2025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就让各车企的销量表现备受关注。近日,江淮汽车公布了其4月产销快报。根据快报数据显示,江淮汽车销量呈现下滑态势,这一情况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今天在咱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江淮汽车销量下滑背后的原因,以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5月13日,以“底线”为主题的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厚植安全造车基因的奇瑞汽车隆重发布了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并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直观展现超强安全防护实力,向全球用户擦亮“中国车安全车”硬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