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二师兄玩车 1159浏览 2023-08-12 IP属地: 贵州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配得上“现象级”这一名号的,应该只有比亚迪。

从业20年以来,比亚迪生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花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花了1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用了9个月。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这样罕见的增长速度,正是过去20年中国国产汽车工业迅速崛起的缩影。

8月9日,比亚迪举行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创始人王传福泪洒当场。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比亚迪的起点在哪里?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72.5万辆,同比增长36.3%,占据全球60%的市场份额。

能够达成这样的成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很早。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中国最早提出发展电动汽车的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他于1992年提出了以绕开西方国家汽油柴油车垄断、保护环境、掌握行业主动权为目标的电动汽车开发计划,这个想法后来被纳入“八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在写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信中,钱学森明确指出:高能蓄电池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

当然,发现电池关键作用的并非只有钱学森,还有当时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上班的王传福。

1995年,王传福辞职创办比亚迪,最先的目标是手机电池,数年之后成为“电池大王”。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市场。

与同一时期创业的其它中国汽车品牌不同,王传福一开始就是奔着新能源汽车去的。

他有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比亚迪发展燃油车是为发展电动汽车积攒经验。

在一个连油车都没有普及的年代,把大量的资源砸在新能源汽车上,没有王传福的坚持是办不到的。

此后20年比亚迪的发展,也都离不开这个掌舵人。

成功的企业都是“偏执狂”?

过去几十年,人们见证了无数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成功的企业都有点偏执。

其实这不难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各种技术路线令人眼花缭乱,必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2008年比亚迪发布全球首款量产的插混车型F3DM,但当时插混路线并不被看好,不少厂商尝试之后就放弃。

其次,动力电池也存在很多争议,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其它各种电池都在市场上流行。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在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上,王传福给比亚迪定下了两条路。

首先,动力系统技术路线,以插混为主。

其次,动力电池路线,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在这次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回忆当时的想法:咬牙坚持,即使走错也认了。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完全正确。

比亚迪咬牙坚持十几年,最终在2020年取得技术突破。

动力电池方面,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带动磷酸铁锂电池复兴。

插混方面,比亚迪拿出了超级混动DM-i系统,带动插混路线从非主流成长为主流,也造就了比亚迪销量的突飞猛进。

多年之后,王传福曾经在不同场合解释当年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是因为中国仅有全球2%的钴资源和4%的镍资源,如果以三元锂电池为主,将会继燃油车之后再度被国外卡脖子。

发展插混路线,是因为王传福认定纯电车型前期的成本和售价都比较高,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户第一款车。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也表示,以插混为代表的混动车型将在未来5-10年内成为主流车型。

从现在眼光来看,这些决策似乎并不神奇,但在20年前却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需要注意的是,定好了技术路线,只是选对了方向,它还存在一个执行的问题。

对此,王传福的办法是:砸钱。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在这次下线仪式上,王传福提供了一系列数据。

从2003年进入汽车市场到现在,比亚迪投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

过去12年,比亚迪有11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

最夸张的是2019年,比亚迪净利润只有16亿元,但研发投入砸了84亿。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这同样需要排除各种阻力。

王传福表示,2019年时最害怕的是,等不到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但2020年曙光就来临了,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比亚迪开始显现出王者之姿。

到了2022年3月份,比亚迪燃油车已经完全停产,成为全球第一家成功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厂商。

而在刀片电池和超级混动DM-i之后,易四方平台技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黑科技也相继登场,没有王传福当年的偏执,就没有现在的比亚迪。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偏执,尤其是在技术上的偏执,正是中国汽车厂商最需要的。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这几天,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一直在刷屏。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这首先是因为,王传福这个常年都是一身工装的理工男,演讲中泪洒当场。

其次,则是因为比亚迪在发布会场外摆放了13辆中国汽车品牌的代表性车型。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13家中国汽车品牌集体报以掌声,“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王传福演讲中最后这句话,成为这几天国产汽车圈子里的最强音。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之所以在汽车圈子里一呼百应,首先是因为比亚迪全球最大新能源厂商的江湖地位,其次则是因为比亚迪的发展道路最具有代表性。

汽车与其它行业不同,无论怎么变幻,技术都是王道,研发都是必不可少,容不得半点虚假。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其实王传福给比亚迪定的,是一条最笨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最扎实的路。

要想掌握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导权,这也是唯一可行的路,因此才会有全行业的感召力。

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王传福号召“在一起”,他的成功可复制?

有没有发现,华为、宁德时代、大疆等巨头都是这么起来的。

汽车行业稍晚了一点,但在比亚迪这个成功案例的激励下,相信会有更多的技术巨头出现。

结束语

根据王传福的预测,三年内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达到70%,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国产厂商们坚持自主研发,此事或许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二师兄玩车 6.6万粉丝    7887作品 关注 4本汽车科普书作者,以自媒体之名,助力汽车融入亿万寻常百姓家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