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数读智车 2509浏览 2024-01-31 IP属地: 黑龙江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对于威马,2020年是无关紧要的一年。这一年,威马没有资金压力,更没有裁员降薪。甚至还完成了创纪录的100亿D轮融资。

 

除了出现了自燃事件——其他新能源车企或多或少也发生过,最终也没有影响威马的销量。

 

但如同1587年之于万历和大明,2020年是威马的“万历十五年”。

 

1

 

威马在2020年创造了26.7亿元营收,在造车新势力中不好不坏。比“蔚小理”有差距,但也是零跑的4倍有余。

 

2015年,沈晖收购了“WM Motor”创立威马,与“蔚小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起步顺利异常,成立第一年便拿到3笔融资:A轮10亿美元,30亿元债权投资及低息贷款,A+轮融资。10亿美元,相当于蔚来的D轮,理想直到上市前都没得到如此大规模的单笔融资。

 

2017年威马又拿到4笔融资,腾讯、百度、红杉等等知名投资机构投来橄榄枝。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两年7笔钱,百亿资金,威马在资本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拿到了梦幻般的开局。到2017年威马就造出了第一台车EX5。比蔚来的ES8早了一个月。这一年何小鹏刚离开阿里,理想同样处在PPT造车阶段。

 

2020年初,面对美团王兴关于“理想会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名”的预判,沈晖信心满满地发起赌局:

 

“如果威马汽车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能充当外卖小哥亲自送一份外卖上门,地点由我指定;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可在所有品牌中随便挑选,不一定非得是威马汽车。”

 

这一年的开局,威马已经拥有了两款车EX5、EX6,具备了三电系统、智能辅助系统、全车交互智能引擎技术矩阵。在前一年完成了约1.7万辆的交付量,排在造车新势力的第二位。营收17.6亿,与小鹏相差不多,是理想的6倍。

 

沈晖自然有这个底气。

 

2

 

李想在回顾创业历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特斯拉早期的三电系统能力,比如蔚来汽车的用户服务能力,比如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比如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

 

沈晖选择了自主制造能力。

 

创立之初,其他新势力普遍选择代工。比如蔚来的江淮工厂,理想的重庆力帆常州工厂,小鹏的海马郑州工厂……只有威马,花重金自建工厂。“我们是中国首家从一开始即建立自有生产设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威马招股书如是说道。

 

代工与自建工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代工的可以省去申请造车资质的流程、自建工厂的部分成本。但自建工厂却可以保障车企的做工。

 

沈晖对外表示,“有哪个最好的工厂会帮你代工产品?如果选择代工生产,我会天天睡不着觉”。这是沈晖选择自建工厂的理由。

 

于是,2016年,刚刚完成两笔融资的威马,开始在温州自建工厂,一期建成后产能10万台。随后,更大规模的黄冈工厂开建,预计一期年产15万台。

 

威马重金建立了“工业4.0制造体系”,配备了约200台机器人,冲压、焊接和涂装车间的主要生产线均实现100%自动化。自建的制造体系可以支持C2M,即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承接及执行个性化订单。

 

对于自建工厂和制造体系的好处,威马表示,“可确保标准化生产,减少产品质量的差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

 

但为了这点效率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温州工厂,一期计划总投资67.4亿元,黄冈工厂总投资约202亿元。

 

自建工厂需要资质,威马先是重金11.8亿收购大连黄海,获得SUV和MPV制造资质,再是收购中顺汽车获得商用车制造资质。而这样的独立造车资质,蔚来直到2023年才拿到。

 

这已经需要将近300亿的投入规模。

 

这只是显性的。更隐性的因素在于,工厂建成就会面临折旧和摊销成本,2020年,威马的折旧及摊销成本将近4亿。而且工厂建设过程中,还会继续吃掉威马的现金流。

 

2019-2021三年,威马净流出81.5亿。再多的融资也难以招架。在主要竞争对手中流失最多。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为了效率而牺牲了这么多,就很难叫作效率。

 

温州工厂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交付,按照计划,黄冈工厂一期在2020年达产。两个工厂年交付可以达到25万辆,2-3年内无需担心产能问题。

 

一切好像都准备妥当,只要开足马力造车威马就能全速向前。

 

3

 

整个2020年,温州工厂的利用率42.3%,一年后提高到71.5%;黄冈工厂只造了166台车,一年后,利用率提高到16.2%。

 

利用率低,意味着威马难以靠规模摊薄成本,需要销量快速拉升,用规模拉低平均成本。

 

威马的定价是15-30万之间,称其为“中国主流市场”,这个市场是行业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却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市场。从外资到国产,从传统品牌到新势力,威马面临最直接的竞争。

 

威马没有传统品牌的渠道优势,也没有蔚小理的品牌优势,在销售上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方式。

 

2019年,威马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占比40.6%,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18.2%,比蔚来前五大客户的贡献都多。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这样的大客户被称为“智能出行合作伙伴及出行平台”。

 

威马采用的是“汽车行业惯例”,与合作伙伴合作销售车辆,“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展销售网络”。

 

直营与经销,并不是冲突的选择。直营模式可以更好、更快地获知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改进和升级产品,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价格和利润。(李想)

 

经销的好处在于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效率上,经销商最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实现渠道下沉的效率较高;成本上,主机厂不用投放大量的人力到终端销售和服务上,使主机厂员工更聚焦产品研发。(广汽埃安)

 

时间来到2023年,小鹏、极氪、蔚来的阿尔卑斯都对经销持开放态度。威马也在2022年的招股书中表示会逐步开设直营店,“提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销售转化效率及销售管理”。

 

两个模式殊途同归。早期选择经销模式,威马本可以借助成本优势、自身融资规模大的资金优势,快速铺开销量。

 

然而,一直到2021年,威马销量44152台,同比增长101%,看似增速明显,实际这一年威马已经在蔚小理零中垫底,甚至被起步更晚的哪吒轻松超越。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2019年的故事本应该引起沈晖的重视。

 

这是小鹏G3开启交付的第一个自然年,12728台的成绩与威马几乎持平。不但营收超过了威马,亏损也少了4亿多。

 

两款车被一款车轻易超越,威马需要思考自己的产品吸引力的问题,但2020年什么都没有发生。到2021年初,完成百亿融资后威马发布的新车W6售价在19-26万元之间,新车没有像哪吒零跑那样降价格保销量。

 

销量无法带动,威马显露问题就会格外刺眼。

 

4

 

2020年,威马营收26.7亿,增长52%。零跑增长4.4倍、理想增长32倍、蔚来增长1倍、小鹏增长1.5倍。威马的增长速度垫底。

  

为了这样的增速,威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研发开支威马花了9.9亿,占营收的37%,远超蔚小理,这是必要的。

 

销售及营销开支9.2亿,费用率高达34%。经销模式原本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威马的销售费用率也是蔚小理零中最高的。行政开支更加夸张,17.5亿,是营收的三分之二。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威马需要给合作伙伴返利,还要给店铺装修补贴;由于第一大客户贡献收入较高,威马的议价和让利也会影响收入和利润。这些问题可以理解,但明明依赖合作伙伴了,威马的营销及推广开支依然高达6亿。与蔚来几乎相当,是理想的2倍多。

 

不仅如此,一项专业服务费高达3693.7万元,主要是“营销及品牌的战略咨询费以及市场调查费”。

 

威马对销售的重视程度似乎非常高。

 

到了2021年,威马296名销售人员,薪酬开支1.55亿,人均年薪52.4万。与之对比,1141名研发人员开支2.74亿,人均年薪24万。对比理想和蔚来,威马的薪酬严重向销售人员倾斜。

 

这会造成两方面影响。当销售人员薪资过高,需要堤防效率问题。当研发人员平均薪资与同行有明显差距,其吸引力会受到影响,会在长期对技术能力带来负面作用。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更大的问题是行政费用开支。2021年374人的薪酬高达21.06亿,人均年薪563万,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创始人拿12亿年薪事件”。

 

平均薪资显示了威马的组织管理问题,至少在薪资结构上存在厚此薄彼。

 

环球老虎财经的一篇报道提到,“威马汽车还不惜花费两倍甚至三倍的薪资去疯狂挖人,对于能力不行的老员工,也愿意高薪‘养着’。”

 

这当然不是合理的现象。

 

上述的钱只是一部分费用,汽车还有一块巨大的制造成本。202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威马原材料、耗材成本达到30.4亿。

 

引人注意的是,折旧、摊销、报修成本达到5.23亿占成本的15%。

 

相比于可怜的营收,每项成本费用都显得金额巨大。2020年,威马亏了50.8亿,即便扣除公允价值变动,也亏了42亿,是营收的1.6倍。平均每卖一辆车要亏23.2万,比蔚小理零都要高。

 

2019-2021三年间,威马亏了174.3亿,若没有持续的融资,威马难以为继。

 

启动破产重整,威马的结局写在2020年

 

5

 

2020年的疫情之于新能源汽车,可谓塞翁失马。

 

它打乱了供应链,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却也让新能源车企站上风口。理想、小鹏都在这一年成功上市。威马的百亿融资也得益于此。

 

与蔚小理登陆美股不同,威马意图登陆科创板,但最终没有成功,失去了二级市场融资的机遇。

 

2020年10月27日,一辆威马EX5发生自燃,这是半个月间威马发生的第三次自燃。

 

威马如临大敌,发布了召回报告,召回当年6~8月生产的部分EX5车型,共计1282台。

 

随后,威马出现了极具争议的“锁电”事件。2022年初,广东省315晚会报道了威马汽车“锁电”问题。车主称,经过保养升级后的车出现电池续航能力缩减、充电速度慢等问题,怀疑被进行了“锁电”。

 

这些插曲并不会给威马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却又像一根根稻草落在威马身上。

 

2021年,威马融到了两笔钱,可两笔钱加起来也没有2016年A轮融资高。

 

2022年,科创板上市失败后,威马转战港交所,最终同样折戟。这一年,威马没有融资。威马也许不够幸运,三年亏损275亿的蔚来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成功上市最终缓解了困境,而未能成功上市的威马却逐渐枯竭。

 

2022年下半年,威马开始出现债务缠身、降薪裁员、员工讨薪、拖欠供应商等传言。

 

2023年,借壳Apollo出行登陆港交所再度失败。10月,威马申请破产重整,基本退出“牌桌”。

 

2024年,威马汽车重组程序正式启动,预计3月29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2020年初那场单方面立下的赌注如今胜负已分,沈晖当然没有机会吃上王兴送的外卖,王兴也没有得到应当属于自己的汽车。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数读智车 136粉丝    27作品 关注 数据为尺度解析新能源-汽车,打造简洁、专业、直击重点的智库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