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车云网 3734浏览 2024-03-15 IP属地: 北京

美国时间2月23日,中国2024年元宵节当天,路特斯科技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首日收盘95亿美元。这不仅是美股市场今年首个造车IPO,也是中概股两年来最大IPO,无疑给了全球尤其是中国电动汽车厂商极大的鼓舞。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路特斯科技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路特斯是诞生于英国的知名豪华跑车品牌,曾译名莲花跑车,与保时捷,法拉利并列世界三大跑车之一,至今已有76年历史。改变全球汽车工业的特斯拉,其第一辆电动车也是源于路特斯Elise跑车。

从1983年到2017年的30多年间,路特斯辗转于丰田、通用、宝腾等车企之间。2017年,吉利从宝腾手中成功收购路特斯,从此路特斯开始走向全面复兴之路。在上市之前,路特斯也完成了多轮融资,包括2022年蔚来资本的Pre-A轮十亿人民币投资。

无论是2017年吉利收购路特斯,还是2022年蔚来资本投资路特斯,其背后都有一个人的身影——刚刚履新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在加入众擎资本之前,余宁担任过吉利集团副总裁,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

在担任吉利集团副总裁期间,余宁负责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联盟、领克业务和集团国际合作与并购。2017年5月,余宁与时任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一起,成功完成了对路特斯的收购。2018年余宁加入蔚来资本担任管理合伙人,并于2022年2月与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李斌一起,主导了对路特斯科技的天使轮投资。

从路特斯汽车的收购,到路特斯科技的股权投资,如今,伴随着路特斯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余宁的并购投资生涯成功案例中,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此,车云特意邀请余宁进行独家专访。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余宁向车云CEO程里和团队讲述了当年吉利收购路特斯、以及蔚来资本投资路特斯等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并分享了数十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及背后的故事。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纽约时代广场,余宁(左)和冯擎峰(右)在路特斯上市现场

同时,余宁也分析了当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他认为汽车工业面临百年历史大变局,新能源、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不过中国市场整车的窗口期正在逐渐关闭,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一定在中国,余宁说他有这个信心。

以下为余宁与程里访谈节选,经车云整理和文本优化。

一波三折的路特斯收购之路

程里:七年前(2017年),吉利怎么会想到收购路特斯这样一个老牌的跑车品牌?

余宁:李书福董事长是极具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在吉利年产不到100万台时,他就已经把日本的丰田、德国的大众当作了奋斗的目标。

路特斯是诞生于英国的豪华跑车品牌,曾与法拉利、保时捷齐名。上个世纪法拉利已经归属菲亚特集团旗下,保时捷归属大众旗下,两个品牌目前发展都很好。吉利的全球化布局中,肯定是需要这样一个豪华跑车品牌。

我与路特斯的初次接触是在2016年初,当时马哈蒂尔(注:前马来西亚总理)找到吉利,希望为路特斯的母公司马来西亚宝腾汽车,找到一个先进的底盘做技术平台授权的合作。

当时我正好是CMA平台项目(注:吉利沃尔沃联合开发)的负责人之一,就参与接待并陪同他们去瑞典CEVT(注: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参观,准备技术合作的相关事宜。之后吉利与DRB(注:宝腾汽车大股东)正式谈判的时候,我就成为了该项目组的负责人。

如今大家都在谈出海,抢滩东南亚、中东、欧洲等等,实际上二十年前,吉利就在尝试进入东南亚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时,吉利就已经完成整车海外基地从0到1的全球布局了。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2017年收购宝腾和路特斯是又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现在吉利已经是全球最国际化的中国车企,李书福董事长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世界级企业家。

路特斯是中国人收购的第一个世界顶级高端汽车品牌,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是中国走向全球,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里程碑事件。

程里:整个收购过程是否顺利?

余宁:整个收购过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非常不顺利,只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起初我们与DRB是计划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合作,向宝腾汽车输出全球领先的CMA汽车底盘,由宝腾自己开发上装,并在全球销售。技术授权的谈判很顺利,双方从2016年1月谈到2016年6月,签署了MOU等一系列文件,很快进入到最后协议签署阶段。

2016年6月初,我带领团队飞到吉隆坡,与DRB完成了带有条件的协议签署,条件是马来西亚政府之前批准的20亿贷款到位。但到了6月中旬,我在杭州总部突然收到DRB的邮件,被告知马来西亚政府不同意宝腾汽车继续走技术合作的老路,要求DRB通过全球招标的方式,与国外车企组成合资公司,提高永续经营的能力。

我给董事长打电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董事长反而安慰我说,不是你们没完成任务,是对方变了,责任在对方,接下来你们全力准备应标吧,务必达成合作。

2016年6月中旬,DRB向全球二十多家车企发了招标邀请,最后有二十三家车企应标,包括PSA,多家日本车企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宝腾汽车在东南亚的地位。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我们组成了专门的项目团队,最多时有一百多人。我们精心准备标书,一路过关斩将,经过五轮应标筛选,二十三进十五,十五进八,八进五,五进二,二进一,最后成为DRB唯一合作伙伴。

在近一年的谈判过程中,最大的危机出现在2017年3月,先是马来西亚媒体传出政府不允许外资大比例持股,甚至会中止交易。当时李书福董事长正在北京参加两会,听说这些变化后对媒体说,马来西亚变来变去,我们不玩了。

此事刚平息,DRB又提出修改招标方案,表示路特斯不卖了。这种时刻特别考验我们谈判的能力和对谈判节奏的把握。当时吉利已经是唯二的竞标候选人,经过缜密的分析,我们向DRB提出:如果不卖路特斯,那我们也不用买宝腾,你们再重新招标吧,吉利就不参加了。我们的倒逼,才使得DRB向前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双方原本计划是5月23日完成MOU文件的所有细节并定稿。但是因为没完没了的各种讨价还价和打补丁,一直拖到5月24日凌晨才把文件定稿。大家熬了一夜,几乎没有休息,5月24日上午又马不停蹄地举行了签约记者招待会。因为5月24号正好是我儿子的生日,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至今我都将宝腾和路特斯视为最亲密的朋友。

签约完成后,我和(李)东辉(注:吉利控股集团CEO)特意跑到吉隆坡的路特斯4S店去体验,东辉坐主驾,我坐副驾,我们说,以后我们要掌握方向盘了,一定要将路特斯开向全世界。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吉隆坡,与DRB完成签约后,李东辉(左)和余宁(右)特意去路特斯4S店体验

程里:DRB最后还是选择吉利的原因是什么?

余宁:我们当时做了一个70多页的标书,列举了我们的很多优势,比如我们与他们文化相近,很容易有共鸣;两国没有时差,距离也很近,可以方便沟通;我们制定的5年和10年振兴计划,包括非常具体的产品投放细节、投资金额、预计销量等,让马方感到非常惊艳。

其实这背后离不开海量的调研,比如当时的销售副总裁林杰派了十几个海外销售,在当地调研了近三个月,摸清了马来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车,并把我们的洞察全部写进标书。

程里:吉利最后为什么只要了宝腾49.9%、路特斯51%的股权?

余宁:宝腾曾经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国有汽车企业,号称马来西亚之虎,是他们的民族企业,长期以来都备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我们知道从情感上他们并不想卖给外国公司。所以经过团队反复讨论,最后我们只要了宝腾49.9%的股权,但有百分百的管理权。

路特斯原本是他们收购的品牌,所以情感上会有不同。起初我们要求拿到路特斯70%的股权,双方争执不下。2017年5月,DRB董事长萨伊德特意飞到中国来见李书福董事长,对方一番称兄道弟,董事长心一软当场接受了51%的股权。

当时我和东辉走出谈判室还忿忿不平,董事长安慰我们,解释说对方特意飞过来,说明他心里其实很不开心。双方的关系就像是结婚,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如果不开心那这个生意肯定是无法长久的,51与49的感觉也是很平衡的。

其实这就像是「里子」和「面子」的关系,我们给足了对方想要的,也拿到了我们想要的,这就是董事长的智慧。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吉利接手之前,宝腾是连续十余年亏损,每年亏大几亿。吉利接手后,在CEO李春荣的带领下,宝腾汽车连续5年取得销量增长和持续盈利。2023年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佳业绩,销量从收购前的6万多台增长到16万多台,公司的整体市占率为19.4%,全年销量在当地汽车市场排名第二,也是连续第五年稳坐此位置。

同样,在吉利接手之前,路特斯每年亏损。现在路特斯上市,上市首日收盘95亿美元,至少从资本市场上的回报是很可观的。而且按照冯擎峰的规划,从2025年开始,路特斯就开始盈利,届时大家也会有更多回报。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吉利与DRB签约仪式,前排从右到左:余宁,李东辉及DRB签约代表

投资策略:赛道、基因和人

程里:再说说您去蔚来资本后的事情,当时蔚来资本怎么想到要投路特斯?

余宁:李斌创立蔚来品牌后,主要精力放在蔚来汽车,另一部分精力放在投资。投资路特斯符合蔚来汽车整体品牌向上的策略,而且李斌也想学习电动超跑的运营思路,因为蔚来有自己的EP9。

我加入蔚来资本前,李斌早已经有投资世界级高端跑车的想法,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投资阿斯顿·马丁,另一个是路特斯。我和冯擎峰是相识多年的老战友,对他知根知底,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投资我们更熟悉的人和公司。

我们相信路特斯市值2025年会突破百亿美金,这就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程里:早期投路特斯,在蔚来资本内部有争议吗?

余宁:没有争议。我和李斌都同意投,我们是天使轮就独家投了十亿人民币。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原以为上市时间会在2024年底,实在没想到这么快就上市了。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从左到右:李斌、冯擎峰和余宁

程里:为什么上市速度能超出预期?

余宁:路特斯原本是英国的豪车品牌,在欧美市场有很深厚的基础,也就是西方人认这个品牌。

这三年路特斯的发展出乎意料地好,跑车和生活用车都按照计划推出了多款新车型,比如跑车系列的销量从收购前的一千多台达到去年的近6000台,作为对比,去年法拉利卖了9000多台,阿斯顿·马丁卖了2000多台。这给了全球投资人巨大的信心:中国人能够经营好这个豪车品牌,管理团队能够将路特斯变成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其次,路特斯成功搭上LVMH全球顶级奢侈品公司,借壳通过SPAC的方式上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上市的进程。

当然,此前极星、亿咖通等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上市经验,也能很大程度上用在路特斯,少走了很多弯路。总之就是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吧。

程里: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您会投怎样的车企?

余宁:我会从三个方面看投资机会,首先肯定是在新能源大赛道,这里又分新势力和新实力。蔚小理是新势力车企的代表,如今都已经有10年了;现在的新实力车企,它们或是背靠科技巨头,比如小米、华为,或是背靠产业巨头,比如极氪、路特斯、广汽埃安等等,都有巨大成长空间。

那些没有大腿可抱的新势力车企,很多的情况都比较困难,失败的例子很多。只能说背靠巨头的成功性会更大,我更偏向这样的车企。

其次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做车的基因,比如路特斯和吉利,这肯定都是没问题的,都是自带汽车基因的。

第三是看人。我跟冯擎峰认识很多年,也是多年的工作伙伴和搭档。他身上有很多特征非常吸引我。比如他一直坚持运动,身体非常好,最忙的时候一天能干20个小时。他还是中国铁人三项排名前100位的选手,从中也能看出他的自律和韧性。而且他学习能力很强,很聪明。

我们内部称他为「冯大将军」,意思是说他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投资其实也是投一把手,有冯擎峰这样的人带领路特斯,我肯定是要投的。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澳门,冯擎峰(左)和余宁(右)在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现场

整车的时间窗口已经没有了

程里:那再进来的新车企,还有机会吗?

余宁:现在整车的时间窗口已经没有了。如今像华为、极氪、路特斯这样的新实力车企都已经登场,小米是最后一个,可以预料今年会非常卷。但后面再进来的新车企就很难了,竞争高度白热化,市场已经没有空间了。

当年新势力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和传统主机厂,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行业的变革,抢得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先机,给了传统汽车产业巨大的冲击。当然这十年里,市场也给了它们很多试错的机会,但未来的试错空间越来越小了。

程里:最后谁能留下来?

余宁:对新势力这波而言,2024年实现1000亿销售额,同时实现盈亏平衡是起码的入场资格,2023年只有理想达成了这个成绩。

汽车行业本质上是规模经济,尤其是面对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海量投资。如今各家车企的研发成本都非常高,只有形成规模优势才能平摊成本、实现盈利,才能真正活下来。

(注:2023年理想汽车销量37.6万辆,实现营收1238.5亿元,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程里:如果整车机会不多了,那您下一步投资方向是什么?

余宁:我看重的其实是汽车工业的历史大变局和机遇,坡长雪厚,至少还有10年的发展期,智能化和电动化依旧是主要投资方向。其中智能化的空间会更大,因为智能是无限增长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增长的。

作为汽车行业的老司机,我们对所谓的新汽车的演变一直非常敏感,宁德时代第一个乘用车的大批量订单,就是2014年与吉利签订的,当时我负责采购,冯擎锋负责工程。2013年宁德时代的全年销售额不会超过5亿,2014年我们和宁德时代签了近20亿左右的动力电池合同,是它前一年销售额的数倍。

此后宁德时代销售额开始起飞,每年都在呈指数增长。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2021年市值曾经达到1.5万亿,这就是产业变局带来的历史性巨大机遇,非常开心有机会参与了产业的变革。

独家专访|投资人余宁:路特斯的市值明年将突破百亿美金

余宁(左)与冯擎峰(右)一起考察宁德时代项目

程里:电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那欧美传统头部车企的新能源转型策略,为什么还会反复摇摆?

余宁:电动化取代燃油发动机需要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过程,欧美传统车企在燃油车市场有着巨大利益,他们需要权衡利弊,所以在电动化转型中落后了。三年疫情过后,世界突然发现中国新汽车的发展已经领先于欧美。

当这种差距形成很大的代沟后,很多欧美车企索性当起了鸵鸟。他们不从自身上找问题,而是游说政府修改产业政策,延缓电动化转型。现在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35%,你还在犹豫反复,这就跟晚清的闭关锁国一样。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移动通信、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远超欧美,新汽车使得电动化与智能化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相比电动化,中国车企在智能化赛道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已经和欧美传统车企形成了更大的代差。

现在车主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00后正在成为购车主力。这群人从小就是在移动智能化环境中长大,车企将最先进的智能科技用在汽车上,极大地吸引了这样一群人。可以说,谁掌握了智能化,谁就掌握了未来。

程里:那您怎么看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的差异?

余宁:特斯拉是令人尊敬的企业,它率先发起了这场新汽车的革命。十几年来,特斯拉始终具有在新汽车技术范式上的定义能力,引领着产业发展方向。因为具有先发优势,其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形象,已经占领了广大消费者的心智。

特斯拉强在创新,也就是从0到1,中国车企强在落地,善于迅速从1到10。今天特斯拉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更多依靠软件技术的领域,仍然领先于中国车企。但是在设计、底盘、内饰、电动化等与硬件关联的技术上优势就没有了。特斯拉的驾驶体验,已经不能带给消费者超越国产品牌的价值,在迭代能力上卷不过中国车企。

程里:看来您对中国汽车充满了信心。

余宁:是的,中国汽车一旦全面走出去,将把国内这些年内卷积累起来的强大产品力充分释放出来,对这些欧美传统车企就是降维打击。

欧美无论是政府还是车企,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非常短视的。行业保护一定产生贫弱,照他们这种闭关锁国的做法,只会加快全面从中国汽车市场退出的速度。未来他们本国的汽车产业,一旦面对走出去且成功本地化的中国车企,很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销量下跌。

汽车的未来一定在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家身上,如同中国的白色家电产业发展一样。2023年吉利、比亚迪这样的头部车企,年销量都已经在300万级别了,随着头部车企国内市占率的不断提升,以及海外基地建设的加速,中国某个自主车企的全球销量,达到500-800万级别也别惊讶,而且我相信这个目标五年内就能实现!

 
相关推荐
车云网 4.6万粉丝    4248作品 关注 专注智能驾驶、车联网、后市场好多年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