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F1赛车的轮胎有啥不一样?

F1赛车的轮胎有啥不一样?

踢车帮 150浏览 2024-04-28 IP属地: 北京

F1赛车代表着汽车工业的技术巅峰,也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齐名并称的世界顶级三大体育赛事,殊不知,赛车上的四条黑色的橡胶圈,竟然有如此多的奥秘……

1.6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超1000马力、零百加速不到两秒、最高时速超350公里/小时、侧向重力加速度可达5G……所有汽车工业上的极限性能都集中在一辆重量只有不到800公斤的F1赛车上。不过,再强性能的赛车,都要通过车身上的四条轮胎与沥青赛道的撕扯发挥出来,所以,轮胎的性能至关重要。为此,为F1赛车提供轮胎的制造商,在这四条轮胎上“绞尽脑汁”……

A4纸上做文章

F1又称Formula 1,意为“一级方程式”,所有赛车都是按照国际汽联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研发制造,包括轮胎。F1赛车的轮胎尺寸比较特殊,从2022年开始,赛车轮圈的尺寸从13英寸更改为18英寸,现款F1赛车的轮胎规格为前轮305/720-18,后轮405/720-18,其中305和405分别为前后胎面的宽度(毫米),720是轮胎的外圈直径(毫米),18是轮胎的内圈直径(英寸)。别看胎面宽度要比我们日常使用的民用车轮胎宽了不少,但四条轮胎的接地总面积也就不到一张A4纸。

众所周知,轮胎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越大,越能为车辆提供牵引力。从2009年开始,F1赛车的干地胎更改为“光头胎”,胎面完全没有花纹(沟槽),以获得抓地力的最大化。此外,考虑到不同赛道的路面状况(沥青的颗粒度或粗糙度)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等),轮胎制造商还要运用更高的技术和新型材料,让轮胎的橡胶有不同的软硬度。

比如,目前使用的倍耐力轮胎提供六种光滑复合材料选择,代号从C0至C5,C0最硬、C5最软,同时提供中性胎(半雨胎)和湿地胎(俗称全雨胎)。无论哪种轮胎,都采用了特殊的橡胶和专门的材料配方,让轮胎在与赛道摩擦的过程中快速升高温度,在一定温度下,轮胎表面会融化成凝胶状态,提供最大的抓地力。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赛车在驶上赛道之前,车队的工作人员会用一条加热毯把轮胎包住进行加热,温度大约是90摄氏度,减少轮胎在赛道上升温的用时,保证轮胎一落地就可以提供最强的抓地力。

红黄白蓝绿

为了更加直观地区分这些轮胎的软硬度,倍耐力在胎壁上进行颜色标记,红色代表软、黄色代表中等、白色代表硬、绿色代表半雨胎、蓝色代表全雨胎。除两款湿地轮胎外,每场比赛提供C0至C5之间的三款硬度的干地胎选择。

每一场比赛中(周五至周日),每个车手可以获得13套干地胎、4套半雨胎和3套全雨胎,对于进入排位赛Q3的车手,还会额外获得一套干地胎。所有车手必须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至少两种干地胎,当然前提是赛道干燥,没碰上下雨。

如何使用这几套轮胎,尤其是三款干地轮胎如何进行搭配,以及比赛中设定几次进站换胎的策略,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如果使用中性胎+硬胎组合,可以实施一次进站的策略,节省至少一次进站换胎的时间(通常在24秒左右),但需要长时间使用硬胎,赛车的单圈用时要比使用软胎的赛车更长;如果使用软胎+中性胎(或软胎)的组合,则需要实施两次或三次进站换胎策略,用软胎帮助赛车缩短单圈用时来弥补进站换胎损失的时间。

当然,还要考虑轮胎的使用时机,比如比赛初段由于赛车的载油量大,车身重一些,比赛后期载油量小,车身轻……所以,如何权衡赛车的单圈用时、不同硬度轮胎的使用时机、进站换胎的次数,还要看比赛期间是否下雨,小雨还是大雨,是每支车队都要进行计算的一道精密“数学题”。

F1与倍耐力

2007年,为避免轮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F1的监管机构国际汽联引入了单一轮胎供应商的规则,确保赛车和比赛的安全性,同时也更注重卓越性能。2011年,倍耐力成为F1赛事的官方轮胎供应商,到今年已经步入了合作的第14年。每站比赛的所有车队和赛车都使用倍耐力轮胎,倍耐力的技术团队负责为车队提供技术、信息和数据检测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车队获得最佳的轮胎管理方案。

根据比赛规则,轮胎在一整年(赛季)中不能改变,除非是倍耐力自身考量要求,但也要与F1官方、国际汽联和所有F1车队达成共识。在比赛期间,每一条使用的轮胎都带有用于跟踪的识别码,比赛结束后,每条轮胎都会被运送到相应的地方,同时对于在赛道上使用的已经安装在轮毂上的轮胎,倍耐力都会将其运到位于英国的倍耐力工厂进行处理。有数据显示,每一个分站上使用的轮胎大约为2300条。

为了提供符合F1技术标准、帮助赛车发挥出最强性能的轮胎,以及获得车手的认可,轮胎的研发与测试工作也同样至关重要。这些在倍耐力在米兰总部使用最先进的建模与数字化虚拟技术制造的轮胎,会先通过实验室的初期测试,并且由车手完成测试,每个赛季开始之前,全新的原型轮胎会在部分大奖赛赛道上进行测试,在测试期间,工作人员会收集反馈和调整要求,最终在赛季尾声阶段对原型胎进行确认。随后,被确认的轮胎将进入生产环节,应用于次年的世界锦标赛。

民用车为什么用不了?

F1赛车轮胎的抓地力自然不用怀疑,这么好用的轮胎为什么民用车上用不了?答案很简单,一个字——贵!尽管一条F1轮胎的价格大约在650美元左右,对于富豪来说,并不算贵,但一条光头胎的使用寿命只有150-200公里左右,如果需要从北京开车去上海的话,起码得准备6套轮胎(24条),费用大概要1560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11万多。有这个钱,干嘛不去包一辆私人飞机呢?

其次,光头胎的抓地力固然强,但需要达到工作温度,这是使用光头胎的必要前提,我想没人会在出门前用暖胎罩给轮胎加热吧。再有,由于光头胎完全没有排水能力,如果是下雨天,那就变成了四只溜冰鞋。当然理论上可以考虑使用雨胎,但还是前面两个问题——价格和使用温度条件。

第三个原因就是,F1的轮胎尺寸规格是统一的,如果做成民用胎,就要提供不同的尺寸规格,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如此一来,又回到前面的价格问题上。

倍耐力的民用胎

为什么要参与F1赛车?为什么研发赛车轮胎?倍耐力每年花费这么高的投入,值得吗?我们都听过,也知道一句话:从赛道,到街道。赛车场上取得的技术、数据和经验,对于研发民用产品、尤其是高性能民用产品至关重要,汽车如此,轮胎也是如此,因为赛车运动是民用轮胎的重要露天测试实验室。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已成为高性能民用车标配的低断面轮胎,是倍耐力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为拉力赛用车蓝旗亚Stratos研发的;几十年后,防爆轮胎和缺气保用轮胎是另一项首次在赛车运动中进行测试的革新产品;最近,Cyber轮胎在公路上的使用,则应用了首先使用在赛车运动中的车辆进站遥测技术。随着倍耐力将18英寸轮胎引入F1,民用轮胎与赛道技术的融合更加明显。

目前,倍耐力提供“三大家族”的民用车轮胎产品,包括自1987年推出的超高性能轮胎系列P ZERO,以安全、舒适和节能为特点的CINTURATO系列,和适用于SUV和跨界车型的SCORPION系列。其中包括为轿跑车型装配搭载倍耐力缺气保用技术RUN FLAT的P Zero和Cinturato P7、为休旅车型搭载了SUV和跨界车型推出的高性能环保轮胎Scorpion Verde、兼顾40%公路和60%越野用途的全能型产品Scorpion ATR Plus、以及专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研发的电动车轮胎技术ELECT等明星产品,深受各类车型的用户信赖与喜爱。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贾云涛

文章标签:
赛事
 
相关推荐
踢车帮 33.8万粉丝    5335作品 关注 只为爱车的你!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