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路咖汽车 7891浏览 2024-06-05 IP属地: 北京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问界M7 Ultra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公布了ADS 3.0的首发情况,大概会在8月推出,优先给享界S9用上。虽然没有太多内容关于华为ADS 3.0乾崑,但在享界S9首发盲订背后的PPT暴露了关键词。

关于ADS 3.0的信息,其实从4月份左右就开始了露出,包括技术层面的升级方向以及硬件上面的一些感知设备增加,变化还是挺大的。最为主要的升级方向,是从ADS 2.0的BEV+GOD网络,换成了统一GOD大网的模式,然后再加上PDP网络融入到系统内。

简而言之,这一被命名为乾崑的ADS 3.0方案,是采用GOD网络负责感知,然后用PDP网络负责预决策规划。来最终实现,细节处理能力更好的辅助驾驶效果,并且在复杂路况、交错路口等情况下的通行率,会有明显提升。

那么,在我们实际用到ADS 3.0系统之后,会在哪些方面有明显提升?

和FSD不一样,更适合国内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最近的特斯拉FSD落地国内市场的信息,越来越多,大概率今年内就会实现了。所以很容易让人把华为的ADS 3.0和特斯拉的FSD,这两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联想在一起。例如,ADS 3.0是不是比FSD更好用、FSD是不是比ADS 3.0更强等问题。不过,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定论,究竟谁会更好。

但,华为的这套ADS 3.0会更适合国内交通环境来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ADS 3.0这次主要的升级方向,是对细节感知做更好的补充,以及针对复杂的交通情况做出预测。看得住来这次的升级,就是为了换来更好用的城区NOA使用效果。理解成ADS 2.0把高速NOA的好用程度做到了头,接下来就是为了照顾城区NOA的使用效果了。

先说这套ADS 3.0系统的关键特征。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主要包括了GOD和PDP,两个网络的应用,ADS一代和二代都有BEV网络的身影,到第三代取消了,全部用了GOD网络来做,这是在底层网络上最大的变化。GOD的加入,让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简单的障碍物识别功能,然后,现在的GOD做大网之后,包括深度的理解驾驶场景也可以实现,效果是会改善智能驾驶整个的驾乘体验的。

从原先最基本的识别白名单、异形障碍物之外,ADS 3.0系统能对道路结构、场景语义,有更全面的理解能力。而这种技术,是需要更精确的感知来做支撑的。在ADS 3.0这套系统重,硬件部分(高阶版本)是必须包含激光雷达、视觉方案、毫米波雷达(包括4D毫米波)等感知硬件的,激光雷达应该还是192线那颗,补了4D毫米波雷达之后,探测距离280m,精度从20cm提升到了5cm,系统延时降低到了65ms。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在这套配置中,4D毫米雷达的目标是围绕全天候和小目标检测能力,顺带能解决复杂路况下大量动态、静态物体和障碍物的信息捕捉。说简单,就是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配合应用就是互补的效果。

然后,是PDP网络让车开的更拟人。

ADS3.0的全新架构采用PDP网络,可以生成一条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优化路径,还需要考虑到交通规则,以及道路状况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会做出的一些行为。而这个PDP网络的应用,也是依托于感知硬件的加强,因为要做出规划路径的操作,需要两个硬性条件路况判断的准确性(感知精度)和路况变化的实时性(低延迟感知)。而用了PDP网络之后的ADS 3.0系统,能让复杂路口通过率超过96%。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举个例子,前一阵有其他车企做智能驾驶测试直播,当车辆自己规划的路径和驾驶员意图有冲突的话,就会间接的“被接管”。而PDP出现的意义,就是让车辆的路径规划,相对来说更符合人类驾驶员的操作习惯,最终保持辅助驾驶功能可以有安全、顺畅的驾驶体验。

补充一个细节,关于CAS 3.0。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全新升级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3.0持续增强前向主动安全能力,并实现了ESA紧急转向辅助再增强。在AEB自动紧急制动刹车距离不足的场景下,系统自动紧急转向避障,不用人为接管。而侧向主动安全,也能支持更多的场景,例如斜穿、横穿的车辆、自行车和电动车,可以更灵活的避让空间。

个人感觉,华为ADS 3.0的这套GOD+PDP的网络方案是对道路状况细节感知上的加强,对比起特斯拉FSD的CNN神经网络方案,主打学习为主,可能更适用于国内的道路状况使用。因为国内的道路状况,存在更多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使用层面,能有什么改观?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根据上面的网络+硬件感知配置的使用,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套系统的感知精度会很高,主要针对的场景不再是高速NOA,而是复杂的城市NOA工况。所以,相比于ADS 2.0系统来说,这套系统的投放后会给智能辅助驾驶带来非常明显的改观,但是这种体验上的变化,是会一点点渗透的,而非一蹴而就。

提一句华为在ADS 2.0上的补强,实现了园区到车位的泊车功能。

而到了ADS 3.0系统上的变化,是可以实现从公开道路到园区道路,从园区地面到地下车位的全场景贯通。现在还没有对ADS 3.0的实测机会,但ADS 2.0的实测体验不错,整体流程比较顺畅,和驾驶员开车的感觉很接近,在开放路况下的行驶虽然相对保守,但没有出现接管的情况,即便面对在行车道内无序出现的行人,也没有被迫刹停的情况出现。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不过压着车道线行驶的情况是有出现的,ADS 3.0理论上来说,在感知精度提升一个等级之后,只能做的更好才对。

之后还要再提个ADS 3.0泊车域的功能,支持离车即走。也就是说,到了目的地之后选了目标车位,驾驶员可以走了,车辆会自己泊入车位,不用在原地等。当然,这只是局限于部分商业停车场和部分社区停车场才能实现,依靠的应当是端到端的能力。

端到端实现从感知到规控无损信息传递,智驾更类人。端到端是将神经网络模型引入这三个过程之中,不依赖传统的分阶段处理;而ADS3.0在决策和规控阶段引入了PDP神经网络,是可以对大量的驾驶数据进行学习,按照类人的驾驶风格进行决策和执行。

两个月后,华为ADS 3.0推出,停车想撞都难?


ADS 3.0的投放初期,大部分功能都是针对泊车域进行优化的,那么结合已知的硬件和网络方案分析,ADS 3.0的泊车能不能做到最好用的效果,例如自动泊车零失误这种,不会出现或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动泊车剐蹭的出行。

理论上来看是具备这种可能性的,尤其是加入4D毫米波雷达之后对感知物体的精度有很大程度提升。放在泊车域端,会对车辆周围的细小的物体比如升降停车位的立柱、底框边缘做到更好的感知,还有侧方停车时候对边缘台阶的感知更好;而且更适用于,那些较为紧凑的停车位工况,基本上就是对越紧凑的、复杂的停车位处理会更轻松。而且,低延迟会提高车辆的执行效率。

最后

用一句话总结ADS3.0提升,更强、更远、细节更好的感知能力,还有更类人的驾驶风格以及更强的主动安全功能。关于这套系统持续的优化方向,优先处理大的长尾场景,例如开放道路-园区-停车场,这基本已经属于无限接近L3或者更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贯穿三个场景最终到达目的地。

而后续的优化,是在打通这些场景后在细节上的优化,例如降低接管率、让车辆在三个场景下的好用程度统一(可能会出现部分场景好用,部分场景体验不佳的情况);最终的效果,可能是达成A点到B点,的全场景使用效果。目前来看,ADS 3.0系统的可玩性和期待值,都是比较不错的。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