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和油耗可谓是困住大部分车主的老难题,就在易车刚刚结束的新能源续航极限测试中,广本雅阁插混车型以无可挑剔的卓越表现,荣获同级别续航与油耗双项冠军,展现了主流混动技术的强大实力。
今天我们来看看雅阁e:PHEV同款插混系统的全新皓影e:PHEV,对比唐DM-i,看看它能否再度延续主流大厂的混动真实力,同时在空间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方面也表现优秀,稳住全能称号。
动力性能PK,两挡混动实力自不用说
我们都知道买车不能被表面的技术噱头和“文字包装”所蒙蔽,要想买到靠谱好车,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性能表现。全新皓影e:PHEV搭载本田先进的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动系统,采用业内领先的“两挡模式”,高、低速都能直驱,各种路况都应对自如。相较之下,唐DM-i在应对低速起步、高速再加速等工况时,动力表现略有欠缺。而且,真正的实力派从来不惧怕真刀实枪的检验,2023年第五届锐・混动联盟极限挑战赛中,全新皓影 e:PHEV 以46L油箱创下了1936.1公里的续航记录,在实测中展现了极强的两挡混动真实力。
全新皓影e:PHEV搭载全新2.0L直喷阿特金森发动机,导入高压多段直喷技术提升功率扭矩,实现最高热效率41%,高于唐DM-i的40.12%,燃油经济性更强;再搭配更智能的全新双电机内置E-CVT,输出135kW最大功率,335N·m最大扭矩,展现更强电驱动力。长途跑高速,在车辆亏电时,全新皓影e:PHEV仍是一台具备极致电驱性能的e:HEV车型,NEDC百公里油耗仅4.8L,凭实力稳坐长续航与低油耗的全能称号。
空间PK,大且好用、好坐更重要
乘员舱够不够舒适,不止看车身尺寸,还要看对车内空间的利用水平。唐DM-i车身尺寸与全新皓影e:PHEV接近。但全新皓影得益于本田MM空间理念,“得房率”超高,乘坐更加舒适。而且,全新皓影e:PHEV后备厢采用高/低二段活动地台设计,容量能达到658L。而唐DM-i的后备厢常规容量只有235L,载人载物不能兼得,出门便捷性便大打折扣。
全新皓影e:PHEV的空间不止是大,而且特好用、特好坐。高速路上行驶,无处不在的隔音材料配合ANC主动降噪功能,小声说话也能实现全车无障碍交流,再打开BOSE豪华音响系统(12扬声器),夜晚沉浸式听歌更享受;后备厢不仅是同级容积最大,开口面积也是最大,拿取大提琴、超大纸箱等大件行李更方便,还配备更贴心的脚踢式电动尾门,生活实用性极佳。此外,全新皓影e:PHEV还拥有前排顶置眼镜盒、LED触控式阅读灯、后排空调出风口、手机无线充电等超多贴心、实用配置,给出游带来满满幸福感。
皓影插混无论是续航、油耗还是空间实用性都无可挑剔,并且“开不坏的广本车”美誉流传已久,皓影插混背靠广本质造体系,品质更有保证,让用户买车时也能更加放心。在当下车市眼花缭乱之际,选择皓影插混肯定是不会出错的不二之选。
比亚迪全球427万辆销量背后?赵心童揭示极致追求
比亚迪携手赵心童!冠军精神点燃全球战略
5月27日,东风纳米06以7.99万-10.99万元的限时售价强势登陆。这款定位大可玩,尽情6的A+级纯电SUV,凭借央企技术背书,正在掀起一场颠覆传统价值体系的技术平权运动,该车将与比亚迪元UP展开直接竞争。
比亚迪创新突围?赵心童助力品牌文化出海
比亚迪腾势登陆欧洲,赵心童代言演绎品牌国际化双线突围
比亚迪携手赵心童!冠军精神驱动中国智
“最资格”大六座云感座舱 领克900又创造新标准
比亚迪作为“CCTV. 科技强国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践行品牌强国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的科技力量与时代担当。
比亚迪签约赵心童!斯诺克冠军成全球品牌大使
在汽车圈,也有一位热衷于公益的“李连杰”,长期默默坚持搞环保公益项目,它就是广汽本田。
传统豪车破局者?XT4质价比爆表,“质价比之王”实至名归?
开中国星遇见多彩非遗,赏庐州面塑观三河古镇,以车轮为笔书写了一场现代工业美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华章~
比亚迪携手赵心童!0.01毫米精度对决微米级标准
2.0T与2.0自吸,扭矩差100多牛米,功率为何只差10千瓦?
实测价格、充电速度谁更亲民?零百加速/制动距离差距多大?底盘调校与乘坐舒适性有何差异?本期深度对比揭晓两款热门车型真实力,续航同级却性格迥异,谁是性价比之王?看完再选不踩雷!
比亚迪携手赵心童!冠军精神点亮斯诺克世锦赛
宝子们!刚提问界没几天就把充电桩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彻底实现充电自由,这幸福感直接拉满!今天就把我的保姆级安装攻略分享给大家,建议先码住慢慢看~
立全球,更中国
全系标配 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胎压监测,高配车型搭载 10.1英寸中控屏,支持智能语音交互、导航及娱乐系统。
不久前,东风汽车和华为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这背后既是东风在央企重组压力下的一次技术突围,也是华为为了继续生态扩张的关键选择,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市场或许就要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定义权的争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