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近半,2024年即将结束!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日子,不只是有新一年的期待,还有冲击年度销量目标的重任在身,可以说是严阵以待;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日子,因为各家车企急于冲量,在12月份释放出很多优惠购车政策。各种补贴、一口价、权益、抽奖还有零息购车等,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马上临近年底,一月份又将迎来春节,许多家庭购置新车的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热情高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车市价格战却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此前,价格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直接降价,虽然立竿见影,但是却引发了严重的连锁反应。体现在车企层面,车企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恶性循环,打破了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链;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愈加严重,而那些先前入手的车主更是陷入“背刺’的尴尬境地。
行业内部也进行了反思,“行业无序内卷”、“恶性价格战竞争”这样的评语频频在媒体上出现。毫无疑问,如果任由这样的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将必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更多车企甚至是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来看,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可能要换一种打法了。低首付、零利息的购车方式正在成为新的刺激消费者购车的有效手段,同样是减少了大家的购车成本,而且更容易被接受。
价格战让整个行业都倍感压力
2023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品牌为了促进新能源车的销量,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打出了“油电同价”和“电比油低”的口号,各家积极降价,各级别的车型一降再降,向传统燃油车厂商发起挑战。据统计,各家车企降幅从5%到15%不等,对同级别燃油车构成了强劲竞争。
应该说,降价对新能源销量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整体销量的刺激作用并不大。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6%。
随着价格战的不断深入,“行业无序内卷”、“恶性价格战竞争”也随之出现,完全是为了降价而降价,完全搅乱了市场秩序。
持续的价格战使得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比如国内头部经销商广汇汽车在陷入亏损短短两年时间内,从一个千亿市值的巨头沦落到被迫退市,退市时相对巅峰时刻市值跌去了近94%。永达汽车、中升控股等头部汽车经销商,也同样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车确实是便宜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最明显例子就是频繁的降价让出现了同车不同价,提车前后可能只相隔几个星期甚至是几天,车辆售价却悬殊几千到上万元,而且提前也没有通知,事后也没有补偿。这无疑是打击了市场热情。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直接指出:“虽然价格战愈演愈烈,但总体效果较为有限,有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价格战并未能给自己的购车决策带来积极影响”。
新玩法更灵活也更加可持续
鉴于上述情况,多方也在持续探索如何使车市竞争转向更加可持续的形态。近半年来,传统的直接降价的频率和力度正在减弱,优惠政策逐渐转变为以金融优惠为主导,也就是低首付、零利息。
特别是进入年底以来,特斯拉、理想、腾势、智己等品牌相继推出了3年或者5年零利率的优惠策略,降低买车门槛,减少贷款用户的利息压力,让用户用更少的首付去购买更高级别的产品。本质上来说,这也是刺激销量的有效方式。看起来不像直接降价那样简单粗暴,但是从购车成本方面来说,两者的效果却是一样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低首付、零利息的购车方式并不是什么创新,很多传统车企此前也推出过。只不过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在于,此前在4S店经销模式下,消费者还要承担各种手续费、出库费、上牌费,还要强制在店里购买保险,其中的价格肯定要高于市场价,车企本来给消费者省下的那点利息,又生生还给了4S店。
这样一来,厂家的金融政策自然不见效果。但是在直营店模式下,新能源车企的免息则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用户不用交贷款手续费、不用强制买保险,打的就是一个全透明。
对于消费者来说,用一个很低的首付就能买到时下功能最新颖的新车,更关键的是,3年或者5年零利率,真的能省下钱。而且低首付、零利息购车方案还有一个优势,
对于车企来说,它承担3年或者5年的利息,要比直接降价所带来的利润减少划算得多。还能照顾老车主的情绪,准车主也不用再担心价格变动而持币观望。总体来说,相较于直接降价,低首付、零利息的购车方式更容易被各方接受。
百姓评车
从直接降价,到低首付、零利率贷款,一场围绕汽车金融的竞争已经开始。同样是为了刺激销量,车企的金融政策效果差不多,接受程度更高。在无法解决现阶段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价格战仍然会继续,只是曲调发生变化。
技术日产,已然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向新出发!
比亚迪回应“葡萄碎碎冰”散布谣言被拘留,强调尊重并接受监督,坚决采取法律手段打击黑公关。
央视报道,仰望销量破万 再起航 厉害了,同学们。仰望汽车上了央视了,央视《第一时间》报道了仰望品牌销量突破了一万台,第一万辆车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交车仪式,从23年11月开始交付,短短的17个月,仰望销量就突破10000台,可见大家对于仰望的认可
前几天,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全球对话在嵊州徐徐展开。来自欧洲、美洲、中亚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国际嘉宾齐聚一堂,以“科技与文化”为纽带,共同见证比亚迪创新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上海车展比亚迪展示的兆瓦闪充技术,引众人围观!
2025上海车展豹力全开, 方程豹583家族齐亮相。
一场关于山水与科技的奔赴,比亚迪带你看未来出行
2025年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比亚迪深圳”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保时捷称拟在华停售电车系误读,但不把小米汽车当对手是真的
辣椒汽车·车展关注:在乐道L90首发亮相现场,蔚来掌门人李斌和乐道汽车高管俞斌的钓鱼表演,几乎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只见李斌和俞斌拿着钓鱼竿,并排坐在乐道L90前备箱里,嬉笑着展示钓鱼的乐趣。
智驾之争,为什么阿维塔07的激光雷达路线比特斯拉纯视觉更懂中国
鸿蒙智行:让安全成为智能驾驶辅助的“肌肉记忆”
比亚迪海洋几乎把家庭用车场景覆盖全了。
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中国)焕新启幕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严惩不实信息传播者
左手硬派越野,右手华为乾崑 基于华为 Hi 模式打造却又超越 Hi 模式。
经常听人吹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究竟什么样子?中国长安携旗下辰致科技、重庆青山等子公司核心技术,亮相2025上海车展。展台上,你能看到全线控技术的智能底盘,如今智能电动汽车想实现更多功能,离不开它。另外还有重庆青山带来的最新分布式电驱,体积小、密度高、最高转速22000转。
“战略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