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汽车应当用钢还是用铝成为热门话题。
让这个话题热度升高的原因是有博主对理想L9的悬架颜色产生了疑问;其认为车辆悬架明明是铁的,厂家为何要把表面涂层铝合金的样子。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回复称没有人规定铸铁材料必须用黑漆涂层,铸铁并不是黑色的;理想L9车辆的后五连杆大横向摆臂使用了成本更高的防腐涂层,防腐效果高200%,实际成本更高;而防腐涂层的颜色就是银色,并且车企从未称其为铝材,铝又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
ID为“老汤哥Tango”的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关于用铝还是用钢,第一驱动力是“重量。”
实际上没有其他。
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观点
笔者认为车辆用铝还是用钢,关键因素确实是重量;而且作为汽车用户实际没有必要纠结。
汽车的车身框架一定有一部分是铝合金材料无法替代的,原因很简单: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也远不及高标准的钢材!笔者有曾经在相关企业工作的同窗,看到过最真实的一手材料;其销售的高强度铝合金抗拉强度能达到600Mpa左右已经是很高的水平,然而成本已然高得离谱。
可是车身使用的热成型钢或者马氏体钢,其抗拉强度超过1500Mpa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铝合金材料肯定无法完全替代钢材。
以高强度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数据来分析的话,该材料只能替代一部分车身主体的钢材;比如那些只需要几百兆帕强度的部分。只是为什么要用铝合金来替代呢?无非是为了车身轻量化。
说白了就是用铝合金材料能让车身轻一些,轻一些则能更省油或省电。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太重,用铝合金材料确实能起到减重的效果。但是个人认为用铝合金材料去搞轻量化,就像是一个人胖了一大圈之后再换上一身轻盈一些的衣服——根本问题不在于覆盖件而在于电池组。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必要过度追求使用铝合金材料,尤其是关键的悬架部分!因为悬架的摆臂或连杆虽然不像弹簧一样负责支撑车身,可是依然要起到车轮导向的作用;而此类汽车的性能普遍很强,习惯于激烈驾驶的车主比比皆是。于是悬架的车轮导向部分同样要承受较大的作用力。那么采用强度更高的钢材至少要比使用铝合金更令人放心,尤其是SUV和越野车型。
哪台追求可靠性和耐用性的硬派车型用铝合金悬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用钢材并不是错,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新能源汽车甚至部分结构根本不适合用铝合金。
并且新能源汽车(含插混车型)的用车成本已经更低,所以就更没有必要去追求车辆铝合金材料使用率的高低了。
具体到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汽车,个人认为使用铝合金材料的意义更不大。
想要降低能耗、提高续航里程,混动类车型的技术突破口应当是内燃式发动机的热效率!同时也应当提高三电的技术水平。提高热效率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控系统的效率总是能让耗电量更低的,电动汽车也不例外。
不能否认材料对于汽车制造的重要性,但汽车核心竞争力还是动力传动的核心总成。
就是这样。
朱晓彤已确认将成马斯克继任者。
宝马、奔驰和奥迪销量又“塌方”了吗?来看一月数据吧
把智驾打到“白菜价”,比亚迪触碰了谁的神经?
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1月份上汽实现整车批售 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领跑国内同行。
淄博灯工琉璃规模最大生产厂家
扬帆启新程 喜迎开门红——中国重汽掀起全国交付热潮!
想当初它可是广汽和蔚来联手搞起来的,起点也不低啊,怎么就混成现在这副模样了
尹同跃再发声,2025年奇瑞全力冲刺上市。
1月MPV丨腾势D9重回榜首,比亚迪夏进前十,合资略显势微
东风开启“反向输血”:岚图向日产输送三电、混动等技术,开启研发整合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滑12.1%,环比下滑31.9%。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上市了,未来A轿市场,估计又得被它搅得“天翻地覆” !
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高阶智驾
哪吒汽车和创始人方运舟再次被限消,2025年首月零售销量也已确认
透视全球主流车企负债,你对这些数据怎么看?
观察 | 东风“跃迁行动2.0”从用人开始,80后挑大梁猛攻自主!
2月10日,比亚迪重磅官宣以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王朝网旗舰轿车比亚迪汉DM-i智驾版、汉EV智驾版全系标配天神之眼,正式上市,同级最强的高阶智驾,上市即可用。
GRC宝石实验室:珠宝价值的权威认证者
开启全面智驾时代 比亚迪海洋网全系搭载天神之眼
最近二手车市场,全国的二手车商家都在积极补仓,其中新能源二手车专业商家也都在加快交易节奏,市场库存存量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