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L3必配激光雷达?尊界技术狠料不是底盘,或是华为芯片?

L3必配激光雷达?尊界技术狠料不是底盘,或是华为芯片?

路咖汽车 1186浏览 2025-02-21 IP属地: 未知


余承东又讲新词了,“自主智能”,该怎么理解呢?90多分钟的尊界技术发布会,没有任何关于华为L3架构的新信息,全程只聊了6个新技术,其中有3项首发,途灵龙行平台、主动安全防护系统、车载通信,有意思的是,余承东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介绍了华为二代途灵底盘,透过功能来看本质,技术无非还是一代途灵的那套,基于智驾感知硬件提前预瞄,再交给底盘执行,这和不到25万的智界R7几乎没太大区别,PPT里展示的爆胎、避坑等极限路面场景,可以理解成是对车辆稳定性的主动控制,说白了,其实也是四轮扭矩分配系统的戏份,梳理一遍下来,似乎没看到华为的技术狠料,但换个角度,华为真的只是想展示底盘能力吗?显然不会,所以要读懂尊界第一波放出来的科技手段,还需要把这6个技术揉在一块来看,可以这么说,通过这些,其实基本已经能摸清华为L3架构的大致能力了。

尊界技术狠料不在底盘,而是线控和智驾芯片?

关于尊界S800,最先放出来的技术成果,是龙行底盘对悬挂的主动控制效果,比如过沙坑、水坑、甚至一块平整的玻璃,几乎没有留下轮胎驶过的印记,背后的核心增量,余承东没有聊悬挂硬件,而是主要讲了大致的技术原理,所以要讨论的问题是,尊界S800究竟会用什么类型的悬架?都是提前预瞄机制,这和一代途灵,或者包括理想汽车、比亚迪等在内的主动悬架技术,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所谓的主动悬架,拆开讲就是在功能上做到智能调节,不同于半主动或被动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即提前执行,调整悬挂Z轴高低,眼下,能对Z轴进行调整的有两类,一个是空气弹簧,一个是直线电机,至于磁流变悬架,本质上是利用磁流变液代替了传统电磁阀避振器筒内的油液介质,优点在于电流能更快产生磁场,这就让阻尼软硬切换变得更快,从根本来看,钢制螺旋弹簧不能缺失,所以从功能来划分,这依然是在被动悬架的范畴里。

回到尊界S800身上,答案就只可能是空簧或直线电机,展开聊一句,由于龙行平台适配三电机或四电机,这对前桥支撑性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上下A字臂结构的双叉臂绝对少不了,后轮转向的加入,使用标准五连杆也没有太大问题,那为什么车轮经过沙坑水坑没有大痕迹呢?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当车轮即将进入坑洼路面时,悬架行程将会在Z轴向下拉升,为了保证车身平稳性,智驾感知硬件捕获路面信息后,让悬架在反方向做压缩,有这种可能性吗?以目前已知技术来看,可以利用轮端动力泵来实现,比如小米汽车的预研算法底盘,不过,这套方案需要匹配双阀CDC可变阻尼,Z轴的调整思路完全属于电流和磁场作用力的关系,尽管比亚迪的云辇-Z没用动力泵,但通过电流调整磁场的逻辑,亦是同理。

第二种可能,和前者的执行策略完全相反,同样是在提前捕获路面信息后,主动抑制悬架拉升的幅度,这里有一个佐证,就是在余承东的PPT里,车辆经过坑洼时,悬架还是有纵向弹跳趋势的,只不过弹簧行程被主动抑制了一部分,所以小结论是,尊界S800的底盘硬件,会和问界M9非常相似,都是双叉臂+五连杆,再加一套双腔空气悬架和CDC可变阻尼减振器,而不同的,是对路面碎片化信息处理和理解的能力更强,这一点,和华为L3架构有直接的关系。

提升环境数据的捕捉能力,华为没有用高线束激光雷达,还是用了现有的192线做实时扫描,但在车侧和尾部多了3颗固态激光雷达,具体的参数没有透露太多,但之前我们曾分析过,这套雷达硬件其实就是TOF激光传感器,不同于车顶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这块硬件几乎没有单独构建3D模型的处理能力,主要还是用来感知车侧障碍物的形状和距离,最后都统一交给控制域来分析,那所谓的时空推理又是什么?

其实就是华为GOD大网,在感知网络上的一次强化,具体来讲,是放大了RCR道路拓扑网络的作用,早在ADS 2.0技术阶段,这部分架构就是补齐BEV网络的关键,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结合雷达摄像头所搜集的环境数据,把外部世界分成无数个网格,在感知硬件性能和数量的强化之下,对模拟精度有了更强的能力,所以复盘下来,尊界S800之所以能在极限路况环境下稳住车身,靠的就是传感器硬件的探测能力,以及整个感知网络性能的提升。

再回到华为L3大的架构上看,新技术呈现的效果,不是单纯的零接管,而是通过整个感知体系的进化,让车辆的探测精度有了保证,所以能想象的是,极限效果绝对不止车位到车位,不过话又说回来,捕捉处理数据,都需要更快的传递介质,余承东没怎么提及的线控概念,其实才是整个技术架构的基础,以至于所谓的6合1控制域,会没有数据延迟的调动动力、转向等机械模块,甚至让底盘也有类似端到端的学习训练能力,所以,这也就不排除尊界S800可能会搭载比MDC810性能更强的华为智驾新芯片。

增程6C电池不难做,其他三界都会跟进?

前面提到,尊界技术发布会的核心增量,是3个首发技术,对三电架构没有展开细聊,要知道,尊界S800装备的这块65kWh三元锂电池(工信部申报容量为63.262kWh),是目前增程电池容量最大的,也是快充倍率(主要体现是充电效率)最高的,而目前宁德时代逍遥电池,倍率还在4C,纯电车用的麒麟电池最高5C,关键是,这还是把电芯堆到100kWh才得到的倍率,那,这块电池有什么新技术?

和鸿蒙智行现有车型装备的巨鲸电池1.0相比,新电池的本质区别是在电芯数量、成组模式、散热方式甚至集成思路上,也可以理解成是全新的电池技术。按照电压恒定的设计思路,要想提到电芯的充放电倍率,最基础做法的就是串联更多的电芯,把高压盒里的线束砍掉,多腾出来的空间再塞几块电芯,是这次新电池提高能量密度的思路之一,但本质上还需要从电池本身的设计层面来做。在麒麟电池的架构上,能改变的无非就是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率,比如重新调配电解液配方,或者调整隔膜孔隙率,不过,难点有2个,一个是如何保证电池包厚度不变,一个是如何解决散热问题。

解决电池包厚度,短刀设计是最奏效的,按照锂离子嵌入负极所经过的行程来看,在物理层面把电池做短,同样是优化充放电倍率的方式之一,而按照这个思路,更多的电芯就需要在X轴上做成尺寸更长的电池包,所以,这就对底盘轴距提出了要求,另外,由于还要解决冬季充放电性能,我们推测,和骁遥电池同源的钠离子技术,大概率也会出现,毕竟,钠离子的原子质量比锂离子大,按照金属离子化学特性,原子质量越小,能量密度越高,所以用钠离子辅助标定锂离子电池的电量,一方面可以更精确控制系统能耗,让BMS做分区管理,另一方面,则是稳定整块电池包在低温环境的导电性能,即保持掉电慢、充电快。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华为把散热方式,从上下液板的传统方式,改到了每一个电芯的侧面,即横纵两个方向穿插布局,这个散热模式明显是要比之前更有效的,而且防爆阀改为同款小米汽车的朝下思路,唯一的疑问是,改变材料本体和散热模式后,增程所用的巨鲸2.0,电池容量上限是否就是 63.262kWh呢?而且按照这个思路来看,理论上有轴距优势的其他鸿蒙智行增程SUV,是不是也有升级这块电池的可能性呢?

很显然,这个答案还需要结合鸿蒙智行在接下来的技术来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从尊界S800开始,华为大概率会把L3架构的部分技术,下放到问界、智界和享界车型上,就比如在最新一批的工信部里,新款问界M9就升级了4颗激光雷达方案,除了车顶的192线激光雷达不变之外,和尊界S800的思路一样,也在车侧和车尾增加了3颗短焦激光雷达,这不免引起思考,若是没有更换华为MDC810智驾芯片,仅是增加外部传感器数量,那华为的L3技术,以后很有可能不只是尊界S800。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