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3挡插混比单挡省油?吉利星耀8用1.5T,极限油耗比DM-i低?

3挡插混比单挡省油?吉利星耀8用1.5T,极限油耗比DM-i低?

路咖汽车 1415浏览 2025-03-04 IP属地: 未知

2025年,3挡插混比单挡更省油了。快2个小时的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讲了L3架构,发了智驾普及方案,推了2款新车。新上市的银河E8和银河星耀8都会配激光雷达,智驾层级算H5,全系标配的方案是H1,这些都不算重点,因为在吉利的PPT中,只有一页提到了,吉利EM-P首次出现在银河品牌,馈电油耗3L级(NEDC),换到WLTC工况,百公里油耗也是在4.58L,这可比2025款比亚迪汉还低。同样是1.5T,同样是P1+P3,但第五代DM一直都没用有物理多挡的混动变速箱,换句话说,吉利用3DHT的EM-P,干了单挡DHT EM-i擅长的事,甚至比同级的DM-i还省一些,这是怎么实现的?

高速动力不弱,省油逻辑和比亚迪相反?

需要明确一点,两款新车虽在造型上比较接近,但星耀8并不是银河E8的插混版,从两款车的平台就能看出来,银河E8来自SEA浩瀚纯电架构,而星耀8出自GEA Evo,是CMA Evo的后续演进版本,从某种程度上讲,星耀8和领克07在技术架构上会更接近一些,所以在关键技术上,星耀8也配备了代号BHE15-BFZ的1.5T发动机,3DHT不变,就连P3电机功率也没特调,依然是160kW,唯一不同的是,由于轴距比领克07长了85mm,按照CTB底盘车身一体化技术,新车的电池容量会有更多布局可能。

与其说单挡DHT是经济性较好的插混技术,不如说是电机构型起到的作用。目前主流插混的基础构型,有P1+P3、P2+P2.5和P2+P4等,再进阶一些,是在后桥放一台大功率P4或双P4方案,而在这些基础构型里,不论是在制造或维修成本,还是在机械构造的复杂程度上,只有P1+P3相对简单,效率更高,另外在这套方案里,P1电机可以直接套在发动机轴上,不用经过齿轮组传递能量,减少机械反映时间和损耗,不过,整套系统的省油逻辑并非只靠P1电机的布局方式,还要从发动机和电机的使用策略上来聊。

P1+P3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以电驱为主,拿比亚迪第五代DM这个典型的经典技术来讲,为了尽可能提高电驱覆盖的场景,就得放大电机工况,而这就不得不主动弱化一部分发动机的戏份,这个戏份指的是发动机接管直驱的工况,尽可能把其只用来做高效发电,只有在对加速度有强烈要求,或电量阈值始终不满足电驱的情况下,再负责直驱,不过在这部分,P3电机依然是保持全工况运作的,如此一来,节油的任务就落在发动机本身了,简单解释,就是需要在热效率上做的更高,尽可能把每滴汽油发挥出最大能效,这也是比亚迪的DM-P,在没有换发动机的情况下,只是在后桥加了P4电机,用双电机四驱主打性能。

在大体技术构思上,吉利的EM-i和EM-P基本也是这个逻辑,但不同的是,比亚迪的DM技术始终都没使用有固定挡位的混动变速箱,若按结构来划分,E-CVT本质也算单挡构型,而包括吉利、奇瑞、长城、东风等在内,变速机构这块的思路统一都是配备有固定挡位的DHT变速器,可能有人不理解,按照燃油车的变速箱特性来讲,挡位越多齿比更密,理论上高速场景会更省油,全工况都不会出现动力孱弱,双离合的顿挫还能用湿式油液浸泡来降低。其实这只说对一半,不管是2DHT还是4DHT,本质上都是利用某个固定齿轮比来放大扭矩,从而强化动力系统的加速度表现,但由于构造和燃油传统AT变速箱完全不同,给一台家轿塞下更多挡位的DHT显然不太可能,毕竟这其中还要考虑电机的摆放位置,还要预留出足够的设计空间,所以回到油耗这个问题上讲,3DHT一直以来都是不如单挡省油的。

从吉利的插混技术来看,其答案是不牺牲功率,尤其是主打性能的EM-P。对于3DHT我们简单来讲,其实就是吉利的3DHT Evo,算平行轴方案,用定轴齿轮代替行星齿轮,还是减磨降损的思路,此时的变速箱在固定转速下调节车速,所以,这套方案最终要的效果,就是全场景电驱和极致的能耗。当然了,最核心的还是在发动机本身。这台BHE15-BFZ发动机,就是从强调性能的BHE15机型演变而来的,比如铝合金缸体、电子水泵、低压EGR,DOHC配气,可变几何涡轮、350Bar直喷,用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来降低油耗,就算是发动机纯直驱模式,120kW的功率基本是和EA211打平手的。

到这可能有人已经发现,星耀8 EM-P的发动机和电机,都使用的是大功率思路,这和比亚迪五代DM完全相反,那有没有可能再降一些呢?吉利的办法是通过星睿AI云动力来做,简单说就是一套能通过理解环境场景、温度和加速度要求,主动介入到动力分配的机制上,按照官方的数据,这套云端方案可以帮助车辆把能耗最多降低5%,要照这么说,隔壁的增程好不容易通过优化增程器,油耗水平追上了单挡插混,现在主打性能的多挡插混也玩起了低油耗,可以说增程的优势又被削弱了不少。

后悬没用五连杆,底盘效果会偏硬?

回到星耀8 EM-P身上,可以说这款车的主要技术增量,就是高阶智驾、平衡性能和油耗。前面也提到了,这次吉利在银河品牌上标配千里浩瀚,银河E8和星耀8都会配H1,配激光雷达的H5只给顶配,从智驾硬件配置上看,H1会使用黑芝麻A1000芯片,算力在100TOPS,11摄像头和5颗雷达,H5使用双Orin X芯片,感知硬件多了一颗激光雷达(速腾聚创M1),还使用了1颗4D毫米波雷达,由于还没有规模实测,就实际的效果来说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当然了,从算法的底层架构来看,吉利这次发布的智驾系统,依然还是会以BEV+Transformer为主的感知网络架构来做,唯一的疑问是,在感知硬件数量上比天神之眼B、C偏少,具体的效果会有什么差异呢?这部分也要等后续实测后再来详细探讨。前面我们提到,星耀8是和出自CMA Evo的领克07有一些技术关联,那落在驾驶或底盘层面上,新车大概是什么表现呢?首先,通过观察实车的前悬架,我们能判断星耀8没有用双叉臂悬架,而是继续用了麦弗逊式,这里还是有必要再聊一句麦弗逊和双叉臂的差异。

虽然现在主流新能源车基本把双叉臂做成了标配,但本质上来看,双叉臂由于有上下两个三角臂,在抑制化解横向应力上更容易,简单理解就是能更有效的把轮胎限制在上下方向运动,而且这套结构也赋予了前桥更强的支撑性,所以,转向精准性并不是双叉臂的唯一优势,配上空气悬架或许才是很多主机厂选择它的核心原因。而作为一台主打家用的插混,我们更关心新车的后悬挂表现。从实车可以看到,还是那套典型的E型四连杆,下摆臂没有使用铝合金,羊角部分的形态和领克07较类似,筒簧分离的构型,基本上也预演了后桥不会有P4电机的可能,就乘坐舒适性上,这套E型四连杆谈不上惊艳,但基本也够用。

不过,参考同级别主流插混和增程,底盘其实还有一套主被调节的功能,在比亚迪的天神之眼B方案里,部分车型是支持摄像头、激光雷达预瞄路面环境,提前调整避震筒的阻尼硬度,当然也有完全靠底部传感器来被动调节,而在这部分,星耀8暂时还没有配备,所以就整个技术复盘下来,可以说若增加一套可变阻尼悬挂,提升的就不只是乘坐舒适性了,还有围绕价格最后呈现的竞争力。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