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线控转向、磁流变悬挂、三电机、碳纤维方向盘)
在2025上海车展上,腾势带来了一款名为Z的全新跑车,目前处于概念阶段,但接近量产版本,使用了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云辇-M磁流变悬架、三电机易三方等技术,随着自主品牌技术实力的提高,许多品牌开始在性能车领域发力,跑车的出现可以提高品牌影响力,那么腾势Z的技术实用吗?没有机械转向结构,如何保障安全?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线控转向技术
腾势Z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彻底取消了传统的机械转向柱,也就是方向盘和转向结构没有硬连接,通过电子信号直接控制车轮转向,优点就是毫秒级响应速度和毫米级转向精度,让操控更加灵敏。
同时在空间占用和安全度方面优于传统结构,腾势Z采用嵌入式折叠方向盘设计,避免了传统转向管柱对驾驶舱的侵占,为主驾释放更多的空间,在“寸土寸金”的跑车座舱里,更多的空间让车内不再拥挤,同时在碰撞时提供更大的救援缓冲区域。
线控转向并非全新概念。早在1990年,以造飞机起家的萨博就开始尝试线控转向,在Prometheus概念车上使用了这一技术,开车像开飞机。1996年,奔驰也在F200概念车上使用。2001年,基于欧宝Zafira的SKF Filo项目进一步验证线控转向的可行性。2003年和2005年,通用汽车发布了两款线控转向的概念车,Hy-wire和Sequel,2007年马自达推出线控转向的Ryuga。
但这些技术都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首款量产的线控转向车型是2013年的英菲尼迪Q50,但这款车保留了备用的机械转向柱,通过离合器与方向盘分离。当线控转向传感器或执行器发生故障时,离合器将方向盘连接到转向齿条上。由于设计复杂,转向手感较差,回馈模糊,英菲尼迪最终回归传统系统。
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线控转向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相较于传统转向,电子化的设计可以与自动驾驶整合,也可以彻底隐藏方向盘,特斯拉Cybertruck、REE Automotive P7-C运输车、丰田bZ4X、蔚来ET9等车型陆续采用这一技术。
其实线控转向技术在赛车领域已经有所验证,舍弗勒帕拉万公司测试了多款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赛车,2020年,舍弗勒改装了一台保时捷Cayman GT4,参加纽博格林 24 小时耐力赛,获得同级别第二名;2021年,配备线控转向的奔驰AMG GT3开始参加DTM德国房车大师赛,登上了领奖台。
线控转向反应快,占用空间小,通过了严苛的赛车比赛测试,但在安全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弊端,电子系统的失控可能会让车辆丧失转向能力,车漆需要设计多套备用的传感器、通信网络和转向执行器,如果系统失效,腾势的方法是通过扭矩分配维持车辆稳定。
云辇-M磁流变悬架
腾势Z的另一项标志性技术是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相比传统减震器,调节速度提升数十倍,结合预瞄系统,可提前感知路面变化。回弹和压缩阻尼双向自动调节,急转弯时增强支撑力,刹车时抑制点头,颠簸路段则柔化震动,兼顾操控与舒适。
磁流变减震器的原理并不复杂,这是一种充满磁流变液的减震器,由磁场控制,通常使用电磁铁,可以通过改变电磁铁的功率来改变减震器的阻尼特性。随着电磁铁强度的增加,减震器内的流体粘度会增加,阻尼力增加,简单来说就是减震更硬。
该技术最初由通用汽车的德尔福汽车部门开发,后来京西重工收购了这项技术,重新设计了ECU并引入了双线圈系统。首款使用该技术的汽车是2002年发布的凯迪拉克STS,2003款,雪佛兰科尔维特C5也用上了磁流变悬挂。如今这项技术是跑车常用的核心装备之一,比如法拉利F12 Berlinetta和兰博基尼Huracan,都使用了类似的悬挂。
选车侦探观点:腾势Z跑车使用了比亚迪的多项新技术,并不是轿车改跑车,而是注入了一些新想法,从线控转向到磁流变悬架,这些技术更适合用在跑车上,可以带来更新奇的驾驶一眼,但短板是传统机械结构的缺失增加了调教难度,让车开起来一股“电子味”,这也是线控转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觉得这项技术怎么样?欢迎讨论。
第四代博越L贵阳首秀:以智能美学与科技革新定义燃油车新标杆
邦迪汽车系统携多款创新产品首秀2025上海车展
上市在即,竞争比亚迪元UP,东风纳米06开启预售8.99万元起
以前买合资紧凑型SUV,可能最低都要20万左右,现在只需要12万出头的价格,加上保险购置税,可能15万就可以了,比如现在这款威兰达!
颜值和科技的顶流 上海国际车展 阿维塔;阿维塔06将率先搭载华为乾崑ADS4。
大而不臃肿重而不油腻 一汽大众全新揽境 地表最强的第五代EA888
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今天,猛士M817的亮相不仅展现了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实力,更为智能越野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这款集硬派越野与智能科技于一身的划时代产品,或将引领未来越野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东风纳米 06:国民智趣纯电 SUV 的闪耀登场
空间大、能耗低,东极试驾传祺向往S7
随着各大品牌开启一口价模式,广丰品牌也正式跟进,比如锋兰达口价只要8万多,买贵了还能补双倍差价!是不是很惊喜!
有人说如果你开了电车之后,就会回不去,自从开了iCAR V23之后,居然改变了我3个用车习惯!
二代哈弗枭龙MAX以律动自然美学设计、全系搭载第二代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纯视觉AI智驾辅助功能及越级宽奢大空间,重新定义了家用中型SUV全新标准。
优点快报 极狐新阿尔法S5
第一批搭载L2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皮卡 长安猎手K50
二代枭龙MAX,10万-15万元级少有的插电混动四驱SUV,13.18万元起售,那么它是否值得买?买哪款合适?本期视频就来聊一聊。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大众发布了首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概念产品,以及一汽-大众全自研智慧座舱。同时,全新揽境也成为全程人气看点!
鸿蒙智行携八大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AUDI首款豪华量产概念车 全新车标的奥迪 E5 Sport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