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发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ETX、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AT1440和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FTX等三款产品。
“千厘眼”共有三种解决方案,“千厘眼A”“千厘眼B”“千厘眼C”,分别对应L2级辅助驾驶、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及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
产品方面,AT1440的最高线数达到1440线,并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测距达300米10%反射率。由此,激光雷达进入千线超高清时代。据悉,AT1440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在卡尔动力首款运输机器人上首发,并同步搭载在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解决方案中。
其次,纯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FTX是一颗补盲雷达,拥有最大180°×140°的超广视场角,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2倍,同时外露视窗面积大幅缩减40%。
而源于搭载禾赛自研光矢量芯片的ETX,则可实现400米的超远测距(10%反射率),最佳角分辨率达到0.05°(H)x0.05°(V),相较AT128提升8倍,在保持Class1人眼安全等级前提下将测距能力提升30%。据悉,ETX目前已获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定点,2026年底开始批量交付。
发布会上,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还宣布,截至2025年4月中旬,ATX激光雷达交付已超5万台。目前,ATX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11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
而作为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内最早提出芯片化路线的公司,2022年量产的AT128激光雷达,截至2024年底累计交付量突破70万台。此外,到2025年底,禾赛年产能规划达200万台,预计今年全年交付120~150万台。
01
机器人的目标
2024年,禾赛科技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实现了显著增长,并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德国VDA严苛审核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李一帆介绍,公司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签订了多年独家定点合作协议,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收入最高的10家国际汽车厂商有6家(或其合资合作伙伴)与禾赛建立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禾赛连续四年荣获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以及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同时,禾赛在机器人领域,凭借其Pandar、QT、OT、XT、JT 系列激光雷达产品,广泛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高增长市场。而且,禾赛与追觅割草机器人、九识无人车、群核科技、维他动力、宇树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对于目前行业聚焦的机器人从会走到增加行走效率的目标,作为一名有硬件背景的创业者,李一帆有自己的理念,“所有的行业如果一个硬的东西还没到的时候,你是软不起来的。”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行业虽然到最终挣钱一定是软硬结合,但是早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硬件产品,都是空谈。“我觉得,硬件能够真正让你打开开发软件的机会,而硬件不行也会让你的软件非常被束缚,所以我觉得绝大多数的行业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其次,在商业化之前,一定程度上形成有序的未被商业化的评价体系。就像L4,“我个人的观点是 L4行业没有好的评价体系,其实对创业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辅助驾驶一定程度上更是。”有更好的行业体系、评价体系出现,对行业的帮助非常大。
02
200美金的价格
“激光雷达就算怎么降本,也不会降到白菜价。”这是之前李一帆的观点。这次发布,李一帆也提出,禾赛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了99.5%,也就是从之前的20万美元,降到了200美金。
而最终下降成本的极限,李一帆觉得取决于两件事,物理结构和创造的价值。在他看来, 200 美金是合理的成本结构。而且,激光雷达比较好地找到了价值点。
李一帆认为,200美金从长期看是一个合理的稳定价格,“还是那句话,再大量也不是所有车上的东西都变成1块钱。”
激光雷达的价格,还涉及到芯片的问题。禾赛也是自研SPAD的芯片,而且自研芯片收购了设计公司,那量产是代工还是自产,如果是自产比例大概是多少?
李一帆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他讲,因为都不是公开内容,也不是准备公开的。不过,他也表示,禾赛芯片端的策略是自己不会搞 Foundry,因为是成熟制程,所以禾赛的芯片制造都是外部供应商做的。
而说到禾赛科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SPAD-SoC芯片,它是以全球首款车规级纯固态集成方案(ASIL D认证),将发射端VCSEL阵列、接收端3D堆叠SPAD面阵及信号处理单元,分别集成于单颗芯片,实现了感存算一体化的极简芯片架构方案。
性能上,禾赛第四代芯片采用了双核CPU、8核APU,内部集成 256-core 波形处理核、1GHz主频,同时拥有全球首个波形解码引擎(IPE)。该引擎采用 246 亿次/秒超频采样技术,配合专利级多回波分离算法,可对激光回波波形进行纳秒级时域解析。
IPE使激光雷达突破性地实现全天候智能解析的能力,能深度解码每一束光的波形,在雨雾、沙尘、汽车尾气等典型干扰场景下,实现 99.9%以上环境噪声的智能滤除。
禾赛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如果外部供应商做得比禾赛好,会优先用外部供应商,因为禾赛“等于最高端品牌,一定会用最好的东西。”
而对于业内提出的“数字化激光雷达”的概念,他认为这更多是面向媒体的概念,行业里没有这个提法。这就跟禾赛不提架构、技术路线一样,“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雷达是非数字化的激光雷达。”
此外,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线更新迭代很快,像AT128、AT512、AT1440、FTX、ETX,那么,又如何把握时间节奏和价格?
李一帆表示,关于产品迭代,有产品做到一半最终没有做下来,最终被新的产品覆盖掉的情况有,一定程度就是这样的。“一年前跟你们说有一个ATX,最后能产出来已经不容易了。”
“如果我永远对客户说Yes,那我这个公司早就倒闭了,不合理。因为你的产品就乱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找到足够的核心平台。因为平台是基于底层能力的建立,产品定义变化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变化中,我觉得就需要有快速响应迭代,该扔的扔,该留的留。”
03
从功能件到安全件
虽然将激光雷达比喻为“隐形气囊”,但对于要不要做 AEB 算法,李一帆很明确,禾赛不会做。
他的观点是,AEB 本身还是多传感器融合会更安全,如果做成基于激光雷达本身的,一定程度上会牺牲安全性,而行业的本质还是追求更安全,更安全就应该融合,光有激光雷达不是最优方案,AEB是高于经济利益的,安全还是更高等级的。
不过,李一帆认为,标准化的AEB供应商大概率会有。最终会标准化,但利润一定会低,首先利润不会变成零,其次不会变成每家都会做的事情,还是会有比较典型的汽车供应链的变化。
维他动力赵哲伦在圆桌讨论时也表示,如今,很多公司能把AEB做到120公里/小时的制动刹停,其实在2022年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之前没有人提这件事情,中汽研、中保研做到60~70刹停已经是非常棒的数据了。
而从物理世界的容错率来说,激光雷达的精准度对于多模态的感知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激光雷达的精准性远高于视觉,才能在容错率要求非常低的地方做好精准控制。AEB是整个ADAS里面要求最严格的,AEB能做到130公里/小时以上,高精度、足够远的激光雷达的普及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智驾安全,李一帆表示,对于禾赛来讲安全是最重要的,激光雷达存在最重要的价值可以让辅助驾驶变得更安全。而且,禾赛内部的做法也有一套底层体系,也就是安全冗余备份,尤其是欧系认证标准是完全需要有的,这是法律问题,这方面禾赛做了大量的工作。
对于L3系统上激光雷达的必要性,李一帆认为,L3的本质一定是多传感器融合,包括转向制动的冗余、电源的冗余,本质就是各种冗余,“我没有听说谁家宣称做纯视觉的L3系统,我没有听说任何一个人提出了纯视觉的 L3。”
因为L3本质上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我觉得激光雷达天然是对摄像头很好的冗余。冗余不代表完全备份,而是在场景下的定义里有一些纯视觉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光雷达来解决的,所以不叫冗余,我觉得叫‘兜底’会更合理。”
2025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荣威应该做国民车,做符合更广泛群体的老百姓的车。
零跑B01,是一款年轻活力、追求品质的15万级纯电轿车。 设计融合自然科技美学,天梭流体车身线条流畅,17.2°黄金溜背角与空气动力学鸭尾的组合,将风阻系数降至0.197Cd。 车身提供8种配色,包括与Pantone潘通联合研发的“摩根粉”,满足不同用户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
海鸥斩获“世界城市车”冠军!用实力打破“车界奥斯卡”百年格局
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不再全免!油车再熬半年重振雄风?
不断结合国际化的中式浪漫,注入到荣威、MG、飞凡基因里。
比亚迪海鸥加冕 “世界城市车”,李柯荣膺 “世界汽车年度人物”
二代哈弗枭龙MAX集中交付试驾活动圆满落幕 智驾科技燃动长春
超值预售权益 东风纳米06真香不贵 预售8.99万元起
以科技为媒,比亚迪再次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新故事
4月26日,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近期,网络用户“葡萄碎碎冰”因散布与比亚迪相关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进行行政拘留。
“造车”已成过去式!上汽大众用“生态”重构汽车产业新规则
数智时代新选择!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11.99万元起
五一黄金周买广汽埃安!真金+最强补贴 埃安双重福利限时疯抢
荣获世界城市车,“世界汽车年度人物”,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
2025上海车展,仰望展台围满了国际友人,U8L的吸引力还是太强大了!
工作与自由,海豚懂我的每一面
省上加省!A级SUV销冠比亚迪宋Pro DM-i限时秒9.28万起
坦克创领越野新格局,重磅稀缺技术见证纯粹热爱
连续两年卫冕!比亚迪2025Q1再夺新能源客车出口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