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汽车行业,智能化无疑是最热门的发展趋势。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出现,让开车变得似乎更加轻松,能够自动跟车、保持车距,甚至还能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实现自动泊车。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事故该如何判定责任,又该如何保障车主的权益?智驾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最近,小鹏汽车的一个举动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4月28日,小鹏智能辅助驾驶服务正式上线,同步推出了 “智驾险”,为使用小鹏 AI 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主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小鹏宣称这是行业内唯一一款在NGP(小鹏辅助驾驶系统)退出后5秒内仍可享受保障权益的产品。不仅如此,小鹏此次合作的保险公司都是行业头部企业,包括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五家,而购买费用每年仅需239元,并且小鹏全车系、新老车主均可购买。这一举措,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智驾险这个新兴的保险品类。
其实,在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车企和保险公司都敏锐地察觉到了智能驾驶保险这个新赛道的潜力。除了小鹏,其他企业也早已有所行动。就拿华为来说,从去年11月起,鸿蒙智行旗下众多车型在购车时就会赠送价值4000元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保障时长为12个月。其保障额度相当可观,最高可达300万或500万,而且保障范围覆盖了行车和泊车的六大场景,为车主在享受智能驾驶便捷的同时,提供了高额的安全保障。小米汽车虽然还未正式推出智驾险,但也已经透露了相关计划,相信不久后,小米的智驾险服务也将为其用户的智能驾驶体验保驾护航。
在保险行业,平安保险和人保财险也在积极布局。平安保险针对智能驾驶推出了特定保险产品,将车辆智能驾驶系统的运行状态、使用频率等纳入风险评估体系,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并且在理赔流程上进行了优化,针对智能驾驶事故的特殊性,能够做到快速定损理赔。人保财险则与部分车企合作,研发基于车联网数据的保险产品,通过实时监测车辆行驶数据,如速度、急刹车次数等,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为智能驾驶的安全保障贡献力量。
为什么智驾险会在此时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车车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指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中的保险赔偿判定问题成了汽车产业和保险行业共同的痛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保险条款大多是基于传统汽车制定的,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的使用场景,很难准确适用。从技术层面看,尽管智能驾驶技术一直在进步,但硬件故障、软件漏洞、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传感器可能会因为天气、光线等外界环境干扰出现数据偏差,软件算法也可能在复杂路况下出现误判,一旦这些问题引发事故,后果往往比较严重,而传统车险在应对这类风险时,显得力不从心,智驾险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责任界定的复杂性也是智驾险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驾驶责任主体逐渐变得模糊。虽然2023年末,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通知,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事故主要责任归于试点使用主体,但在实际情况中,到底是驾驶员操作失误,还是智驾系统故障导致事故,很难在短时间内判定清楚。智驾险通过制定精细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厘清事故发生后的责任与赔偿问题,让用户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不再为责任归属问题而忧心忡忡。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智驾险大大增强了他们使用智能驾驶功能的信心。很多消费者因为担心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对相关功能一直持观望态度。智驾险的出现,让消费者在享受便捷智驾体验的同时,即便发生意外,也能得到高额赔付,有效减轻了经济负担,这也促使更多人愿意尝试并习惯使用智能驾驶。汽车产业分析师张明强调,智能驾驶技术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性能比拼,逐渐转变为用户体验与服务保障的综合较量。智驾险不仅仅是一份保险,更是车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手段。推出智驾险,表明车企愿意主动承担起智驾安全责任,体现了对自身技术的自信,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不过,智驾险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来,由于智驾相关的交通事故频繁登上热搜,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强监管,智能驾驶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智驾险的推出,到底是企业为了吸引眼球的营销噱头,还是真正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呢?保险精算师李华认为,智能驾驶场景下,车辆行驶数据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传统驾驶,事故风险概率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智驾险能够通过专业精算模型,将智驾功能使用频率、路况数据等纳入费率计算体系,让保险产品更加精准地匹配风险,这是行业风险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目前,虽然现行的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律规定,仅将达到L3级以上驾驶自动化的车辆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会逐步落地。张磊透露,保险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持积极态度,并且普遍认为未来车险的产品形态将会发生改变,当车主切换到自动驾驶模式时,保险责任将会从车主转移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制造商或智能驾驶技术公司,车企将成为车险的投保方。正因如此,监管、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公司、新能源车企等各方都在积极研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专属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心中理想的智驾险应该具备高性价比、全面保障与便捷服务等特点。首先,保费要符合大众的承受能力,以较低的价格让普通车主也能轻松获得保障,降低使用智驾功能的成本顾虑。其次,保障范围要全面,无论是高速路段的领航辅助,还是复杂环境下的自动泊车,甚至是突发的软件故障引发的事故,都应该在赔付范围内。理赔流程也必须简化,消费者希望在事故发生后,不需要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就能快速拿到赔偿。另外,清晰明确的责任界定条款不可或缺。智能驾驶事故责任划分复杂,消费者需要智驾险提前约定不同场景下的责任归属,避免事故发生后与车企、保险公司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最后,智驾险还应该具备灵活的定制化选项,车主可以根据自身驾驶习惯、用车频率等,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障方案,真正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智驾险成为消费者安心享受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后盾。
总的来说,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驾险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应对智能驾驶风险的一种积极尝试,虽然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法规的完善以及市场的逐步认可,智驾险有望在未来的智能出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保障智能驾驶安全的坚实防线,而不仅仅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现象。
比亚迪说的中国汽车在一起,被华为实现了
厦门车展实力出圈!方程豹钛3以豪车级内饰与智能配置,重塑同级标杆#钛3 #方程豹钛3 #车展现场 #车知识分享计划
村长,就是干部!“剁椒鱼头”也是好车!不认同这个观点,3月大卖39957台的成就,就可以狠狠的给你上堂课!作为一款推出以后不久,就能长期霸占销量榜的车型,五菱宏光MINIEV以“实惠”这个亮点,成为这个领域最早的“吃螃蟹”者!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它就是一台“老年代步车”的升级款,但......
如果说铂智3X是广汽丰田反攻新能源的转折点,这次车展亮相的铂智7有望成为合资公司冲击电动化战略的制高点
ID. AURA来啦!一汽-大众持续深耕技术创新
给乐道装冰箱统共分几步?
摘要:首批本土开发车型亮相,大众憋了个“大招”。
根据最新销量数据,阿维塔4月份销量达到11681辆,同比增长122.6%,创历史新高。五一期间,全国阿维塔门店人气爆棚,热度持续攀升。热销背后,是产品力的持续释放。阿维塔06上市48小时大定突破12536辆,成热度爆点。阿维塔07探索版上市,开启“智美豪华 探索无限”出行新纪元。......
综合优惠10.68万起!轴距超2米9,续航1210Km,确实是“家用王”
传祺E8+比老款贵了3000元左右,但增加了价值20000元的配置。
劳动节第一天,新势力便极尽内卷之能,争先恐后发布销量数据。从整体来看,这个月各大品牌基本延续上个月状态,零跑持续领跑,理想急于突破瓶颈,小鹏稳步上量,鸿蒙智行也继续消失不见。
在5月1日开幕的南昌国际车展上,红旗品牌携天工家族、H家族两大产品序列,尽展红旗品牌“All in”新能源战略新成果,和“为用户造好车”的品牌初心。其中红旗天工06、红旗H5 PHEV正式上市。
国安硬核+谍战美学,最近《绝密较量》这部剧真是太热了,精彩硬核剧情与张鲁一 、高圆圆的炸裂演技让大家直呼过瘾。剧中比亚迪汉、唐、方程豹也频繁亮相,硬核实力、过硬品质让比亚迪、方程豹等在公务车市场得到了广泛认可……
献礼神龙汽车33周年 东风雪铁龙“4+2”全民健康伙伴计划正式启动
比亚迪4月销量解析,方程豹破万,腾势开始发力,高端品牌成了
预售价70.99万!华为ADS护航四座版岚图梦想家山河首发
20.78万的超大MPV,还带有智驾和自动泊车,比亚迪夏好香
2025年一季度刚过去,比亚迪就在多个国家拿下了销冠,势头是真猛!
兆瓦闪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公共充电桩,双枪充电也不慢。
五一假期开着这辆特斯拉Model 3P跑了近1000公里,作为Model 3的高性能版,专属性能外观,非常帅气。操控精准,动力够强;电门响应极快,方向盘指哪打哪,好开,确实好开。但是比普通版贵十万,你会选择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