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仅是价格战的先锋,也是价格战的高手,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秦PLUS的价格从998打到798,现在又升级到了加量不加价的智驾版,比亚迪一次次刷新着价格,也一次次刺激着消费者们的钱包。
5万就能买智驾车?
前不久比亚迪又放了一波大招,借着即将到来的618大促,比亚迪掀起新一轮“百亿补贴”,对旗下王朝网、海洋网的20余款智驾车型启动限时补贴活动,最高降幅5.3万元。比如海洋网的海鸥智驾版车型,一口价5.58万元,海豹05 DM-i智驾版5.98万元,宋PLUS DM-i智驾版9.98万元(指导价13.58万元),海豹07DM-i智驾版一口价10.28万元(指导价15.58万元);王朝网的秦PLUS DM-i智驾版补贴价6.38万元(指导价7.98万元),宋Pro DM-i智驾版补贴价8.98万元,汉DM-i智驾版补贴价14.38万元。
从这些价格可以看到,比亚迪今年开启“全民智驾”后,智驾版新车的价格并没有坚挺多久,也是和其他老款车型一样迅速投入到价格战中,而且补贴后的价格门槛越来越低,甚至有种让人难以置信的感觉,秦PLUS从998到798,现在居然还能干到638?而且这还是最新的智驾版车型。
比亚迪一口价并非人人可享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的这一波史低价格,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在宣传海报中,“海洋智驾版车型5.58万起”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包含国家置换补贴及比亚迪置换补贴”。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老车用来置换,就算是第一次买车也没有新人优惠,那么就享受不到这个史低一口价了。
另外还有一点遭人诟病的是,海洋网的这份一口价还包括了国家置换补贴,毕竟这不是比亚迪你自己给消费者的补贴,而是所有符合置换条件的消费者,选购其他品牌也能享受的国家补贴。其实国家补贴这笔账应该是消费者自己来算的,比亚迪的活动价格减去自己厂家补贴无可厚非,再减去国家补贴就有博眼球的嫌疑了。
王朝网的价格海报就规矩一些,注明了补贴价格包含购车现金补贴和比亚迪置换补贴,并不含国补。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海洋网还是王朝网,都需要有老车置换才能享受到史低补贴价,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个条件。
年销550万台目标还需努力
另外一方面,比亚迪价格门槛越来越低,也会让人有些怀疑,今年比亚迪卖不动了吗?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5月份比亚迪38.2万台的销量创下年内新高,今年1-5月累计销量176.3万台,同比增长38.7%——尽管如此,想要完成年度销量550万台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作为新能源领头羊,比亚迪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品牌声量方面都属于业内翘楚,同时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但这一波的价格补贴,并非人人可享,还把国家补贴计算在内,的确有些让人失望。在此我们希望比亚迪在优化制造成本的同时,也能继续强化对品质的把控,作为行业先锋将价格战转变为价值战、品质战,相信这对于完成年度销量目标以及品牌的长久发展,都会有积极作用。
只看产品力,聊聊理想i8值不值得买?
能源的竞争,水的竞争,其实都是战争。看看前面那些足以致死的阴招,就能看到美国和西方的本质,在它们的哲学体系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们也不必客气,在这场长跑中,我们将是唯一的赢家。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探店极狐新阿尔法S5 充的快+凉的快,置换最低不到10万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20万内想买一台能兼顾多人出行,实用性、智能化、享受度和驾驶质感都要够高的中大型新能源SUV,似乎没有太多选择,哪款车才能满足大家既要又要的需求?感觉目前最合适就是这台2026款的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了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月薪5000块,能不能养得起小米YU7?
场地试驾海狮06 DM-i和EV,能赛道劈弯也能安全智驾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从技术实证、信用构建、极限验证,为汽车品牌长期发展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实际体验+门店专访,一条视频告诉你,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到底靠不靠谱。真赔?真负责?看完你就知道了。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