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为W223的全新一代奔驰S级亮相在即,和历代前辈一样,它所搭载的“全球首创后排正向安全气囊”、自动抬起车身的“侧碰撞保护功能”、“AR-HUD”等等黑科技再次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回顾S级历史的时候我发现,奔驰工程师不仅是很多安全理念的开创者,还热衷于把昂贵的安全配置列为全系标配,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年“安全狂魔”工程师们都在S级上干过些啥? 第三代奔驰S级:引入“被动安全”概念 1955年法国勒芒赛事发生事故致使80人丧生,激起了奔驰在安全领域的探索。在那个汽车设计天马行空的年代,奔驰提出:造车哲学上,车辆安全高于造型设计。 在汽车安全之父比拉·巴恩伊的领导下,“被动安全”概念被提出。刚性安全乘客舱、侧面撞击保护、车身前后的缓冲溃缩区等设计被运用在第三代奔驰220系列车型上,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拥有被动安全标准的车。 内部设计也有诸多安全防护创新。例如将窗户周围的车门饰板加上软垫,方向盘填充软垫。还有不对称的挡风玻璃雨刷,以及雨水管理设计,让雨水流入挡风玻璃两侧沟槽,提高雨天驾驶能见度。以及首次应用的锥形销安全门锁,保证车辆发生碰撞时,车门不会被甩开。 第五代奔驰S级:让ABS成为标配 1978年,第五代奔驰S级上首次出现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这是奔驰联手博世共同研发的技术结晶。打破了民众对于“主动安全”技术的理解。 尽管全球首个量产ABS的车型是英国Jensen FF,但它仅投产了几百台,真正把这一技术全面普及的功臣是奔驰。 第六代奔驰S级:正面撞击抵御+安全气囊 1979年,代号W126的第六代S级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W126经过全新设计的车体刚性大幅提升,能够抵御55km/h下发生的正面撞击,使之成为全球第一款可以抵御正面撞击标准的轿车。 两年后,奔驰S级轿车开始应用驾驶员安全气囊。其实早在70年代,凯迪拉克、别克等美国品牌就已将安全气囊列入选装,但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费用高昂等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费者会选装。直到1989年,副驾驶侧安全气囊成为560 SEL与560 SEC标配。2年后,前排双安全气囊成为了奔驰W126 S级的全系标配。 第七代奔驰S级:全球首款配备ESP的量产车 奔驰与博世共同研发出了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并于1995年应用到了W140 S级轿车上,成为全球首款配备ESP的量产车。宝马随后也为旗下车型运用了类似技术。1996年底,ESP系统成为奔驰S级全系标配。 第八代奔驰S级:后视镜转向灯 1998年巴黎车展上,代号W220的第八代S级亮相,转向灯被巧妙地集成在外后视镜上,此后其它品牌纷纷效仿。此外,安全带拉力收紧装置也是从W220 S级开始配备的。 第十代奔驰S级:后排气囊式安全带系统 2013年代号为W222的第十代S级登场,除了惊艳四座的MAGIC BODY CONTROL魔术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外,S级还首次提供了后排气囊式安全带系统,发生碰撞时,这种安全带会迅速充气膨胀,从而降低安全带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第十一代奔驰S级:首创后排正向安全气囊+预防性安全系统 代号为W223的全新一代奔驰S级已经公布了诸多创新设计,千万别以为后排正向气囊只是增加两个充气装置那么简单。后排气囊要布置在前排座椅背部,因此弹出角度、外部覆盖件软化设计、椅背调节角度对气囊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正、反置儿童安全座椅的影响等等都是全新探索。 此外根据资料,传统安全气囊发生器中使用硝酸铵等化学物质,弹出后会释放一定气味刺鼻,十分呛人。全新S级的气囊通过技术手段,竟然还优化了气味问题。让安全气囊更“好闻”。 第二个安全创举是,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和预防性安全系统(PRE-SAFE)侧碰保护功能。通过安装雷达传感器识别潜在侧撞,提前提升车身,最多可抬高80毫米,减少车门结构遭受的冲击,从而保护乘员。该技术基于48v系统实现,在危急时刻通过调整空气弹簧快速调整高度。悬架会在事故结束后缓慢下降,以减少二次事故风险,并保证乘员尽快逃生。 第三点是升级的四轮转向技术,据称可以让S级拥有和A级相同的转弯半径。车速超过60km/h后,前后轮方向保持一致,以确保高速并线操控稳定性。 当我们说到奔驰S,总是想到豪华、行政,但其实在安全领域它也一直是业界领先者。从 1950 年代“安全乘客车厢”设计理念提出,到“锥形销安全锁”,到欧洲第一个量产使用安全气囊,再到ABS、ESP的推广普及……以及即将问世的后排正向气囊、侧碰保护。 我想这就是S级稳居世界级豪华车“领袖”的根本原因——技术领先才是真领先。尽管如此奔驰却从未把“安全”包装为最大卖点,因为对于“The best or nothing”的奔驰来说,这些只是基本操作。那么全新一代S级能否满足期待,再次做到“全世界最好的车该有的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星舰7 EM-i的上市起售价格9.98万起,无疑对宋Pro DM-i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两款车型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性能
如果你已经被iCAR V23的颜值所吸引,建议你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它的动态表现。字少事大,iCAR V23,好开!
最近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热闹非凡,咱们自主车企也在芯片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想必银河E5的车主就很有发言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银河E5搭载了国产首颗车规级7nm芯片——“
坦克500居然用上了解耦四驱。那么长城为什么要给坦克500安排一个看上去没有那么越野的四驱结构呢?哪些消费者会买解耦四驱的坦克500 Hi4-Z呢?解耦四驱的坦克500,开起来又有哪些不同呢?
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普罗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最受欢迎的国产自主品牌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发布11月销量为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
等了一天,小米SUV终于来了!工信部在昨晚八点多的时候,公布了第六十九批《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小米SUV赫然在列。咱们就说,工信部的小伙伴都要加班的吗(手动狗头)?几乎是同一时
经过东风Honda用户一年漫长的期待,东风Honda“本家DAY”终于在12月的第一个周末温暖回归,来自天南海北的数百名“本家人”汇聚武汉,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归家旅程。此次活动主
吉利银河星舰7已经正式上市,其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迅速传播,引发热议,不少先前选择购买2025款亚迪宋Pro DM-i的朋友决定先试试这款新车,再从其中来选择。动力系统
iCAR V23通过独特的风格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功能,提供了与传统SUV截然不同的情绪价值体验,它就是BORN TO PLAY。
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车不再仅仅是考虑动力和续航,而是要综合考量空间、智能科技、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这不,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强大对手吉利星舰7和上市了,且限时先享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吉利星舰7和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世纪大战”,这场PK可不仅仅是价格战,还有空间、智能化水平及动力上的比拼,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了解这两款车
NIO Day即将开幕,但蔚来已经提前扔出了一个大招。旗舰车型ET9,成为了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划重点,这是经过工信部认证的。解释一下,就是你以前是手拧方向盘,一根柱
理想如何解决纯电动车冬天座舱冷续航短充电慢的用车痛点?听完这节课,原来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在混动SUV市场,吉利星舰7EM-i与比亚迪宋PRO无疑是两大热门之选,各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星舰7上市起售价9.98万。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明智地在这两款
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的星舰7和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比亚迪的2025款宋Pro DM-i无疑是其中的热门车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看这
12月6日周五晚上,吉利银河星舰7正式上市,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紧凑型SUV市场的千层浪花。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让竞争对手们纷纷侧
最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吉利星舰7(限时先享指导价仅9.98万)上市后,和比亚迪宋Pro DM-i这款紧凑型SUV成为了插混竞争对手,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上市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时9.98万的起售价也对比亚迪宋PRO形成了直接的挑战。面对这两款
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星舰7与官方指导价11.28万的比亚迪宋Pro DM-i,作为紧凑型SUV市场中的佼佼者,各自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