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九银十难免出现这样的尴尬:看新车容易,但买新车难。缺芯、原原材料上涨等问题导致不少厂商供应紧张,窘迫情况直接反映到了销量数据上,尤其是合资系列。从9月公开的信息来看,几家自主品牌的表现都令人欣慰,产销方面都展现出“硬核”实力。
01
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同比增长26.4%
作为自主三强之一,长安汽车经营情况一直在聚光灯下。十一长假刚过,长安汽车就大方公布了最新销量:9月,长安汽车整体销量达188258辆,1-9月累计销量累计突破173万辆,同比增长26.4%。其中,长安系的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突破了13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0.6%。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长安汽车销量在2020年就实现了近14%的同比增长,它能在2021年还能保持高位增长,这股后劲不容小觑。长安汽车的销量为何持续亮眼?这离不开自主系列的坚挺。8-15万是国产车的主流消费区间,长安汽车将这个区间内的每个细分市场都抓得紧紧的。
在消费者最认可的SUV板块,长安的CS35PLUS、CS55PLUS、CS75 PLUS是小型/紧凑级市场的明星产品。1-9月,仅CS75 PLUS就卖出了22.5万辆,实现了25.9%的增长。今年以来,“三剑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焕新,2022款CS75 PLUS在原有车型基础上新增16项升级,进一步夯实产品力;第二代CS55 PLUS作为战略车型,预售一个月就收获了2万+订单。第四季度怎么打?长安汽车已做好冲刺准备。
相对于SUV,国产品牌在轿车市场的存在感就低很多了,而长安逸动却从未懈怠。9月,长安逸动取得了13271辆的销量,1-9月累销近14万辆,保持连续19个月单月销量破万。
8-12万区间市场中,长安欧尚的表现同样不俗,1-9月取得了近18万台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65.3%。欧尚X5锁定7-10万区间,坚持走年轻化路线;欧尚X7瞄准大空间的刚需消费,即将推出PLUS版本——技术层面,欧尚品牌和长安汽车同源共享;渠道层面,欧尚和长安独立运营,长安汽车的市场触角扎实且细密。
没有高调宣扬多品牌战略,但从今年的观察来看,长安汽车的多序列运作是成功的。仅靠上述操作,就能断定长安汽车后劲十足么?显然不够。
定位高端的UNI系列是长安汽车的第三序列,负责突破15万瓶颈。1-9月,UNI-T、UNI-K一共卖出了9万多台,UNI-T满足了消费者在有限预算内的个性化需求,而UNI-K则以媲美合资的产品力填补15-20万的区间市场。
02
“蓝鲸”大口吐纳,UNI放胆向上
可否注意到,在长安汽车公布的1-9月成绩单中,“蓝鲸家族”单独给出了数据:搭载蓝鲸NE发动机的系列车型,销量突破了75万辆大关。换言之,长安系中国品牌累销突破173万辆,其中近一半的车型都用上了蓝鲸NE发动机。
过去,不少消费者将国产车视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认为国产车就是空间大、价格实惠,但“三大件”还是合资好。“依托长安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投资100亿”、“历时4年”,这些对于蓝鲸动力平台的描述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从消费端来看,蓝鲸动力在今年完成了主销车型的全覆盖,包括当前热销的PLUS版本车型(CS75 PLUS、逸动PLUS、CS35PLUS)及正在上新的第二代CS55PLUS、欧尚X7 PLUS均是“焕芯”车型——强劲动力和不错的经济性,让不愿将就的刚需消费者得到了满足,好口碑直接反映到了今年的销量里。
蓝鲸家族的崛起不仅仅是帮长安汽车拉动了销量,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升了消费者对于国产车的认知阈值:国产车也有核心技术,国产“三大件”不比合资品牌差。如今,蓝鲸动力已经成为了长安汽车的技术标签,有了这个认知基础,更贵的UNI系列车型才敢放胆向上。
产品层面,UNI系列有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造型新锐、动力强劲、智能化水平高,它想和年轻一代消费者玩到一起。其实几乎每家车企都有年轻化趋势的洞察,也或多或少进行了产品革新,但像UNI系列这样胆大心细的并不多。胆大,是指产品设计,心细则是指长安汽车的营销打法。
线上传播层面,作为国产新星,UNI自带话题,它还大玩改装秀,成为时尚弄潮儿;线下销售层面,去年至今,UNI的专属门店持续扩张,紧贴合资品牌,让更多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据了解,UNI两款车型的客户中,有40%以上都转化于一线合资品牌。
笔者看来,它们不仅是填充12-20万市场的刚需存在,更为汽车国潮化提供了情绪价值。前阵子,UNI系列的首款轿车UNI-V图片曝光,让不少人大呼“哇塞”!讨论国产车,已经成为了年轻一代汽车爱好者的共同话题。
03
多线作战,长安汽车还攒了不少后劲儿
此前,长安新能源板块似乎乏善可陈,今年以来,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1-9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同比310.5%的增长,卖出了 71295辆,奔奔E-Star凭借精准的定位更是赢得了市场的持续认可,作为一台 “国民电动精品车”,它拥有300公里以上的续航以及多项实用配置,同时将价格锁定在5-6万左右,成为细分市场极具竞争力的存在。
想要告别偏科,长安汽车仅靠现有的“造车+卖车”逻辑显然不够,对于未来的新能源赛道,它以何种姿态上场?在2021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释放了不少干货信息,核心在于“新汽车+新生态”。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拿出1500亿元,打造科技公司技术生态,强化软件和智能化能力是关键。
具体到产品维度,备受行业关注的是阿维塔科技公司,它的首款车型E11首次揭开面纱。长安没有透露更多性能参数信息,你只需知道它诞生于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强联合的智能电动网联架构(CHN),就知道这款车的份量。
同时,全新平台下的C385车型也迎来了亮相。它搭载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拥有全球首发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极寒环境下亦可实现5分钟加热20℃,能改善冬季环境下的续航里程。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美图,不久的将来,就能感受到它的硬实力。
长安汽车是一个非常注重体系能力的车企,这既是优势,也是挑战。深厚的技术研发基础为它提供了厚积薄发的土壤,这是优势;然后如何打破固有思维,拥抱互联网的变化,融入新生态、构建新生态,则是挑战。走到今天,新势力几番沉浮兴衰,我们不能轻言哪家转型新能源的动作快了或慢了,长安汽车的态度是先做好自己该做的,再在新赛制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什么是需要先做好的?在现有的市场中,确保销量地位,做大体量;在新的领域,做好技术储备。如今,在智能化及新能源方面,长安已经掌握了500余项关键技术,48项为国内首发。同时,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中“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香格里拉”、“北斗天枢”三大方向,长安汽车均做了不少布局尝试。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做以科技为核心的全科优等生,而不是为科技服务的小跟班。
写在最后:多股力量的混战已成车市新常态,车企面对多变复杂的环境需要定力;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局势下,自主品牌的发展没有天花板,这是一场持久战。可以预见,不管未来如何变化,长安汽车都将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也将继续保持市场端的精耕细作——当好“国货特长生”,长安汽车不走捷径。
7月15日至16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举行
焕新价最低12.69万元起,北京越野BJ40燃油正式上市
在汽车性能的讨论中,超跑凭借低重心带来的极致稳定性,总是牢牢占据话题中心。而传统认知里,SUV 由于较高的车身,在稳定性上似乎难以望其项背。但极氪7X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思维。它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让 SUV 也拥有了媲美超跑的稳定性,在跷跷板挑战等测评场景中大放异彩,重新定义......
此次长春站特别篇,北京现代通过沉浸式互动、技术透明化展示、暖心车主服务等一系列“真质体验”,与当地用户共赴一场有情感、有温度、有态度的“真·质之约”。
焕新价最低12.69万元起,北京越野BJ40燃油正式上市
动感好看、灵巧好开、智能好用,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看点多多
为解答这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北京现代近日组织了一场慢直播,对其旗下热销MPV库斯途的零重力座椅,发起100小时不间断,共计10000次的高强度开合测试,用真实的实验,验证座椅在日常高频使用场景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猛士M817预售开启。铁血猛士+满血华为的强强联合
2025年7月20日,粤电新能源品牌战略发布会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江南明都酒店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以“智启未来•绿色共赢”为主题,汇聚新能源行业300余位合作伙伴、经销商代表及媒体嘉宾,共同见证企业从车规级供应商向C端零售市场的战略跨越,揭开品牌发展全新篇章。
在今后的发展中,长城汽车会在积极推进全球化的同时,时刻牢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会坚定做中国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工信部拟制定新规治理“零公里二手车”:新车半年内禁止过户
因起火、转向等问题,林肯在华召回4863台车辆,有你的车吗?
有博主称蔚来汽车雇佣水军攻击理想汽车,蔚来方面辟谣并报案
在政策引导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长城汽车半年报出炉,营收增长利润下滑
北京现代发起真质挑战!行业首次10000次零重力座椅开合测试
7月19日,北京越野在张家口天地梁发布BJ40燃油新品系列,作为中国越野60年老炮,以“人民越野”为核心理念,推出三款主力车型:汽油标准版、汽油进阶版、柴油版,叠加国补和置换后焕新价低至12.69万元—13.69万元。为纪念中国越野60年与摇滚40年,同步推出限量100台的纪念版......
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 欧美品质家庭的最爱!
第四代长安CS75 PLUS智慧卓越型 重庆东站首发!
零重力座椅1万次开合挑战 库斯途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