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车圈,有些支离破碎,或者说是深度变革。
这一年,以破产新闻开始,又以破产传闻结束。价格战、卷、竞争,似乎像一场看不到头的鱿鱼游戏,没人知道下一关是什么,更没人知道下一关谁走谁留。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指望这些资本推动的“挣快钱”的“露水汽车品牌”给用户带来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想什么呢?
月月有新车,挤牙膏式的更新,让用户对新车营销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很多新车也就上市发发开门红的海报,然后任凭雨打风吹去。
纷纷扰扰中,更需要冷静下来,历经大浪沉淀下的精华,反而更显得耀眼和珍贵。
汽车这东西,它不简单也没法简单
汽车这东西,它的研发、测试、改进、生产、都需要科学、严谨、安全。以前是上市先叫好,销量爬坡再叫座,现在是上市即爆款,随后开始坠落。以前是3年一改款、5年一换代,现在却被硬生生压到1年一换代,甚至1年换3代。更别说,2024年还刚过一半时,2025款新车就已经开卖了。早产都不敢这么生。
汽车这东西,它很特殊,它既是消费品也是交通工具。往浅了讲,汽车再便宜也得几万十几万,它不是擦鞋油,不是“十块钱5盒,老铁给你拍5发10”,你买得了吃亏,也买得了上当。往深了讲,汽车是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它不是擦鞋油,它从研发到生产,从购买到使用,都不是擦鞋油。
好在追求真正长期主义,坚守理想务实进取的人们,并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人和车都是如此。
SUV的王者,不是流量更不是流星
看多了嘈杂的流量,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曾经的王者们。
2024年,东风本田CR-V全年国内终端销量卖了近18万台,12月实现终端销量超2.1万辆,
创下阶段性销量新高,四季度整体销量相比三季度大涨近60%,后劲十足。CR-V自1995年推出以来,已经风靡全球30年,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突破1300万辆。而在中国市场,2024年09月东风本田CR-V迎来了第300万位车主诞生,加冕中国SUV市场的传奇。
今年已是东风本田引入CR-V 21周年,几乎所有的中级SUV都以CR-V为标杆,他们都经历了风光无限的上市,甚至也曾有过迫近CR-V的高光时刻,但都无一例外,要么倒在了时代的面前,要么倒在了CR-V的面前。
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在许多关于CR-V的文章中都能看到这句话。而我更爱用另一句:SUV只有两种,一种叫CR-V,一种叫其他。
CR-V的长青,源于CR-V长期主义
毫无疑问,CR-V是中国乃至整个全球SUV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精准的定位,恰到好处的设计,省油可靠的表现,符合这个星球上所有理性实用消费者对完美家用车的想象。
就像减肥需要少吃多动,虽然人人都知道却鲜有人做到。CR-V能穿越周期的秘密很简单——稳定可靠、面面俱到,所有车都知道但其他车就是做不到。数十年,全球数十个国家市场,都能保持优秀的品控质量稳定性,这足以让CR-V名留青史。
每一个开过CR-V的人都知道它的好。作为本田当家的技术王牌,70,80后们深知第二代以及第三代CR-V当家的SOHC i-VTEC可变气门正时/升程技术,在那个年代就是省油可靠省心的代名词;80,90后们赶上了第四代CR-V的“地球梦”发动机、第五代CR-V的1.5T“地球梦”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i-MMD混合动力系统加持下的锐·混动(油混车型)及锐·混动e+(插混车型),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一如既往的省心。
如今,以90,00后们为目标的第六代CR-V又开始朝着新能源的方向迈进,布局了CR-V SPORT TURBO锐·T动(燃油版)、CR-V e:HEV(油混版);CR-V e:PHEV(插混版)”三动力,标配10安全气囊/帘,搭载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和Honda CONNECT 3.0 智导互联系统;动力系统上搭载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由全新2.0L DI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全新E-CVT(平行轴双电机/两挡)+全新IPU智能动力单元构成。没有浮夸的参数和话术,还是那个可靠、稳当的伙伴。
为了证明强电智混技术的实力,2024年,东风本田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了强电智混试驾体验活动,历经沙漠高原山地、戈壁盘山路、省道高速路及城区拥堵路段等,实测CR-V e:PHEV 馈电油耗低至4.7L/100km,CR-V e:HEV综合油耗低至4.1L/100km,在贴近用户实际用车场景的测试中真实展现了旗下强电智混车型“多快好省”的特点,这样的油耗表现,让今天那些开始搭载大油箱的新能源车情何以堪。
20多年的口碑积累,CR-V的技术卓越不是靠PPT堆出来的,而是每一个用户打心底认同的,更是每一段旅程铭刻的。
如果你在2024年选择CR-V,那么至少证明,你是一个懂得真实自我需求,会独立思考的理性用户。不信你分别开着CR-V和同年份的新能源车去二手车市场转一圈就懂了,贩子们会告诉你答案,CR-V常年霸榜保值率NO.1,“买了不亏的理财产品”不只是说说而已,无论购买成本,使用成本,甚至二手残值,随便你怎么算,CR-V都比今天很多增程式新能源车划算更多,尤其是锐·混动版本。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开始重新审视电和油的关系,从最初的水火不相容,到今天油电共生,油电共进成为业界的共识。CR-V用实打实的技术表现告诉你,即便在电动大行其道的当下,油或者混,仍然是市场的最优解。在2024年全年近18万的终端销量里面,CR-V强电智混车型占比已近20%,2024年东本出口了21799台,其中,CR-V的出口销量占比约70%,消费者们依然在用真金白银为CR-V投票。
不用所有人都懂,毕竟我们要感谢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真正把CR-V的价格打下来了。近期买CR-V,限时综合优惠5万,最低仅需13.59万起,CR-V进入14万以下区间。所以每当有人问我20万内买什么车好,一般人我推荐买新能源,好朋友我才推荐买CR-V。
四三说
2024年6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虽然至今已连续8个月保持超过50%,但迟迟未能有所突破。
2025年已经悄然拉开大幕,关于价格战,关于卷,关于技术又会冒出一大波“新”生事物。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只要车还是四个轮子在陆地上奔跑的交通工具,只要车还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它就应该是一个追求安全,省心的大宗消费品。
流水的SUV,铁打的CR-V,得益于东风本田的稳健发展,确保了CR-V在市场的风浪和波折面前岿然不动,守住汽车初心,守住核心价值,也就守住了千千万万家庭对简单幸福的真切追求。
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上半年销售成绩,1-6月销售新车377821台。
方程豹钛3媒体试驾品鉴会长春站开启,智享科技出行新体验
MG5遭40+车主集体投诉车机不升级,升级仅涂装、氛围灯,名爵品牌“英伦底蕴”与低端务实需求割裂,被批“徒有其表”。
新款欧拉好猫怎么样?价格有诚意,配置有升级,细节也有提升。那么TA会是你接下来10万价位电动车的最优选吗?
如果说五菱mini EV开创了纯电动小车的先河,那么电动MINI和萤火虫的出现,则进一步将纯电小车的精致及个性提升了数个Level,但这两台个性不同的小车,到底表现又如何?该怎么选择?
一汽丰田6月销量大爆发:单月总销72209台同比增长14%,bZ5订单火热
2025年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6月及整个上半年销售成绩;6月销售新车72209台,同比增长14%;1-6月累计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小米YU7“首撞”曝光后,为何网友这次不跟风吐槽了?
2025年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上半年销售成绩;1-6月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其中,电动化车型销量185157台,占比49%;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销量226556台,占比60%,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半年增长新记......
城市SUV的“启蒙老师”,本田CR-V5月卖近1.8W台
别克昂科威家族6月销量14,097辆
一汽丰田半年销量大增!累计销377821台同比涨16%,背后有何秘密?
十万级又开卷,海豹06 EV、丰田bZ5、MONA M03也凑热闹
近日,某专业汽车媒体发布的2023-2025年政府采购新能源公务车数据显示
谁能想到,一个被禁赛20个月的斯诺克选手,居然能在业余赛场连赢32场,顺手打包四个冠军,最后杀回职业赛? 这剧情要是放在网文里,作者都得被读者喷“太假”,但赵心童愣是把它演成了现实。 更离谱的是,他还顺手接了个“全球代言人”的活儿,代言对象是比亚迪,而且还顺便提了一辆腾势Z9......
2025年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6月及整个上半年销售成绩;6月销售新车72209台,同比增长14%;1-6月累计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如今汽车市场下,别的品牌都在降价,特斯拉敢勇气可嘉,涨价了。 7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本和焕新Model Y长续航版,迎来升级,其中,前者售价已经上调至28.55万元。 新车百公里加速数据从4.4秒变成了3.8秒,似乎是默认标配了原价1.41......
上半年销量377821台,同比增长16%,一汽丰田塑造“合资新力量”
25款途观L Pro全系动力升级为2.0T,加上原有的智能化配置,上汽大众在中级SUV市场站稳了脚跟
别克昂科威家族6月销量14,097辆,其中,昂科威Plus单月销量破万,连续9个月同比翻番,1-6月单一车型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200%,成为15-20万市场最畅销的燃油SUV。昂科威S今年3月焕新上市,与昂科威Plus组成差异化布局,合力开创15-20万级燃油SUV市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