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东风+长安=未来会怎样?

东风+长安=未来会怎样?

C位智行 2707浏览 2025-02-15 IP属地: 未知

汽车央企重组,长安与东风肩负划时代重担


疯传多年,并且被多次辟谣的汽车央企重组终于有了眉目,只是这次少了共和国长子一汽。

农历乙巳蛇年春节假期刚过,一则重磅消息在中国汽车行业炸起千层浪:


2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长安汽车母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公告,暗示各自正在进行重大股权和业务重组。

前身为“二汽”的东风集团以汽车制造、销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商业一类央企,兵装集团的子公司中则包含了长安汽车、中国长安、东安动力等汽车企业,因此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将针对汽车业务“合并重组”的消息此起彼伏。


事实上,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部长通道”上曾点名“一汽、东风、长安”,指出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滞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并提出单独考核机制以推动改革。以何种方式对三家汽车国家队企业实施改革,改革能否起到成效一度引起过广泛讨论。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资委多次强调,计划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2024年,国家发改委更是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支持国企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强联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针对汽车业务的“结合”,更像是国家对于推动改革,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的最佳体现。只是,双方能否能够起到1+1>2的效果,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两者“结合”后很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还需要各方面给出更有智慧的方法。


改革很理想


表面上看,东风集团与兵装集团之间的重组,最受影响的是双方在汽车领域的业务。而在实际上,受到此次重组影响的远非只有汽车业务,尤其是长安汽车的母公司兵装集团将会出现重大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兵装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企业。也就是说,兵装集团的业务涉及民用和军工,在此次重组中,兵装集团的任务则是将军工业务和民用业务分离。


根据兵装集团此前披露的信息,其正在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工集团”) 进行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因此,兵装集团在此次重组中,将会把军工业务与兵工集团结合,将民用汽车业务的长安汽车和中国长安等企业剥离出来与东风集团进行合并重组。对于兵装集团而言,此次重组重头戏将是军工业务。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熟悉的还是民用汽车业务。由此,坊间最关注的也是双方汽车业务合并重组之后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从目前来看,坊间对于双方汽车业务的合并重组,充满了乐观情绪:


首先,双方在合并重组之后将会诞生一家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汽车集团。从销量上看,2024年长安汽车和东风集团的销量分别为268万辆、248万辆,两者加之后的总销量达到了516万辆,超过比亚迪的427万辆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位,同时位于全球汽车行业第五名。


其次,双方控股股东的变更,标志着汽车央企整合进入新阶段。汽车产业需要强大的国家队作为基底,央企股权整合不仅可提升产业集中度,对内还可实现平台化管理、降本增效,对外则能提高合作的积极性。


最后,在中国汽车行业极致内卷的当下,双方的重组很可能会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现实很骨感


双方的合并重组一定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麻烦”需要处理。


例如,如何处理双方内部的子品牌。


在双方的合资品牌中,包含有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这些企业存在外资关系,未来是否会遇到一些“麻烦”不得而知;在双方的国内“合资品牌”中,长安汽车存在着与宁德时代和华为共同成立的阿维塔,未来阿维塔品牌的发展是否会因为此次合并重组发生变化,也待时间的验证;在双方的自主品牌中,很多品牌都存在着竞争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需要一定的智慧。

除了品牌之外,双方中后台和相关部门也面临着调整。目前双方都有着各自独立的总部中后台公司,以及金融公司、出行公司、财务公司,合并重组之后这些公司或许会出现组织调整和人员精简。


关于人员精简,目前东风集团有大约12万名员工,长安汽车也有大约10万名员工,相加之后共计22万人,并且双方上下游相关产业从业者更是不计其数。双方合并重组之后,如果业务部门出现调整合并,很可能会出现裁员。


双方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部门是否会出现调整、人员是否会出现精简,这些都是双方合并重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则需要新的领导层进行决策。


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谁将占据新公司的主导权?


从近年来的发展看,无疑长安汽车的势头更为迅猛。近年来,长安汽车坚定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及深入推进的“三大计划”,即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和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


通过上述“计划”,长安汽车得以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近日,长安汽车举办首场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会,宣布从今年开始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同时,将围绕数智产品、数智运营、数智制造、数智生态四大核心领域,开启“四大数智升级” 行动。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未来3年,长安将累计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力争到2030年,公司总体销量突破5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销量400万辆,数智新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

反观东风集团,虽然企业发布了一系列计划,表示要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持续发力新能源赛道,不断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使得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全面提速。但是从销量上看,至少在目前合资品牌依然占据着东风集团销量上的重要地位。


但是,合资品牌发展日渐衰微的趋势,也让东风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看,长安汽车的高管在新公司内部占据主导地位似乎更加合理。不过,情况往往事与愿违。


首先,从双方公司的级别看,与东风集团对等的是长安汽车的母公司兵装集团。因此,作为次级别的长安汽车或许并不可能在新公司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今年年初,曾任长安汽车总裁带领长安稳步增长并成功转型新能源,海外销量高增长的王俊,升任中国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或许已经是长安汽车高层内可以进入到新公司最高层的最佳人选。


此外,对于央企来说,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在公司最高层采用极具中国特色的“空降”模式,毕竟东风集团的大部分高层都已经进入到临退休的年龄。例如,中国一汽的相关领导调任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合并重组之后的新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换言之,谁将进入到新公司的高层将是“更高层领导”在多方面深层次考虑后的结果。


东风与长安只是第一步


进入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合并重组之后新公司的领导层的那些人,自然将肩负起重担。最直观的就是,在销量上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进阶。但是,更高层关注的一定不是这样的“物理反应”,而是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


其实,对于央企来说,他们具备了与生俱来的优势。据透露,去年国资委曾召集汽车行业的一汽、东风、长安、北汽、上汽、广汽的领导,并让每个车企带两款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智能化车型,齐聚北京。会议之后,很多人的感觉是,只要方向对,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央企和地方国企在新汽车赛道上何时可以领先行业。


但,有先天优势的同时,央企也有一定的先天不足,例如体制和机制。这些企业在新挑战面前,对于体制、机制上是不适应的。而体制、机制的问题直接表现在效率上的差距。懂的都懂。

所以,东风和长安的合并重组或许只是央国企改革之路上的探索者,一旦摸索出一条线的道路,后续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央国企进行合并重组。


一汽、上汽、广汽、北汽,或许将沿着东风和长安摸索出来的道路先后入局。如此看来,此次东风和长安的合并重组,肩负的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划时代重担。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C位智行 1147粉丝    195作品 关注 探索你我皆懂的智能出行 挖掘每个人心中的C位担当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