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俣祺
导语:年销50万的理想净利润却大滑坡,AI当然是未来,但李想要想赚钱还得靠造车。
收入挺高 利润拉垮
在理想公布2024年财报数据的当晚,资本市场快准狠地给出了反应,美股盘前股价直接下跌了3.2%。
尽管理想的营收从1239亿元增长到了1445亿元,日均进账4亿元,但净利润却从118亿元大幅下滑到80亿元。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让外界对这家新势力销冠的健康状态产生了质疑。
去年4月,理想L6凭借23.98万元的起售价杀入了20万级市场,这款理想的“价格屠夫”在9个月里卖了19.2万辆,成为理想当时绝对的销量担当。
但这之后的代价就是,单车均价从32万降到了27.68万元,L6的毛利仅有L9的60%。
这种标准的“以价换量”直接导致了理想的毛利率从21.5%降到了19.8%。
而且中金公司也在分析里指出,理想的免息政策以及产品组合调整对毛利率形成了短期压力,预计2025年Q1还会维持在19%的水平。
更要命的是,理想曾经的增程技术红利也在慢慢消失。
去年第四季度,理想增程车的市场占有率环比下滑了2.1%。
今年开年的头两个月,交付量更是从4万辆跌到了2.6万辆,销冠也是连续被小鹏夺走。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消费者对于理想曾经带起的增程风潮的新鲜感正在慢慢消失。
“知错就改”才是好企业
在财报会议上,李想承认2024年对于理想来说是一个战略调整年,从结局来看,理想可能还得再调整一年。
今年2月行业内就传出了理想的一个“大瓜”,总裁马东辉接管产供销联席会,而李想则转向专注AI战略。
对于这一转变业内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有行业分析师就指出,理想此前依赖李想个人决策的“产品经理式管理”已难以适应千亿规模需求,矩阵型组织2.0升级是必要但充满挑战的变革。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技术+运营”的双轨制虽然能缓解双线作战的压力,但也带来管理复杂度提升的隐忧。
而李想在这次的财报会议上也是正式辟谣,表示自己并不是“ALL IN AI”,对于造车部分的业务还是会亲自盯着。
这么来看李想对于利润问题还是很拎得清的,会议上也是明确了理想在AI方面的投资必须依靠自身造血。
毕竟李想在去年的会议上就曾经强调过:“我们不做烧钱的AI军备竞赛,每一分投入都要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这种务实的态度和友商们还是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现在许多车企都面临AI研发导致的资金链紧张,理想却稳扎稳打,将研发的前提放在了现金储备上。
CFO李铁就透露:“我们预留了2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应对AI研发和极端市场环境。”
理想造车的二次起跑
其实理想的困境从去年年中就已经开始,而它旗下首款纯电MPV MEGA的失利正是转折点之一。
这款定价55万的“未来感MPV”,因为奇葩的造型和充电网络的不足,全年只交付了1.22万辆。
李想在内部复盘会上就曾说过:“我们高估了市场对激进设计的接受度,更低估了补能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有其他媒体就分析指出,MEGA的失败暴露了理想在高端纯电市场的品牌认知短板,短期内难以撼动蔚来、奔驰在该领域的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理想就把今年定为了纯电反击的一年。
今年7月即将发布的i8定位30万级家庭纯电SUV,配备了5C超充技术,12分钟就可以补能500公里;
而下半年计划推出的i6则是瞄准了25万级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同时为了配合新车上市,理想计划在年底前建成4000座超充站,虽然比原计划少了20%,但是仍然算是行业里领先的了。
李想的造车哲学
别看今年理想销量比巅峰时候有些下滑,但毕竟曾经是能爬上山顶,李想对于造车的理解还是有一套的。
从L9主打的“移动的家”到现在i8的“家庭智能空间”,理想的新车始终是围绕着家庭用户的需求展开的。
李想曾经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我们不是要做所有人的车,而是要做家庭用户的首选。”
同时,在此前的公开采访中,李想把家庭场景作为AI战略的入口,计划通过“理想同学”来覆盖车、手机、家居等多个终端。
而且,李想推崇的“灰度管理”在这回新都战略调整中也有体现,新的纯电车型就会采用“i8走高端+i6走量的”的双线策略,超充站建设随时进行动态调整,AI投入也准备分阶段推进。
界面新闻的分析就指出,理想通过矩阵型组织2.0,试图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避免重蹈2022年理想ONE换代危机的覆辙。
今年对于理想来说,是必须自证造血能力的一年,而理想沉淀这么久的成果也得用新车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写在最后
过去理想认为产品好就一定能赢,但从现在市场的厮杀程度来看,车可能只是入场券。
而无论李想曾经的造车理念还奏不奏效,理想想要继续发展都没有退路了。
理想新的一年“搞钱”能不能顺利,答案或许就藏在i6和i8上市后的表现之中了。
跑车版宝马R1300GS你见过吗?
现代汽车携豪华阵容亮相2025年苏州五一国际车展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汽车工业尚未完全定型,工程师们对车辆设计充满了无限想象。其中,梅赛德斯-奔驰通过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车型,探索了后置和中置引擎的可能性。
“以智能,为智能”,金标大众ID.EVO概念车真正实现了“智美共生”。
现代汽车携豪华阵容亮相2025年苏州五一国际车展
10-15 万预算,面对混动 MPV 新面孔,家庭出行该如何挑选?
上汽大通MAXUS星际X vs 江铃大道追光者:适合都市通勤与周末越野的选择?
一等功臣点赞猛士M817!上海车展上演军魂与智能越野的跨时空碰撞
2025上海车展捷途纵横展台的盛况让人看到了奇瑞不一样的一面。
现代汽车携豪华阵容亮相2025年苏州五一国际车展
2025年金标大众迎来“起势之年”,将在产品、渠道、体验等方面蓄力打出“组合拳”。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本田与AMG在南非市场展开了一次鲜为人知的合作,将普通的思域四门版以“Ballade AMG”之名官方改装推出。该车并非简单贴徽,而是在原厂架构基础上,加入了AMG的空气动力套件、悬挂调校与内饰细节,短暂生产直到2001年停摆。
4月25日,2025中国汽车消费论坛于北京盛大举行。其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揭晓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消费者口碑测评结果,北京现代凭借卓越表现,摘得“2024年度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消费者口碑 - 卓越品牌”桂冠,在合资品牌综合评价中拔得头筹。这是北京现代自2020年、2022年后,再度获此......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霸榜。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它力压众多品牌,成为全品牌销量冠军;在巴西、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稳坐新能源销量头把交椅;在英国,销量同环比增长均排名第一。
嘘!憋说话,看册。
五一黄金周出行新选择 2025款星纪元ET携全景大平层 重塑豪华出行体验
宝马M2赛车改用2.0T四缸机,更有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在全球多个重点市场斩获销量冠军,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地位。从中国香港、新加坡到巴西、意大利,比亚迪凭借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全球绿色出行转型迈入新阶段。全球销量持续领跑,出口增速一骑绝尘
充电5分钟续航215km,智界S7、智界R7闪耀2025上海车展
统一润滑油:发动机保养,机油怎么选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