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在当下豪华品牌车型市场,智能驾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车关注的“基础项”。众多豪华品牌在智能驾驶方面,寻求的路径不同。有自研的,有跟华为“一揽子”合作,也有与专门智能驾驶公司合作研发的。这也造成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三分天下”。
7月9日,蔚来第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在G5011芜合高速福山服务区正式上线,标志着其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换电网络建成,连通全国550个城市。
北京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华为门店里,周末人流如织。与手机展台同样热闹的是问界M9体验区,一家三口正在仔细打量这辆标价56.98万元的“全景智慧旗舰SUV”。
受车市整体销量带动,北京越野6月销售11262台,实现同比137%大度增长;其中二季度整体销量34232台,同比增长20%。
长沙工厂起拍价从19.15亿元一路降至9.92亿元,五度流拍成为广汽菲克近一年为数不多引起外界“关注”的事件。而在七年前,这个工厂正轰鸣着年产22万辆的辉煌。
而在2025年上半年,零跑全系累计交付达221664台,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已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榜首。
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抓住机会,对传统的硬派SUV利用自己的新能源平台改造,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越野SUV。
2025年已经过半,回首这半年汽车圈发生了太多太多故事,先是个别车企一己之力给智能驾驶加上了“辅助”,然后是国家叫停了价格战,反内卷,还有就是车圈的60天账期等等,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调控也是希望汽车行业能够回归良性竞争,这么多年培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能开倒车。
小米YU7自6月26日上市后,直接颠覆了汽车行业的认知,3分钟大定(支付5000元定金)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定金不可退)超过24万辆……一个个数字刺激着消费者和其他车企的神经,由于交车周期过长,部分车企甚至开始截胡小米YU7的订单。
对于普遍处在低谷的合资车企而言,摆脱颓势的普遍共识是两方面:一是结合本地化供应链打造更有竞争力新能源车型;二是打通出口通路,将国内生产车型销往海外。而出口无疑是见效更快的方式,并且已经有不少合资车企尝到甜头。
当你上午拿起手机刷新小米汽车APP,屏幕上显示的YU7 Max交付时间已从昨晚的34-37周变成了35-38周。就在这迟疑的一个夜晚,就需要多等整整七天才能开上新车。
6月初,长安汽车宣告成为独立央企之后,对东风而言,暂缓重组意味着需要独立面对转型困境,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其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尚未实现规模化,急需加速推进 “东方风起”计划解决新能源转型滞后问题。
6月26日上午,鸿蒙智行发布消息:智界全系车型提供2万元现金补贴,6月27日起下订至高可享价值6万元购车权益。降价后,智界S7起售价降至20.98万元,R7起售价22.98万元。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对次日上市的小米YU7的“价格阻击”。
销量好怎么样都好说,但一旦销量下来了,那真的是墙倒众人推的感觉。最近的埃安有些多事之秋的感觉,刚刚和“车圈恒大”的名号撇清关系,如今为了打开家用市场,又要和网约车市场撇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