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汽车有文化 1974浏览 2022-05-09 IP属地: 未知

2022年4月,新交规正式启用。2022年5月,机动车也开始实施新规。

说来你也许不信,人类社会是先有的机动车法规,然后才发明了汽车。早在在汽车出现前的二三十年里,欧洲人就已经把各种蒸汽车开到马路上去了。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卡尔·本茨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驾照的人。本茨他家还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照上道的人:1888年,本茨夫人贝尔塔·本茨带着孩子瞒着先生驾车行驶了百十来公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驾车旅行的人。她可从来没有申请过驾照。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1880年代,世界上第一张驾照

1895年10月17日,一个叫约翰·亨利·奈特(John Henry Knight)的英国工程师把车开到了人流密集的法海姆市政厅前,被警察逮个正着。当年的英国交规要求城镇机动车限速2英里,车前18米要有行人摇旗示警,而奈特的车时速8英里(约13公里),也没配备车前打旗的人,结果被告上法庭,吃了一笔罚款。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吃交通罚单的人。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奈特,世界上最早吃罚单的人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源于蒸汽车时代的《红旗法案》

早在1893年,巴黎市政当局要求对全市范围内机动车辆进行规范:按照规定每辆上道的汽车必须悬挂汽车牌照,牌照上应写明车主的姓名、家庭住址和车辆登记号码,并且规定牌照必须是金属质地,且统一挂在车辆左侧的醒目位置。

条例同时还规定汽车驾驶员要通过驾驶水平考试方可驾驶车辆,参加驾驶考试者年龄必须在21岁以上。直到1899年,法国人才正式开始执行驾考。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1893年美国警察拦阻无牌汽车上道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这份1910年的美国交规标注了各种路标示意图

1935年,英国第一次强制驾考的内容。考试全长为25分钟,包含视力测试、道路法案考试(有点像中国驾考的科目一跟四)、紧急停车、手势信号、倒车、转弯和一般驾驶,许多内容跟今天的驾考非常相似了,除了手势信号。

那个年代可没有转向灯,交规规定你想要左右转,必须用手势告诉后车……最雷人的是,虽然早在1940年代人们就发明了自动转向灯,但一直到1970年代,英国驾考还在坚持手势这门考试。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1940年代,一位参加驾考的加拿大女士正在做视力测试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这份印度出版的交规,用双语标注了汽车转弯时司机要做的手势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一份颁发于1925年的加拿大驾照

然而放眼世界,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同,有些国家的交通法规却显得十分有趣,甚至有些奇葩。今天汽车有文化带你来看看那些不拘一格的交规。

开车不能穿太厚!!!

在西班牙,穿着过于保暖的衣服开车可能会被处以高达200欧元的罚款。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交规总则》第18.1条,“车辆驾驶员有义务保持自己的行动便利、视野开阔并长时间专注于驾驶,以保证自己、其他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通俗来讲,如果我们开车时所穿的外套太大太厚,是没办法正常安全地掌控方向盘的,那么就可能因此面临80至200欧元的罚款。因为在西班牙交规制定者看来,身着厚大衣,手臂的自由挥动受到影响,可能让我们转动方向盘时非常困难。以这样的状态开车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1888年开车上道的样子,这个时代交规真跟不上汽车的发展

另外,冬天戴着手套、穿着靴子开车同样有着很大的风险。比如,手套太滑,可能在变速杆、方向盘上打滑;而靴子太滑就容易在踏板上打滑,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行驶风险。

那么怎么判定是否穿得过于笨重呢?这个自己说了不算,而是取决于执法人员的理解。

连坐制、参观停尸房,对酒驾零容忍

在日本,酒驾会牵连很多人,除了酒驾者必须要接受惩罚外,向酒驾者提供车辆的人、为即将开车的驾驶者提供酒水或劝酒的人,甚至是坐在酒驾者车上的人,都将通通受到惩罚。

汽车有文化认为这个规定确实有助于减少酒驾。东亚国家的酒文化大家都有所耳闻,多少司机都是在酒桌上招架不住亲朋好友的攻势,最后喝多了,还要逞能酒驾。司机有责任,但是拼命劝酒的人也不能置身事外。

日本的“连坐”法规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有棋高一着的:在马来西亚,如果酒驾者是位男性,不仅他会被拘留,他的老婆也将被一起拘留,如此做的目的是让其妻子对其彻夜教育。无缘无故进局子,想必老婆是不会放过这个教育机会的,必须下不为例。

酒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所以各国警方也是不遗余力地出台各种措施让意图酒驾者警钟长鸣。

美国对于酒驾者的惩罚因州而异,各州都有所不同,罚款拘留什么的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密苏里州,如果酒驾三进宫,警方还会将酒驾者送到医院,专门看护照顾那些因交通事故而住院的人,亲眼目睹他们遭受的痛苦。

加里福尼亚又有所不同。如果有过酒驾记录,却依然不知悔改并被警察抓住,那么酒驾者就会被安排参观当地的停尸房了,亲眼目睹那些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遇难者的尸体。相信一定会从此滴酒不沾!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司机酒后违法的惩罚方式是“忏悔10年”,如果司机醉酒后撞死了人,在10年内必须随身携带受害者的照片,以便随时处在反思的状态中。10年内的每个月都必须在饮酒的那家酒吧前,手举一块儿写着“我饮酒后驾车,不幸撞死人”的牌子,给过往司机以警示。而且10年内的每个季度,都要挑出一天帮助交警疏导交通。

不得不说,这种让酒驾司机在内心深处反省和自责,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对于酒驾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不管白天黑夜,开车就得开灯

丹麦规定,白天驾驶也要打开车大灯。很多车都会配备日间行车灯,行驶时一定要打开,否则将会面临70欧的罚款。

丹麦纬度高,日照时间短,尤其是在冬天,白天非常短,到下午四点左右就已经是灰蒙蒙的了,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丹麦规定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大小车都必须开灯,这样做让司机更容易看到往来车辆。当然这条法令的公布也使丹麦交通事故率大为下降。

先有交规再有车?开车不能穿太厚?这篇有趣的交规知识请查收


在很多欧洲国家也有此类规定: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要求给汽车安装一种特殊的白天行车灯光,并要求德国汽车驾驶者白天同样开灯行车。爱沙尼亚、芬兰、意大利、冰岛、克罗地亚)、拉脱维亚、挪威、瑞典(55欧元)等国均有类似规定,且罚款在15欧到180欧不等。

此外,还有部分国家在部分时间段内也实行该规定,如立陶宛:每年11月1日至3月1日;波兰:每年1月1日至2月底;斯洛伐克:每年10月15日至3月15日;捷克:10月31日至3月底。

有 文 说

其实这些交规看似奇葩,但其实都是因地制宜,对于违规违法的驾驶行为,不仅从经济上进行处罚,更重要的是让驾驶者从内心产生震慑,从而以防再犯,这才是既治标又治本啊!

没有了那些限制你的条条框框,马路会变成什么样子?

举个历史上简单的例子给你看看。在交规松弛的1930年代,从1926年到1930年,全英发生了12,4000起撞车事故,其中4,886人死亡。转过年来,单是1930年一年,交通事故死亡暴就增至7,305人,而接下来的一年是7,343人,23万人受伤。其中半数死者都是行人,3/4都发生在市镇建成区域。

交规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交规,万万不能。

你还知道哪些不同寻常的交规呢?哪些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呢?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撰文丨Estelle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有文化 9万粉丝    7526作品 关注 汽车有文化,每天文化多一点。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