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青铜科技 0浏览 2024-03-18 IP属地: 北京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当前,中国汽车处在一个“热辣滚烫”的全新时代,变革催生机遇和挑战,产销、出口创下新高的同时,行业内卷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头部大杀四方,尾部加速出清。

乘联会指出,2024年将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一年,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在所难免。水滴汽车也认为,2024年是汽车行业智电转型的半决赛,2025年则是决赛,成王败寇,就看这两年了。

想要看清后续数十年的市场格局,必须借用一些资本视角,因为投资就是押注未来。本期《青铜报告》结合多家券商研报和投资人观点,总结出了2024国内整车板块的投资逻辑,以及新格局下车企竞争的几大要素。

一、先看大盘和主线

预估一家车企的前景,首先一定要基于大盘走势和主线行情。从过去几年看,汽车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基本同步,2022年在政策刺激下,车市销量表现优于经济指标,2023年经济逐步复苏,车市创下新高。

在今年第一期《青铜报告》中,我们判断,2024年汽车消费景气度将持续向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占1100~1150万辆,同比增长超20%,渗透率超过40%,单月渗透率有望超过50%。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在春节后的券商最新研报中,方正证券指出,考虑到汽车板块表现与汽车销量增长的相关性,全年或呈现两阶段布局窗口,2024年2月为销量低点,后续销量增速YoY有望快速增长,2~4月为春季布局窗口期。

民生证券表示,报废置换+技术创新缩短换车年限+增换购持续驱动,预计2024年市场格局将比2023年更为明晰。合资品牌再降价的空间比2023年有所减少,且特斯拉等车企在2024年没有明显的产能扩张计划,自主与合资的竞争相对于2023年会有所缓和,新能源车企为加速抢夺市场份额整体折扣率较高。

国元证券则认为,汽车内卷背景下,中高端车格局有望率先明朗,叠加以旧换新政策,边际利好提升。竞争的看点由“油电同价”转为“电比油低”。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虽然今年量价压力较大,但券商认为,自主崛起的成长空间仍然很大;插混(含增程)是下一个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有望复制2010年代的SUV崛起过程;同时,智能化+出海被广泛视作接下来的核心主线。

基于对市场总体趋势和主线的判断,再去看整车企业的发展状态,越接近主航道,并且具备竞争优势的选手,越有可能杀出重围,奠定未来的领先地位。

二、巴菲特说,没有“护城河”的企业不投

从去年起,国内汽车行业进入集中出牌期,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前些年车企所做的技术、产能、组织架构等储备和调整,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大量新品牌、新产品扎堆落地,各细分市场、产品品类均呈现充分竞争的态势。

据水滴汽车粗略估算,今年中国市场预计会有超200款新车,接近往年的2倍之多,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超过70%。由此不难想象市场拼杀的惨烈程度。

不久前,路特斯CEO冯擎峰对水滴汽车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国内汽车行业‘卷’的本质是同质化,一旦进入同质化的市场,只能血拼。”说这话时,路特斯刚刚通过“借壳”的方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电动跑车第一股”。在冯擎峰看来,路特斯电动超跑的差异化定位,是打动投资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多家券商也认为,现阶段首要考察的还是企业的新车是否成功,进而引出市场认可的独特竞争优势、成长逻辑等。

但水滴汽车认为,新车的成功,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差异化特质,可能只是企业的短期利好,并不能构成阻止挑战者的有效屏障。最典型的例子是理想,虽然凭借对用户需求和消费心理的深刻理解,以一己之力带火增程+“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高端家用SUV,但没有建立在技术领先性上的爆款,很容易被模仿,也很容易因硬伤被攻击。

并且成也萧何败萧何,MEGA的翻车已经证明,“苹果大单品”模式香归香,但每次都必须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拿出足够惊艳的黑科技,和看上去无懈可击的产品定义,否则很难唬住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

根据股神巴菲特著名的“护城河”理论,企业的投资价值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不断加宽的“护城河”,在自由的市场经济里,竞争对手最终会侵蚀掉没有护城河保护的公司赚取的超额利润。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以长周期的视角去定义“护城河”,就会发现“护城河”是很难轻易取得,因此也很难被复制和模仿的东西,比如长时间积淀形成的品牌效应是“护城河”,典型例子是梅赛德斯-奔驰,即便采取保守的品牌和技术策略,其在全球豪华市场的统治地位依旧不可撼动,去年其高价值车型销量占比进一步增加;

又比如强大的自研能力和体系能力是“护城河”,像吉利、长安等传统头部大厂,依靠先进的平台架构、更成熟的制造功底,以及全球化的研发布局,可以很快构建起一支战力很强的“航母作战群”,覆盖所有主流细分市场;

忠实的用户群体和极致的服务体验是“护城河”,比如蔚来,“500万人的用户社区”和年底数量将达到3310+的换电站,放眼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让它在投资人眼中总有出手相助的价值。只不过这个“护城河”不仅难为了别人,也难为了自己。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跨界生态也可以是“护城河”,小米试图打样,玩儿一种很新的“生态造车”模式,目前外界的期待值拉得很高,但落到现实还有待检验。

三、请证明你能挣钱或者不差钱

造车是持续烧钱的事业,无论新造车企业,还是转型中的传统主机厂,都必须有足够强大的“钞能力”。

如今PPT造车的泡沫早已破碎,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却不及预期,导致车企投入增加,成本高企,回报率越来越低。连特斯拉都在极致的行业内卷和疯狂的价格战中显露疲态,增长放缓,利润大跌,其他企业的境遇可想而知。目前,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三家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大部分新创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需要不断融资续命。

虽然智能电动化是公认的未来汽车进化方向,但面对大批倒下的新创车企,资本市场变得更加谨慎。激进的智电战略已不被看好,企业根据融资和市场前景提出的估值也很可能不被认可。外界现在更关注一个问题:请证明你能挣钱,或者短时间内不差钱。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比如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营收、扣非净利润、单车毛利率等关键财务指标是否达到预期,以及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投资者情绪。虽然有部分车企还没有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数据,但从前三季度数据以及全年的销量数据来看,传统主机厂能实现利润增长非常不易,下滑是常态,亏损的也不在少数。造车新势力就更不必谈扭亏为盈了,亏损面能减小就是好事。

与此同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现金流也愈发受到重视。俗话说“兜里有钱,心里不慌”,现金流决定了企业对冲风险的能力。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造车新势力都愿意强调现金流数额和增长情况,目的正是向外界表明自己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然而,分析师对水滴汽车指出,我们不能孤立、静态地去看现金流。首先,要看现金流能够支撑公司多长时间的运营,6个月以上是生存线,9个月以上是平稳线,12个月以上才是健康线。

其次,判断企业现金流状况,不能单纯看账面上银行存款数额和变化情况。因为存款可能不是企业的利润所得,而是企业信用值提升产生的现金流,比如延期支付贷款,会让企业现阶段的现金流增加。

比如在蔚来的最新财报中,公司现金储备大约是552亿元。去年四季度到账的中东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蔚来现金流压力。但蔚来一年内到期的借款有98亿元,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有297亿元,还有155亿元的应计费用和其他流动负债,这些加起来已经是551亿元,还没算上130亿元的长期借款部分。现在再看蔚来的现金流,就会发现也没那么充裕了。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此外,还要考量企业现金流有没有跟战略、可落地的商业计划对齐。简言之,现金流一定要结合业务来看,业务财务是一体的。

一般情况下,背靠大型汽车集团的新创品牌,资金压力会小很多,高投入高成本的工厂等设施往往由集团背,吉利的极氪、东风的岚图等都是这种情况,品牌相当于找集团代工,自己可以轻装上阵。同时,有央国企背景的新创品牌,更容易融资。

四、销量背后的潜台词:市占率和规模效应

销量作为车企捷报的主角,重要意义无需赘述。见得多了,大家也能辨认出其中的“水分”,比如同比和环比,哪个高选哪个;总榜排名不行,就多加定语,在小圈子里当老大……

为什么整个行业都很重视销量数据,哪怕以价换量,甚至赔本赚吆喝也在所不惜? 一方面,是品牌士气不能掉,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少数人猎奇的尝鲜期,进入快速上量的推广期,主流用户更倾向从众,因此绝不能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一旦销量下滑跌下牌桌,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后续补救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另一方面,销量背后的潜台词是市占率和规模效应。乘联会数据显示,2月新能源销量前5的车企批发量,占市场总体份额约61.43%,前10的车企占比约79.32%。对比2023年全年乘用车批发量前5市场占比38.8%、前10市场占比59%的数据,新能源车市场集中度显然更高。如果看1月份数据,批发量破万的新能源车企占市场总体比例高达90.7%。

新能源车市强者通吃局面,意味着只有少数头部才有定价权。去年王传福对投资人所说,“在中国汽车市场10到2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比亚迪有产品定价权。不想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有活路。”如今看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即便抢不到定价权,努力提升销量也意味着对生存至关重要的规模效应,可以让车企尽可能摊薄成本,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争取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也让盈利前景看起来更确切一些。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提出,新能源行业会出现高速增长和聚集效应。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年产销20万辆左右就能存活下来,但新能源领域的门槛随着渗透率的增长却在不断提高。他觉得,新能源车的生存线,未来年销50万辆才有机会。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东风岚图CFO沈军也曾喊出:“如果月销能够有1万辆,我们就具备了IPO的条件。”可见想要让资本市场相信企业描绘的美好愿景,首先要迈过一定的销量门槛。如果不能保证稳健增长的销量,最好也不要谋求上市,因为诸多先例已经证明,销量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情绪,造成车企股价波动。

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说,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亏损是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如今,新能源汽车仍处在跑马圈地的时期,“目前,新能源车企最需要做的工作仍是借助融资做大规模,抢占市场”。

五、智驾能力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长久以来,隶属于传统制造业的汽车产业,由于投入大,周期长,门槛高,市场格局一旦形成,很难被打破;同时,靠卖车赚钱的收益是线性的,也是可预期的,暴涨不易,暴跌的几率却很高。因此在资本眼中,单纯的造车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但如今,智能化给了汽车行业点石成金的机会。当制造业附上了科技的标签,收益就有可能从线性变为指数级增长。

虽然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泡沫破灭,让投资人理性了许多,不再轻信故事和PPT,但智能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清晰起来,业界公认,随着城市NOA加速落地,智能驾驶奇点已至。

分析师指出,政策端,L3 路测政策出台,为智驾产业化提供政策支持;供给端,华为、小鹏、理想、小米无图城市NOA 2024年将加速开通,特斯拉FSD V12端到端版本在北美将进一步开放测试、使用;需求端,智驾逐步成为购车重要影响因素。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三重拐点向上,2024年智能驾驶将迎来为产业化加速的元年,对标电动化元年有望引领板块大行情,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2024年形成差异化,并保持一定时间的领先优势。

券商看好智能驾驶已形成闭环的华为、小鹏及相关产业链,其他如理想、小米、比亚迪等智驾表现亦值得期待。

六、重点企业分析

1.      龙头老大比亚迪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霸主,比亚迪目前势头正盛,风光无两。据比亚迪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90~310亿元,同比增长74.46%~86.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274~297亿元,同比增长75.22%~89.92%;2023年比亚迪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04.52万辆和302.44万辆,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1.84%和61.86%。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根据券商研报,比亚迪的主要优势体现在:(1)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垂直供应链体系,带来强大的产品力和成本控制能力;(2)规模优势铸就深厚的降价空间,牢牢掌握主流市场定价权;(3)产品矩阵丰富,高端品牌形象初步确立;(4)海外出口空间广阔,自有运输与本地建厂提升产能。

从比亚迪财报来看,自2018年起,汽车销量高增带动公司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单车净利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比亚迪季度销量约为70~80万辆,相应单车净利稳定在1万左右。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比亚迪利润超预期的背后,更多依赖规模效应下折旧摊销的稀释,以及垂直供应链整合降本实现。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销量结构中纯电与混动各占一半,海豚EV与秦PLUS混动销量各自占比最大;公司品牌销量结构中,王朝占比66%,海洋占比28%,中高端品牌占比4.8%。

分析师认为,规模效应的发挥将是比亚迪未来单车净利实现跃升的关键。公司目前销量规模处于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最小有效规模的左侧,单车成本约 12.2 万/辆,后续产销规模提升的过程中,单车成本预计将继续下降,相应地单车净利将呈现非线性增长。

水滴汽车认为,比亚迪今天的成绩,源于押中新能源汽车的大势,并且做时间的朋友,最终实现厚积薄发。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对于比亚迪接下来的发展,我们整体持乐观态度。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研发费用率稳步提高。2024年,比亚迪将发布十余款新车,基本覆盖乘用车所有细分赛道;推出混动车型专用底盘适配2024款车型,告别油电兼用底盘,赋予车身更合理的布局,更大的空间,保证用车舒适性与稳定性;第二代刀片电池预计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续航里程超700公里,重量更轻,能耗更低;第五代DM系统,满油满电可跑2000公里,助力产品力全面提升。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券商预计,2024/2025年比亚迪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85/450万辆,汽车销售收入预计分别为5747.4/7127.3亿元,相应毛利率分别为23.0%/23.5%;电池业务收入预计分别为475.2/578.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4.5%/15%。

2.      新势力“铁三角”蔚小理

被视为国内造车新势力鼻祖,同时也是“铁三角”的蔚小理,如今看似差距悬殊,实际前景都不容乐观。

理想虽然刚刚交上一份让全行业羡慕不已的财报成绩,却很快被“哑火”的MEGA打回原形。诚然,理想或许是被暗算了,股价的暴跌也可能是阶段性的,但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

如上文所说,理想初期的成功,源自它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洞察,以及外界对增程技术的低估。必须承认,理想的用户思维“遥遥领先”——这在未来竞争中也是关键要素。得益于此,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成为屈指可数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曾有行业专家给笔者打了个简单的比方,理想是小学生的能力,但考卷答出了六年级“学霸”的水平,其他品牌可能是大学生的底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幼儿园的状态。消费者会觉得谁更强,不言而喻。

但随着竞争不断升维,基于用户洞察的品类创新无法形成足够宽阔的护城河,理想此前逃的课,后续都要补回来,包括纯电平台、智能化架构等。

MEGA的失利,关键症结是理想因为技术上的短板,没做到精准的产品定义;而投资者的负面情绪,不只是对眼下退订潮的反馈,有分析师表示,MEGA作为理想第一款纯电车型,其失利可能会让外界质疑理想在纯电赛道上的能力。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如果第二款纯电车型再出什么意外,想要扭转用户认知就很难了。

继理想之后,蔚来第二个发布2023财报,成绩可谓不容乐观:全年净亏损207.2亿元,刷新年度亏损新高;全年销量只有16万辆,没有实现翻倍目标。

与增长迟缓的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蔚来居高不下的支出。蔚来号称汽车圈的“海底捞”和“基建狂魔”,包括万象的用户服务生态和国内国外双线布局的换电站,既是蔚来的护城河,也是让企业时刻面临融资压力的吞金兽。

为了保住品牌调性,蔚来坚持“毛利取向”,但背后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裁员、削减三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将手机和智驾团队进行整合……

现在,蔚来寄希望于主攻20~30万元市场的全新品牌乐道能够提升销量,尽快获得规模效应,但结果如何,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见分晓。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和蔚来一样为上量犯愁的还有小鹏,虽然去年王凤英加盟后,公司展开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令小鹏焕然一新,G9、G6、X9的先后上市也让销量一时暴涨。但好景不长,今年前两个月,小鹏市场表现急转直下,销量仅为12795辆,要达成年销28万辆的目标,剩下10个月要月销近2.7万辆。

尽管前2个月有春节假期以及产品线调整的影响,各家的销量表现都很一般。但小鹏的成绩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并且企业在终端进行了多次优惠促销,反响不及预期。

截至本期青铜报告发布时,小鹏汽车还没有公布2023年财报,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实现净利润为-90.28亿,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为-2.7%,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6.1%,可见是“卖一辆亏一辆”。

并且从企业的规划上看,小鹏接下来会有更多支出:未来3年内推出约30款新品或改款,2024年计划加大投入,招聘约4000人,投入超过40%的研发预算,其中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将达到35亿元人民币。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年初小鹏股价曾大幅跳水,现在有所回升。外界担忧,小鹏汽车能否在“血海”竞争中幸存下来。不过小鹏似乎从来不缺“想象空间”,领先行业的XNGP开城速度、与大众的软件合作、全面加速的出海进程、跟滴滴合作的第二品牌MONA……但这些故事,似乎都不如华为、小米那么有吸引力了。

有观点认为,这也是初代造车新势力共同的无奈,属于蔚小理的主角光环正在暗淡下去,现在代表更新技术和玩法的,是华为和小米。在日益同质化的竞争中,蔚小理已经“不酷”了。

3.      传统大厂和新新新势力

在智电浪潮兴起的初期,传统车企常被视为“落后生产力”,与新势力对立起来,但经过多年市场洗礼,大家渐渐发现,姜还是老的辣。

如今,背靠传统主机厂的“创二代”们,比如吉利的银河、极氪,长安的深蓝、启源、阿维塔等,在品牌调性、产品定义、技术创新上,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传统汽车集团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强大的研发能力上,也体现在制造功底、成本控制、抗风险能力等各个重要方面。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当然,也不是所有传统主机厂都能转型成功,有分析师指出,投资传统汽车公司,主要看它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否有积极和根本上的变革?目前,券商看好的整车企业,主要是拐点基本确立的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

此外,华为系品牌和小米汽车作为新新新势力,被外界寄予厚望。这些科技大厂的最大优势在于更强的用户思维、已经形成生态闭环的智能技术,以及极具革命性的管理、销售体系。外界看好它们,不只是看好它们的产品力,更是看好它们对汽车链和业态带来的变革与创新。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目前,华为的汽车朋友圈越来越大,小米SU7也定在3月28日正式上市,先不说卖的怎么样,挣了多少钱,资本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表达认可了。与华为合作后,短短几年,赛力斯股价从不到10元飙升至接近百元;在SU7公布上市日期后,小米集团股价当日涨超12%。

当然,造车是长期主义的事业,一时一刻的成绩并不能决定全局,每个车企也有自己的优劣势。在新格局下,有券商提出了车企竞争八大要素:(1)产品—行业的入场券;(2)规模—制造业生存的要义;(3)品牌—超额收益的来源;(4)体系—穿越周期的法宝;(5)用户—商业思维转变的关键;(6)生态—边界模糊化后的发展模式;(7)资本—不可忽视的力量;(8)创新—品牌引领的源泉。底层逻辑与青铜报告异曲同工。

青铜报告|真假成长性:车企销量好=未来赢家,是真的吗?

总结:

由于汽车板块整体保持向好趋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均属朝阳和支柱产业,整车投资延续典型成长股的思路。2024年市场对智驾在产品和逻辑端感知可能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出海表现出众的企业更被看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从高速成长期迈向成熟阶段,投资人的心态也在转变——从对广泛的新能源标的做早期投资和赛道验证,到更为青睐成长性好和投资回报明确的项目。

面向不稳定、不确定、复杂且模糊的乌卡世界,商业确定性在当前变得格外重要。过去投资人看的是企业长板和未来潜力,估值压倒一切;现在投资人盯的是公司短板,盈利能力被提升至最高考量维度。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青铜科技 367粉丝    97作品 关注 汽车媒体新势力,聚焦新资本、新技术、新品牌
推荐作者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