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路咖汽车 1434浏览 2024-11-05 IP属地: 北京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2023年之前,梅赛德斯-奔驰下放的辅助驾驶技术,能做到不止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常规功能;2023年之后,全新E级长轴距版用上了高速领航辅助系统,打通这项功能奔驰用了12个月;到了2024年11月初,无图L2++智驾系统问世,明年4月份会随着CLA纯电量产落地,而这次用了14个月。不出意外,差不多在半年后,奔驰会是第一个用上端到端智驾的豪华品牌,也是继小鹏、极越和华为之后,国内第四个采用摄像头+多传感器视觉方案的智驾方案,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奔驰用上端到端之后,效果究竟怎么样?和目前比较主流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理想和小米的E2E+VLM和小鹏AI鹰眼方案比起来,大概是什么水平?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接管率比小米低,但舒适性细节仍需优化?

奔驰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底层逻辑是把BEV+transformer架构整合成了一个端到端AI大模型,主要变化是具备深度学习的功能,当然了,由于端到端是把以往感知端、决策端和执行端这三个独立的黑盒子融合在了一起,数据传输的速度肯定也变得更快了,话句话说,端到端这套系统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学习,从而不断优化决策,理论上讲,就是跑的越多,系统就越接近人类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风格。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去掉了激光雷达,也不依赖高精地图,走的是摄像头+多传感器的技术方案,那该怎么理解奔驰的这套智驾系统呢?其实,端到端的思路到现在基本已经非常明确了,所谓的多传感器(含激光雷达)还是纯视觉技术方案,只是车企在数据感知端的硬件选择不同,无论是华为、理想、小鹏还是小米,他们的自动驾驶功能下一步要实现的阶段,就是做到类似特斯拉FSD的One Model形态,也就是用一个模型完成所有的感知、决策和执行,所以说白了端到端就是用大量的实测数据,去教会大模型如何安全驾驶。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那么,从BEV+transformer架构升级成端到端之后,奔驰的这套L2++系统好用吗?从今年8月初国内首次开启路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3个月,基本的城市NOA功能都可以实现,比如起步就能用,主辅路切换、进出环岛、U型调头、识别红绿灯、避让行人和自行车、无保护转弯、旁车博弈等等,基本覆盖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的智驾功能。

开启城市NOA之后,整套系统在城市道路中的驾驶风格,并没有刻意选择保守或者激进,比如在窄路面对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或者临停占道的机动车,系统的策略是进行合理避让,在安全距离内基本没有多余的避让动作,几乎是贴着障碍物通过,而小米SU7前不久在OTA1.4.0之后,同向避让的逻辑层面就存在停车等待或者主动降级问题,相比之下奔驰的这套系统明显是要更激进一些,而在面对错位路口,尤其是由于施工造成地面标线混乱的情况下,系统的决策就会变得偏保守,以礼让作为优先考虑,但基本的通行效率还是有一定的保证。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这次的测试车全程几乎没有几次接管的情况,之前雷军本人在北京亲自测试小米SU7城市NOA时,将近50公里出现了4次接管,而奔驰这边唯独出现的一次接管,是因为社会车辆突然加速加塞抢道,出于安全考虑驾驶员主动接管干预,多打半圈方向避开了被剐蹭风险,这类相对的极限场景其实考验了两件事,一个是系统会不会和驾驶员抢方向盘,另一个是超过安全距离系统是否会降级,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人工介入且接管力度较大时,整套系统的控车力度明显是有所减弱的,人驾和智驾之间的过渡相对丝滑。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但是,这套系统要说细节上拟人、舒适,其实也并非全部工况都能实现,比如当识别到路口由绿灯转为黄灯闪烁时,系统会综合前后车距、到路口的距离、加减速的乘坐舒适性等因素,优先选择不闯黄灯的策略,避免因路口抢行造成的交通事故隐患,不过从实际场景来看,这里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情况,会导致车辆并不是每次都能温柔刹停,比如当绿灯即将结束,前车紧急制动,而系统按照设定,路口会综合跟车距离、信号灯指令作出判断,所以在还未出现黄灯前车就制动的情况下,系统同样会大脚制动,此时明显影响到驾乘舒适性。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同样,在处理鬼探头的情况时,系统的执行逻辑不是减速绕行,而是以紧急制动为主,通过实测片段就可以清楚看到,制动下前悬弹簧行程被大量压缩,刹车点头情况明显,如此一来,有关奔驰的这套端到端智驾效果,基本可以出一波结论了,接管率比现阶段的小米更低,市区复杂路口通行效率有保证,但是在舒适性细节仍有一些优化的空间,当然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毕竟端到端的数据迭代速度已经可以实现周更级,所以关于这套智驾系统的舒适性的表现,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后续版本的表现。

摆脱高精地图后,水平能排智驾第一梯队?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奔驰用的这套端到端智驾系统,其实就是Momenta提供的技术方案,但是研发调教都是奔驰自己团队完成的,从硬件水平来看,除了没有用到激光雷达之外,芯片用到了英伟达orin Drive,单颗算力254TOPS,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用的也是这款芯片,不过,在外部感知硬件的性能上,可能会产生些区别,比如,小鹏在AI鹰眼智驾搭载了Lofic摄像头,可以识别大光比场景,小米则通过BEV变焦技术,可以更好的掌握探测精度,不过结合前面提到的整体效果来看,奔驰的端到端智驾表现,基本上都能实现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的大多数功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套系统的水平几乎是在智驾第一梯队的。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目前比较主流的几个智驾代表性方案,是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3.0、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的E2E+VLM,小鹏的XNGP在全面切换到AI纯视觉路线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所以参考价值比较高的,还是华为和理想采用的这两类技术,那么,奔驰端到端和他们比,有多少差距呢?

先来简单复盘一下这两条技术方案,首先,华为在ADS前两个版本中,一直是把BEV网络单独拿出的,而进化到3.0版本之后,BEV网络被融到了GOD网络之中,同时把负责决策规划的PDP网络也加了进去,形成了GOD一张大网的概念,这个逻辑其实就是和前面提到的特斯拉one model形态类似,只不过在硬件感知端,需要一颗192线束的激光雷达做实时扫图,这也是这套系统的立足根本,4D毫米波雷达通过强回波来构建三维立体数据,所以在数据层面,这两套硬件基本不会出现错判或漏判,小体积和不规则障碍物也能准确捕捉到,PDP网络算是针对无数未知case场景的兜底安全机制,总之,这套系统基本是非常靠近未来L3级的技术了。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其次,小米和理想用的E2E+VLM,本质上还是需要BEV给障碍物作数据立体坐标,大模型经过训练给出相应的处理决策,VLM主要是用来分析复杂场景,这也可以把E2E和VLM看作成一套快系统和一套慢系统,和小米汽车稍有不同的是,理想还用上一个叫云端世界的模型,这其实就是一套复杂记录并分析黑盒子场景的数据库,经过无数条未知场景的构建分析后,再把自主训练后的数据传给大模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和华为的PDP网络作用有些类似,都是兜底安全的机制。

有华为90%能力,奔驰推进无图NOA,证明智能驾驶并不难?


‌‌对比下来,奔驰的端到端智驾,就没有前面提到的PDP和云端世界模型了,兜底安全机制的反而是传统的规则算法,这个该怎么理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关于智能机器人的电影中,机器人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自我学习,甚至都进化到了具备像人类的“意识形态”,但是最底层的规则算法,是一串“不能伤害人类”的代码,如此一来,奔驰的这套智驾系统,在遇到从未见过的未知复杂场景时,很有可能就会出现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的早期智驾效果,也就是出于安全的第一性考虑,主动降级、通行效率变低这类问题都可能会出现,解决的办法只有达到一定的数据量和训练学习,所以针对未知的复杂场景,华为、理想这类有云端数据库的智驾方案,迭代能力和周期可能会更强更快一些。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2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