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NAT-CES 2024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在美丽的昆山隆重开幕。
本次交流会得到了昆山开发区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丽艳、昆山市政协主席管凤良、昆山市副市长,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秦微晰、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姝等政府领导亲临开幕式现场。
与此同时,众多汽车行业的重量级人物到场。他们包括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彭原璞、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谢伟、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科学家办公室主任李红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采购执行总监王厅 、阿维塔科技副总裁雍军 、吉利集团中央采购副总经理:崔立、岚图汽车高级总监罗志浩、北京现代董事长吴周涛、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采埃孚亚太区销售及客户发展高级副总裁许欢平、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 宋阳 、东来涂料董事长、总经理:朱倧敏。他们到来,再次印证此次活动无疑成为了年度最受关注的盛会。
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致辞
首先,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开幕致辞;“要强产品、强质量、强服务、强价值、强品牌、强法制、强公平”的理念,并呼吁业界共同努力,找到一个质量和,以及和远期的平衡点。他的话语激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和思考,为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昆山市副市长,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秦微晰
作为东道主,昆山市副市长,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秦微晰致辞中对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昆山在汽车产业方面的成绩。他提到,昆山一直致力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拥有近300亿的汽车零部件及汽车产业产值,以及1500多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业务)。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为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开幕式后,今天上午的行业专场,主题演讲围绕“当下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新汽车技术合作现状和供应链发展问题与展望”展开,5位来自主机厂企业领导,围绕“汽车供应链垂直整合:边界与未来”的话题,从主机厂角度分享了自己观点。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认为,世界科技创新的范式已经发生重大的变革,其中两个重大的影响在汽车行业得以体现:一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力、对未来的体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将对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二是低碳和零碳技术也深深渗透到汽车行业。这两大汽车科技创新范式的变革,对汽车行业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空前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我们理解世界、与世界交互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站在新汽车的新维度来重构汽车,解构传统汽车的结构方式、生态体系,重构新汽车新的整零关系、新的生态。在不忘老朋友的同时,还要结交更多的新朋友,让新汽车的生态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发展。所以,一方面,整车厂要重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集成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加开放、包容地拥抱产业的新生态,这样才可以行稳致远。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谢伟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谢伟对汽车行业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在的合作模式正变得更加开放多样化。汽车行业在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甚至卷老板的非理性竞争状态下,做到从封闭到开放、从合作到共创,一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样能做好的问题。新形势下汽车企业合作模式将更加多样,包括产业联盟、交叉持股、产品代工、品牌共创等,还包括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垂直整合,减少交易成本。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科学家办公室主任李红建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科学家办公室主任李红建认为汽车产业生态进入平衡与突破的全新时代,这不仅是车企的进步,也是新能源社会同步的进步。从汽车的角度来说,原来称为“动力、智能、车身、底盘”的这些词,虽从表面上来看都还存在,但其属性底层都在发生变化;从新能源社会的角度来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都在做出呼应。而对车企来说,汽车和社会的链接就是能源的转换和技术的转换。
他觉得,车企要形成自己能源的硬实力,同时,也要形成安全的软实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些其他的能力,包括大系统的集成能力、大总成的制造能力、零部件的供应能力、芯片的设计能力、设施的服务能力。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
“供应链也是“共赢链”,供应链致胜就是整个国家产业体系的致胜。”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在演讲中讲到。他觉得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链企业,都要携手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响应的速度,打造更加融合、高效协同的关系,持续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共享资源、分担风险、协同作战的方式形成合力,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协同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方针,真正提升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采购执行总监王厅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采购执行总监王厅演讲中指出,为了满足用户对质量的新要求,主机厂需要质量控制能力强的供应链;为了共同打赢市场的价格战,需要垂直整合能力强的供应链;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新需求,需要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供应链;为了响应日益复杂的交付变化,需要全球化布局的协同供应链;为了实现长期主义的战略目标,需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面对市场变局,唯有全链协同,与胜者为伍,不断向极致挑战。
紧随主题演讲的精彩呈现,活动转入了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圆桌论坛阶段。此次论坛汇聚了五位来自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的企业界代表,他们在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轩辕之学校长贾可博士的主持下,就“汽车供应链的垂直整合:界定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激烈辩论。
下午的专业专场分别为动力系统专场、底盘系统专场、智能驾驶专场和智能座舱专场。
在猕猴桃会场举办的是动力系统专场、底盘系统专场,圆桌讨论话题分别为“汽车驱动路线演变与格局”和“跨域融合底盘技术现状与实现”。
在猕猴桃会场举办的是动力系统专场、底盘系统专场,圆桌讨论话题分别为“汽车驱动路线演变与格局”和“跨域融合底盘技术现状与实现”。
在西兰花会场举办的是智能驾驶专场和智能座舱专场,圆桌讨论话题分别为“智能驾驶技术产业生存之道”“智能座舱体验升级与瓶颈突破”。
从主会场提纲挈领的行业研判,再到分会场涵盖热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深入专业讨论,NAT-CES2024首日的探讨与激辩就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
同时,11月8日晚,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VIP晚宴暨轩辕之学铃轩3期官方画册颁发仪式在主会场隆重举行,众多行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铃轩3期官方画册的颁发,在温馨与回忆中结束了首日的所有活动。
正如轩辕之学校长所言:“轩辕之学是永不落幕的商学院,无论什么样的班,它的毕业只是开始的结束,而不是结束的开始或者是不是结束,没有结束。”
NAT-CES 2024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第二天议程仍然精彩,9日上午还将会有一场行业专场以及4场专业专场,更为重要的是,一年一度的铃轩奖盛典将在9日晚举行,将本次交流会再次推向高潮。
这是一台从键盘值上来说没短板的运动型轿跑车,领克10 EM-P,双叉臂悬架,5秒破百,标配4驱。
身为新能源“大魔王”的比亚迪公布了6月销量数据——单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增长11.9%。
在智能汽车的时代浪潮中,宝马集团再次引领行业风向,以全新理念重新定义智能驾驶的乐趣。近日,宝马正式推出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的整体性方案,凭借其独创的BMW驾控超级大脑和一系列划时代技术,宝马新世代车型不仅重塑了智能驾驶的标杆,更开启了人机交互的新纪元。
华为一直说自己不造车,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中却处处有华为的影子。不止有像是岚图、阿维塔这样采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独立品牌,华为更是打造了一个包含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的“鸿蒙智行”生态联盟,从设计到销售全都由华为一手包办,和华为自己造车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协同整体性方案
重磅官宣!比亚迪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
打牢地基再发力,东风本田的转折之战,要比别人来的更快更好?
长城汽车推出一项能拉满路人缘的新方案:“35+计划”即将开启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其SYNIOS™产品系列凭借全面且创新的产品组合——SYNIOS™ P1515/P2222/P2720系列LED产品,在汽车照明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华夏鸿蒙 智启新程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福州华夏汽车城国贸盛大启幕
3分钟,3大注意事项你必须知道。
全场景定制之王:盛达飞电动高尔夫球车重塑国产高端出行
7月5日,奇瑞正式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旗下设立星途、艾虎(艾瑞泽与瑞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由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挂帅统领。原星途国内业务事业部整体纳入该事业群体系,而捷途、iCAR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因市场定位与合作模式差异,仍保持独立运营。
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举行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
iCAR作为特约合作伙伴,携旗下明星车型iCAR V23惊艳亮相,以硬核实力诠释了“能打”基因。
东风本田本土化智电转型
相比丰田和日产,本田一直以技术先进、追求科技而著称。
《早懂车》获悉,比亚迪日前正式官宣,今年将与足球青训组织“海选未来”继续合作,助力中国足球少年勇敢追梦,一路向前。“海选未来”是前国脚、被誉为“中国太阳”的孙继海创办的,致力于寻找和培养具有潜力的足球少年,为中国足球的未来输送人才。此次合作,是比亚迪在足球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专注中......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辅助驾驶“强监管”政策落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发布、监管机构对违规企业的管理力度加大。多项举措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汽车行业正加速从“量”的扩张回归到聚焦“质”的发展,市场变革加剧,破局在即。
大家都没想到,BUG会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