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全球第六,想要被全球第二并购

全球第六,想要被全球第二并购

汽车商业评论 0浏览 2025-02-05 IP属地: 未知

撰文 / 周 洲

设计 / 琚 佳

来源 / 彭博社,路透社,金融时报,mining.com等

一场10年前的矿业并购案,现在又浮上水面。

2014年,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瑞士嘉能可公司 (Glencore Plc) 提出与全球第二大矿业巨头力拓集团 (Rio Tinto Group) 合并,但力拓在几天后就拒绝了。

最近的传闻是,2024年下半年,两家公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谈判。

这表明,在大型并购热潮席卷全球采矿业之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2014 年,当嘉能可发出要约之后,力拓马上就坚决拒绝了一项原本有望成为全球矿业史上最大的交易,由此引发了长达数月的公开争执,也暴露了两家公司巨大的文化差异。嘉能可彼时的CEO伊万·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 指责力拓误判了铁矿石市场,而力拓则批评嘉能可是短视者。

2024年,当嘉能可提出交易时,却遇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这一次,力拓愿意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场从去年秋季开始的数月磋商,双方只有少部分高管参与,有力拓首席执行官石道成 (Jakob Stausholm) 和嘉能可CEO加里·纳格尔 (Gary Nagle) ,一些知情人士说,也包括力拓董事长多米尼克·巴顿 (Dominic Barton) 。

知情人士称,尽管其股价下跌,嘉能可坚持要求高溢价。谁都不知道谈判结果如何。两家公司均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然而,力拓愿意进行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表明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嘉能可是全球第二大钴供应商。钴是电动汽车三元锂电池的正极原材料。

2022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马斯克为了保证电动车电池价格的稳定,自2021年起就收购嘉能可10%-20%的股权进行谈判,但最终双方并未达成协议,原因是特斯拉担心嘉能可占利润大头的煤炭业务与特斯拉的环境目标不相符,此外特斯拉也不愿意只获得嘉能可少数股权。

后来马斯克又称从未考虑过投资嘉能可,不过特斯拉在2020年称与嘉能可签有长期采购协议,后者每年大概为特斯拉供应6000吨左右的钴。

与此同时,力拓大概自2013年开始的收缩瘦身战略,已经夯实了资产负债表,2024年10月16日宣布斥资67亿美元收购阿根廷的阿卡迪姆锂业,被视为重启并购战局。

随着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等新产业对新金属的需求,全球矿业巨头们对铜、锂等资源的并购势头,越来越明朗。

抢夺铜矿

靠并购起家的嘉能可表示,愿意利用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的地位,尽可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嘉能可发言人表示:“正如我们一直所说,并购是我们擅长的事情,我们始终愿意进行能为公司增值的交易。”

与嘉能可对钱更感兴趣不同,力拓更注重实打实的优质矿产资源。

通过与嘉能可达成交易,在铜业务领域,力拓将受益于并购之后有更多的铜产量。

嘉能可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吨的铜,比力拓的产量高出40%。

但力拓对并购费用以及与这家瑞士公司的文化兼容性有顾虑。

“嘉能可是一家贸易商,运营资产只不过是他们用来交易的原材料资本来源。文化冲突会很严重。但只要价格合适,任何交易都可以完成。”力拓前财务主管、劳埃德银行董事总经理阿贝尔·马丁斯·亚历山大 (Abel Martins Alexandre) 表示。

例如,如果嘉能可拥有力拓的资产组合,他们可能会认为,通过交易力拓生产的原材料,能够比力拓单独做这件事赚更多的钱,因为不需要实体的金融衍生交易正是嘉能可的强项。

鉴于铜的需求将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AI数据中心等能源转型应用大幅增长,全球矿业公司开始抢夺铜矿,竞相扩大铜产量。

与此同时,矿商们对支付高额溢价持谨慎态度,因为这可能会给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并且激怒股东。

分析师表示,嘉能可的估值与同行相比较低,其股价在2024年下跌了 25%。力拓下跌了19%。

亚历山大表示,嘉能可的煤炭业务会被其他公司视为“毒丸”。

虽然大多数西方矿业公司已经出售了碳密集型化石燃料的资产,但嘉能可仍然是行业中的异类,过去几年反而积累了更多煤炭资产。

潮退潮起

力拓在2024年全球矿业公司市值中,以1017亿美元排名第二,与总部位于墨尔本的邻居、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2024年市值为1246亿美元)一样,成为仅有的两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矿业公司。

而嘉能可在2023年收购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失败后,市值为539亿美元,位居第六。

与必和必拓去年收购英美资源逻辑一样,力拓和嘉能可的合并以铜资产为中心。

必和必拓在南澳州的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

力拓与嘉能可的铜产量加起来可与必和必拓相媲美。嘉能可2024年的预期产量约为100万吨,而力拓的上限目标是72万吨。

力拓如果与嘉能可合并,将超越长期排名第一的必和必拓,后者的市值为1250亿美元。

全球矿业巨头之间有过多次并购尝试,嘉能可也不是第一次主动活跃。

2014 年,在嘉能可前首席执行官伊凡·格拉森伯格的领导下,其在以 900亿美元收购超达(Xstrata),为当时飞速发展的贸易业务增加庞大的矿业实体资产两年后,首次尝试与力拓合并,不过很快遭到对方拒绝。

嘉能可与超达的合并被视为是一次敌意收购,而非平等合并。在英美资源集团于2009年6月拒绝与超达合并之后,嘉能可抓住机会抄了底。

力拓最大一笔并购还要回溯到2007年,彼时该公司以380亿美元、65%的溢价收购了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结果随后几年,矿业进入下行周期,加拿大铝业公司为力拓带来了令人震惊的250亿美元的减记亏损,这成为力拓从扩张转为收缩保守的重要原因。

另一项迅速烟消云散的合并发生在2008年,当时必和必拓试图收购力拓。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都反对这笔交易,随着那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宗商品市场未能幸免,必和必拓最终放弃了这笔价值1160亿美元的交易。

在必和必拓2023年提出收购英美资源的方案出现后,嘉能可也在研究与英美资源集团的潜在合并机会。

嘉能可2023年以230亿美元收购泰克资源的尝试失败。泰克资源目前主要是一家铜矿开采商,市值为220亿美元。

一位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嘉能可希望与力拓重启谈判。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本·戴维斯(Ben Davis)表示,嘉能可一直都有收购战略,但近年来越来越依赖现金交易,反映出管理层认为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了。

一些机构股东表示,他们很高兴嘉能可或英美资源集团等公司能以30% 以上的溢价出售给更大的矿业公司,他们认为合并之后降低管理费用或在临近的矿山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然而,其他股东对矿业领域的大型并购持怀疑态度,认为高管们“不会突破界限,因为没有一个投资组合是完美的,总会有些资产比其他资产更受欢迎”,一位银行家表示。

“新石油”

矿业五巨头的财报在2024年上半年显示,未来铜将替代铁矿石成为矿业巨头们的利润来源。

纽约商品交易所铜价创下1150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一日内交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是道琼斯日平均交易额的两倍。当时,业界机构有过铜价还能在历史最高点上再涨50%的预测。

没过多久,狂热就结束了,到2024年底铜价几乎没有上涨。

这说明铜不是新的石油。

2024年,锂矿公司的股票都比较惨,电池金属生产商的市值排名也有所下降。

当前,碳酸锂正处于行业周期的底部,价格低迷,2024年10月下旬最低价格为7.15万元/吨。

但这并不妨碍巨头们对电动车电池的原材料金属充满了兴趣。

力拓重仓锂资源。

除了最新的阿卡迪姆锂业项目,力拓在阿根廷有Rincon锂矿项目,在塞尔维亚的贾达尔(Jadar)锂矿去年获得一线生机,该项目是否能够投产尚存争议,就像锂的前景一样。

2024年铜产量目标超过100万吨的全球前五大矿业公司中,排名第四的紫金矿业公司似乎坚信,在动荡起伏的市场中,多元化是成功的关键。

紫金矿业在1月7日宣布,于刚果(金)开发的首个锂矿勘探项目——马诺诺(Manono)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

该公司堪称是中国矿业界的并购之王,它最新的并购目标是另外一家市值超480亿元的藏格矿业公司,后者以钾盐、锂、铜资源为主要业务。

这也是2025年A股第一起并购。如果并购完成,将有助于紫金矿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锂生产商之一。

和中国一样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印度,正在阿根廷寻找锂矿投资项目。

印度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莫迪政府已经确定了包括锂在内的30 种关键矿产,用于推动清洁能源使用。也因此,印度正从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等资源丰富的国家获取关键矿产。

“印度有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许多汽车转变为电动汽车。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30%的汽车转换为电动汽车。”印度驻阿根廷大使迪乃什·巴提亚(Dinesh Bhatia)称。

印度国有企业 Khanij Bidesh India Ltd (KABIL) 和印度煤炭公司以及私营公司 Greenko 已经在阿根廷西北部与智利接壤的卡塔马卡省勘探锂矿。

至于曾经火热的钴业市场,则由于价格低迷,没能像前述的铜、锂这么抢手。

这是由于全球最大的钴矿公司洛阳钼业2024年生产了创纪录的114165吨钴。

钴是生产从电动汽车电池到航空合金等多种工业产品的原材料。

在旗下两座非洲矿山增产后,洛阳钼业在2025年给出了10 万—12万吨的钴产量指导。

洛阳钼业钴产量的提高可能会进一步给这种电池金属材料的价格带来压力,其在2024年前九个月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产量指导,给市场带来了冲击,令钴价处在2016 年以来最低水平,比如硫酸钴的年内最低价为2.63万元/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量采用了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该公司曾在2024年11月称,钴在电动汽车转型中的作用正在缩小。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1粉丝    6049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