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传福宣布“油电同速时代正式到来”时,李斌或许正凝视着蔚来3172座换电站的庞大网络,思考着一个残酷的问题:重金打造的护城河,即将在超充技术的浪潮中土崩瓦解?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用一场发布会撼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兆瓦闪充”技术将充电效率推向“1秒2公里,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新巅峰,直接对标燃油车加油速度。这一突破不仅让“充电焦虑”成为历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此背景下,蔚来苦心经营多年的换电体系亦变得岌岌可危。
先来了解一下比亚迪发布会的信息。本次发布会主题为“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发布会主角超级e平台以三个“1000”重构行业标准,所谓的三个“1000”即1000V全域高压架构、1000A充电电流、1兆瓦(1000kW)充电功率,配合10C充电倍率,克将充电速度提升至“1秒充2公里”。根据发布会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汉L EV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407公里续航,补能效率基本与燃油车持平。
更绝的是,比亚迪宣布将在全国建4000座兆瓦闪充站,并通过“双枪充电”“智能升压”技术兼容现有充电桩,构建全场景快充生态。
据了解,超级e平台首次将电池、电机、电源等核心部件全面升级至1000V电压等级,突破行业普遍采用的800V上限。这种“全域千伏”设计不仅降低线束损耗30%,更通过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将电压耐受值提升至1500V,为兆瓦级快充奠定物理基础。
其次,大家期待已久的“二代刀片”在这场发布会上终于亮相,比亚迪官方将其命名为“闪充电池”。其长度从960mm缩短至450mm,通过蜂窝状电极排列降低内阻50%,配合超高速离子通道设计,实现1000A电流的稳定输入。这一改变让电池峰值温度下降15℃,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彻底打破“快充伤电池”的行业魔咒。
此外,本次发布会的技术展示远不止于电池,同步登场的还有1500V车规级SiC功率芯片,30511rpm转的电机等等。其中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以“超跑级”性能改写电动车定义——最高功率580kW、功率密度16.4kW/kg,极速突破300km/h。单电机功率超保时捷911 GT3的4.0L V6发动机(386kW),基本上相当于两台特斯拉Model S Plaid电机(单台350kW)的叠加!
目前来看,当新能源充电时间进入"个位数分钟"时代,燃油车的最后优势已然瓦解,与此同时,超充站亦又被边缘话的风险。
自2018年首座换电站落地以来,蔚来累计投入超60亿元建成3172座换电站,覆盖全国90%高速服务区,并拉拢一汽、长安等车企组建“换电联盟”。然而,这座千亿帝国的商业逻辑正面临严峻挑战:单站日均服务量仅36单,远低于50-60单的盈亏平衡点,2024年能源服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2.99%,亏损却高达6.72亿元。
尽管累计亏损超千亿,蔚来仍展现出惊人的融资能力——2023年获中东资本33亿美元注资,2024年9月底,安徽国资再投33亿,2025年2月底,安徽国资再次追加28亿,近日又再获宁德时代25亿元战略投资。但这种“输血式生存”难以持续:2024年三季度单季亏损153亿元,现金消耗速率达每日1.7亿元,投资人耐心正逼近极限。
蔚来不仅面临断奶风险,而且还在慢慢失去翻盘的希望。当比亚迪的闪充技术实现“充电即换电”时,蔚来的核心优势荡然无存。数据显示,蔚来第三代换电站单次换电耗时4分30秒,与比亚迪5分钟快充效率相当,但前者需承担电池折旧、物流调度、电站运营等隐性成本。同时,比亚迪已构建从芯片、电池到充电网络的全产业链闭环,兆瓦闪充技术更将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也许,当蔚来的4000座闪充站建成时,其换电网络或将沦为“时代的纪念碑”。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蔚来与比亚迪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蔚来试图用资本堆砌护城河,而比亚迪用物理定律改写游戏规则。当王传福宣布“2025年合资车企份额将跌至10%”时,李斌或许正在计算,蔚来账上的422亿元,能否支撑到换电模式被超充彻底取代的那天?答案或许藏在两个数据中,即比亚迪市值7年来首次超越宁德时代达1.16万亿元,而蔚来港股2024年年内跌幅高达52.7%。车叔认为,这场“油电同速”的革命,终将证明一个真理,即在汽车工业的马拉松中,技术厚度远比资本故事更有生命力。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全球车企财报透视:数据背后的真相与启示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