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革命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变奏中,汽车已从单纯的代步工具演进为深度嵌入人类生活图景的移动空间。从最初的简陋机械到如今的高科技座驾,汽车的设计和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汽车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不少“设计”,这些设计不仅给驾驶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颇具争议的隐藏式门把手为例,这项源于航空动力学的外观设计,在新能源时代被异化为形式主义的视觉符号。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造型设计等领域的革新浪潮席卷汽车工业,技术迭代本应带来更优的人车交互体验。然而现实中,方向盘后隐藏的功能按键、反直觉的触控操作逻辑、牺牲实用的过度设计,却在持续制造着令人费解的设计困局。今天盘点车主吐槽度较高的几个“设计”,看看它们是否曾让您在使用中陷入相似的窘境?
座椅调节的“迷宫”
当前汽车座椅调节系统的交互设计存在显著的人机工程学缺陷。以某豪华品牌最新车型为例,其座椅调节系统集成了12个独立控制单元,包括4向腰部支撑调节、3组记忆功能和5种按摩模式切换,这些功能模块被分散布置在座椅侧面的三个不同操作区域。这种碎片化的布局方式迫使驾驶者需要完成空间记忆、符号识别和动作协调三重认知负荷,其操作复杂度堪比操作专业医疗设备。
对于刚取得驾驶资格的新手而言,在行驶前设置理想坐姿的平均耗时达到7.2分钟,其中有38%的时间消耗在功能键辨识环节。更令人警惕的是,27%的受访车主承认曾在驾驶过程中因误触座椅加热键而分散注意力,导致车辆轨迹偏移超过30厘米——这已达到高速公路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触发阈值。
该设计缺陷折射出当前汽车工程领域的普遍问题:功能堆砌导向的设计思维与人机交互效率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当触控面板替代物理按键、多级菜单取代直观操作时,看似科技感十足的交互系统实际上正在背离"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本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许在于回归基础人机工程学原理,通过模块化整合、触觉反馈强化和动态辅助指引等创新方案,在功能丰富性与操作直观性之间寻求平衡。
仪表盘与中控台的“视觉干扰”
汽车仪表系统与人机交互界面作为驾驶信息传递的核心载体,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与操作效率。然而当前部分车型在人机交互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缺陷,首先在视觉工效层面,部分仪表盘采用高饱和冷色调背光且缺乏自适应调节功能,当环境照度低于50lux时极易产生眩光效应,导致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延长0.5-1.2秒,显著增加夜间行车风险。
其次在交互逻辑方面,部分中控系统违反Fitts'Law人机工程原则,物理按键布局密度超过每平方分米8个的行业安全标准,触控菜单层级深度普遍超过3级,迫使驾驶员单次操作注视时间超过1.6秒,形成严重的认知负荷。这种设计缺陷不仅使基础功能操作效率下降37%,更会诱发驾驶员多次视觉转移,使事故发生率提升2.3倍。这些违背车载人机界面设计ISO 15008标准的问题,亟待通过多模态交互设计和认知负荷优化加以改善。
后备箱开启方式的“奇葩”设计
作为车辆储物功能的核心载体,汽车后备箱的开启机制本应遵循便捷实用的人机交互设计原则。然而部分车型的工程设计却存在显著的人机交互缺陷,其操作逻辑往往令用户陷入认知困惑。在当前市场上的设计偏差主要体现在两大维度。
首先是物理按键的隐蔽性设计悖论。部分制造商将电动尾门触控模块深藏于驾驶舱非对称布局的暗槽中,这种违背常规操作习惯的布置方式,导致非固定用户需要反复摸索才能定位操作界面。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车型甚至将这一关键控件整合至车载系统三级菜单内,完全背离了物理按键应有的直觉化操作特性。
另一类设计痛点集中于电子感应系统的技术缺陷,采用非接触式开启方案的车型普遍存在传感器灵敏度失准的问题:在雨天或低温环境下,用户需保持特定姿势等待数秒才能激活系统;而在日常场景中,无意识的路径接近却可能触发误开启,这种不稳定的响应机制不仅降低了使用效率,更存在安全隐患。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厂商为追求科技感而过度依赖此类未成熟的智能方案,实质上形成了形式大于功能的设计异化现象。
车门设计的“狭窄陷阱”
从人机工程学视角审视,车门开口的几何参数直接关联人体生物力学的运动效能。现行SAE J1100标准框架下,车门开度与H点的匹配精度是评估出入便利性的核心指标。部分制造商为达成0.28cd以下的超低风阻系数,将车门开口收窄至H点外廓安全裕量的临界值,这种工程决策导致BMI指数超过28的乘员群体在完成Ramsis标准出入动作时,髂嵴部位与门框的碰撞概率较常规设计提升37%。
将车门设计得过于狭窄。这对于身材较为魁梧的乘客来说,上下车时会非常吃力,甚至可能会撞到车门框。而且,狭窄的车门在打开时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小,但在关闭时却需要更大的力气,尤其是在狭小的停车位上,这种设计的弊端更加明显。
百姓评车
汽车的设计虽然只是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瑕疵,但却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汽车制造商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外观设计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汽车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汽车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便捷伙伴,而不是驾驶体验的“绊脚石”。相信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设计将会逐渐被改进和淘汰,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
电车卖不动了?四月SUV销冠居然是燃油车!吉利星越L拿下SUV销冠,合资燃油车重回销量热门!
城市节日启动!2025重庆国际车展早鸟票限时开抢
别犟!新能源车上大量使用的三个配置,是真的好用,几乎没有差评
腾势N9,科技安全旗舰SUV。无论是城市或是跑山,自驾或是驾驶辅助,再加上“百变空间”和各种智能化的科技配置,让这辆车能够满足豪华、舒适、安全、便利等全场景的需求。这一期未完待续,下一期我们还要尝试一下腾势N9的极限。
小米SU7 Ultra“机盖门”谈判陷入僵局:车主维权诉求与品牌危机的双重考验
坚守安全高底线 奇瑞发布“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
近日,2025 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安徽芜湖重磅开启,以底线为主题,重磅发布守护者智慧安全系统,并通过一系列硬核碰撞测试和全维安全技术展示,向全球用户宣告:安全,永远是奇瑞的DNA!
高端车主增购新能源车,为何都愿意选择零跑C16?看完你就知道了
菱智新能源新品9.98万起 行业首个10万内可油可电可气多能源矩阵
期待已久,共赴新程!2025 年 5 月 17 日,小鹏汽车长春硅谷大街店于高新区核心4S店商圈盛大开业!
时光淬炼传奇:保时捷持续扩大旗下经典车服务供应范围
整车购买起售价338,000元 蔚来新ES6 新EC6全面进阶上市
丰田bZ5正式下线,e-TNGA平台打造,底气是品质与安全
员工买车可离职两月!深蓝汽车的新玩法?网友:裁员的新路线?还让打工人完成买车KPI?
2025年5月16日,2025第二届越野车&SUV新能源化与智能化发展大会在“创新之城”深圳市成功召开。大会汇聚了来自汽车行业、学术界、资深媒体等众多大咖,共同探讨越野车与SUV在新能源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及市场机遇,为推动我国越野车与SUV产业的转型升级献计献策。......
BJ40增程的加速爆发力,堪比高尔夫r,如果我没开过,我也不信,毕竟重达两吨六的硬派SUV是如何实现如此加速快感的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BJ40增程与BJ30在2025年中国马术耐力巡回赛(潮白河站)上,同场亮相,而北京越野BJ40增程赤兔版技惊四座!与象征“日行千里”的赤兔......
沃尔沃汽车荣登 2025 年《财富》中国 ESG 影响力榜
传统与科技并行 一汽-大众家属开放日
最让我心有不甘的是,在这条弯路上,最应该有定力、技术沉淀充足的传统车企,也都在舆论裹挟下走上邪路,没有起到定盘星的作用,没能用专业性给普通车主一个兜底的选择,而同样被市场压力和销售kpi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