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52.3万辆之后,上汽大众进入“向内生长”阶段

52.3万辆之后,上汽大众进入“向内生长”阶段

每日车讯 1465浏览 2025-07-02 IP属地: 未知

在内卷最深的2025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交出了一份同比增长2.3%、终端销量52.3万辆的答卷。数据之下,藏着的是一个更深层的信号:这家老牌合资品牌,不靠一波降价抢销量,而是靠产品的持续迭代、技术的逐步落地、品牌的重新定位,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也在为未来的增长口构建底层逻辑。

如果说2024年成都车展的“一口价”打法是上汽大众的破局之举,那2025年上半年,就是它在产品、技术、品牌三端,全面回归长期主义的“深耕阶段”。


油电同频不是“左右互搏”,而是“各自有招”

在电动化方向上犹豫不决的合资品牌不少,但上汽大众的“油电同进”,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油车和电车各有节奏、各有打法。

燃油市场上,朗逸、帕萨特、途观、途岳四大主力车型合计卖出超41万辆,占上汽大众整体销量将近八成,依旧是合资体系里最有底气的防线。尤其朗逸,半年13.7万辆的成绩,继续稳居10万元级家轿的第一梯队。

这种稳定不是靠惯性,而是上汽大众对“性价比”的再定义:价格合理只是基础,关键还要品质在线、配置对路、用着顺手。

更关键的是,6月终端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已经不是简单的阶段性“好看数据”,更像是市场在给这套“油电双线”打法一个正向反馈:燃油车依旧有强需求,纯电产品也开始被主流用户接纳。

新能源方面,ID.3和ID.4 X正逐步加快产品节奏,尤其ID.3推出“聪明款”“GTX套件版”等多种新版本,直面年轻化、场景化需求,走的是快速试错、快速应对的打法。这两款车还双双拿下“一级能效”认证,不再只是“电动标签”的代表,而是技术效率和市场接受度同步提升的标志。


从堆料到选配,智能化转向“用得上的才重要”

智能化是今年车市的关键词,但也最容易“跑偏”。不少品牌陷入“炫技”思维,功能越堆越多,用户却发现日常真正会用的,可能就那么三五个。

上汽大众的做法更像是“实用派”:不搞噱头,只专注把用户真正在意的体验细节打磨到位。比如途昂Pro,强调的是在城市通勤、高速长途等典型使用场景下,辅助驾驶系统能不能真正减轻驾驶负担。不是追求无人驾驶的未来概念,而是提升现阶段的实际舒适度和便利性。

此外,凌渡L的年轻化进阶、朗逸Pro的智能化补强,也让传统车型的焕新更具活力。在这一轮智能化浪潮中,“油车变聪明”不再是无解命题,而正在成为合资品牌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杠杆。

双奥迪上线,上汽大众品牌“上探”

相比一汽奥迪,上汽奥迪这些年始终较为低调。但2025年,它终于不打算再做“影子选手”。

A5L Sportback是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在豪华B级车市场打出了“智能+豪华”的组合牌;而纯电的E5 Sportback,无论是造型、架构还是交互系统,整体气质更像“新势力出品的奥迪”,而非“传统奥迪造的电动车”。

大众品牌负责走量,奥迪品牌正在承担上探角色。这一“打底+抬头”的双品牌格局,也让上汽大众的产品结构从“够广”开始向“够高”发展。


写在最后:

过去三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关键词是“保”;而现在开始变成了“进”。上汽大众的2025上半年,不再是“守基本盘”,而是有步骤地铺新线、拓新局:油电双线并行、智能化稳步落地、豪华品牌开始提速,背后是一套体系力的协同发力。

这不是为了一时的“漂亮数据”,而是试图在合资2.0时代,用更深的结构调整,为品牌留住第二成长曲线的空间。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每日车讯 7293粉丝    3346作品 关注 购车的教科书;用车的百科全书;行业人士的每日必读。
推荐作者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