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美国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创立首个新车评价规程(NCAP)以来,全球各地已经陆续组建了十余个正规的汽车碰撞测试机构,它们遍布欧美日韩、拉丁美洲、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度等地,其中也包括中国中汽研的C-NCAP和中保研的C-IASI。
不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碰撞测试标准,几乎都不一样,每一家机构都会根据当地汽车市场的现状,来制定具体的测试标准,所以同样一款车,在一个机构获得好评,在另一个机构就可能不及格。
近两年刚组建并声名鹊起的中保研,就给多年来“平静祥和”的汽车产业带来了一记又一记重锤。对比之下,C-NCAP则进一步坐实了“五星批发部”的称号。不过,我们知道中保研的测试标准更严格,但是和C-NCAP相比,到底严格在哪里?而和国外其它地区的NCAP机构相比,C-NCAP的标准到底位于哪个高度?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拿硬核的干货,带大家看看全球各地的碰撞测试机构,到底有什么区别。
碰撞测试机构发展简史
目前国外知名度最高的两个碰撞测试机构,分别为美国的IIHS以及欧洲的E-NCAP。两家机构的性质不同,IIHS是由多家保险公司出资组建,而E-NCAP则是由欧盟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支持,虽然背景不同,但它们各自代表了美国和欧洲最严格、最权威的测试标准。而IIHS和E-NCAP,在国内基本可以对应中保研的C-IASI和中汽研的C-NCAP。
实际上,类似美国IIHS的机构,目前全球各地也只有中国C-IASI一家,而NCAP体系,却涵盖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印度、拉丁美洲和中国各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欧洲的E-NCAP,但是实际上,欧洲并不是NCAP体系里最早成立的,甚至不是前三个。
第一个组建NCAP体系的,是美国的NHTSA,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该机构于1979年进行了首次正规的标准正面碰撞测试,时速为56km/h;
第二个组建NCAP体系的,是澳大利亚,名称为ANCAP,成立于1993年,地址位于澳大利亚堪培拉,测试成绩可用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虽然早在1959年就成立,但是首次发布汽车碰撞测试评级,却是在1995年才开始;
NCAP体系第三个测试机构,是日本的JNCAP,组建于1995年,位于日本东京;
到了1996年,欧洲的E-NCAP才正式组建,设立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9年,韩国在首尔成立KNCAP;
2006年,中国中汽研组建的C-NCAP在天津成立;
2010年,针对拉丁美洲的测试机构——Latin NCAP成立,地址位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
2011年,针对东南亚市场的东盟新车评价规程——ASEAN NCAP成立,地址位于马来西亚Kajang;
2011年,一个名为Global NCAP的测试机构在英国伦敦成立,虽然它有全球(Global)的名号,针对的却主要是印度市场的车型;
2015年,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起组建的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成立,2018年,C-IASI首批碰撞测试结果公布。
以上,就是全球各地主要汽车碰撞测试机构的发展简史,其中除了澳大利亚的ANCAP在2018年开始完全采用欧洲E-NCAP测试标准之外,其余的测试机构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测试标准。它们的差异具体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
全球各地碰撞测试,标准差距有多大?
目前全球各国及地区,除了美国IIHS和中国C-IASI属于保险公司联盟组建之外,新车碰撞测试机构大多属于NCAP体系内,比较正规的一共有11个(澳大利亚的ANCAP已经融入欧洲E-NCAP标准内),涉及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东盟、拉丁美洲、印度及俄罗斯等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机构的标准,每年或者每几年都会进行调整,本表格统计的标准,主要以2018年左右的时间点为主。
各机构主要测试的项目,包括100%正面碰撞、40%重叠正面碰撞、25%小范围重叠碰撞、侧面车-车碰撞以及侧面柱碰撞五大项。这些测试项目,并非所有机构都会进行,而且各个项目的测试标准,例如测试车的碰撞速度、壁障滑动车(滑车)的碰撞速度及重量,都有所不同,速度越高、重量越大,则测试标准越严格。
各国测试机构的测试项目及标准,我们先看看发达国家和地区:
由此可见,目前各国测试标准最严格的,是美国IIHS、U.S. NCAP和欧洲的E-NCAP,其中IIHS是首先引入25%小范围重叠碰撞测试的机构,也就是去年让大众帕萨特在中保研颜面尽失的那个项目,目前进行此项常规测试的机构,只有美国IIHS和中国C-IASI。
虽然没有25%重叠碰撞,U.S. NCAP和E-NCAP的标准也并不低,两者都设立了侧面柱碰撞的项目,对于车辆侧面防护能力的测试,都比普通侧面车-车碰撞要更加严苛。
日本、韩国的NCAP测试机构,有着比较多的碰撞测试项目,相比之下,韩国KNCAP的标准还比日本JNCAP要高一些,它的侧碰撞滑车的重量为1300kg,与E-NCAP相同,而日本的侧碰撞滑车重量只有950kg。此外,KNCAP还比JNCAP多了侧面柱碰撞和防翻滚测试。
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
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测试标准,相比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对于车企是否愿意在安全性上投入更多成本,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不过,这并不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测试标准,一定低于发达国家。
以上图为例,不管是中保研的C-IASI还是中汽研的C-NCAP,在发展中国家的碰撞测试标准中,都位于前列。其中最严苛的,也正是中保研的C-IASI,碰撞测试项目虽然只有25%重叠碰撞和侧面碰撞,但标准却并不低,因为这两项都完全采纳了美国IIHS的测试标准,同时也引入了美国IIHS的特色项目——车顶强度测试。
而中国C-NCAP在2018年测试标准升级后,严苛度大幅增加,已经基本和E-NCAP的测试标准看齐,同时在AEB主动刹车等主动安全的测试评估上,引入了更完善的系统。不过,C-NCAP依然没有25%小范围重叠配置和侧面柱碰撞,同时也缺乏对于防翻滚和车顶强度的测试。
不过放在发展中国家来看,2018年版之后C-NCAP的测试标准,其实是遥遥领先的。
东盟ASEAN NCAP的常规碰撞测试,只有40%重叠正面碰撞和侧碰撞测试,其中侧碰撞的壁障滑车的重量,只有950kg,远低于C-NCAP的1400kg。
拉丁美洲Latin NCAP,碰撞测试项目只有40%重叠正面碰撞和侧面柱碰撞两项,其中柱碰撞的速度远低于美国、欧洲和韩国32km/h的标准,只有20km/h。
而为印度设立的BNVSAP机构,碰撞测试只有40%重叠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而且两个项目的速度和重量标准,都是目前最低的。
而测试项目最单一的,是俄罗斯的ARCAP机构,碰撞测试仅仅有40%重叠正面碰撞一项,侧面碰撞项目完全缺失。正因如此,这个机构能颁布的最高的安全评级,只有四星。
由此可以看出,和欧美以及国内中保研的测试相比,C-NCAP在最严苛的项目上依然有差距,但是整体已经非常逼近欧洲E-NCAP的测试标准。而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C-NCAP的测试标准实际上是领先很多的。
这是否意味着C-NCAP的成绩和中保研C-IASI一样,都值得信赖呢?这就是另外一码事了。所有的测试,都是由人来进行,而有人为操作的地方,就有被人为操纵的潜在可能。
因地制宜,各地测试机构的特色项目
实际上,每个地区的安全碰撞测试,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一方面要看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车企整体的安全技术状况,来决定测试标准的严苛程度,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测试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各地交通环境也有所不同,当地测试机构也会根据各自现实状况,来制定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测试项目。
首先,是偏爱皮卡和SUV的美国,这两种车型相比轿车,都有更高的翻车风险,所以美国IIHS就制定了车顶静压测试,用来判定车辆在发生翻车后、车顶对于乘客的保护性能。美国NHTSA的测试项目,也包括了车辆防翻滚性能评估,会针对车辆的静态属性进行评估,同时也会通过动态测试来检验车型防止翻滚的性能。
而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环境的一个特点,是摩托车比例非常高,在所有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与摩托车相关的占比,就高达51%。所以针对东盟国家的ASEAN NCAP,就在常规的汽车碰撞测试项目之外,还加入了对于摩托车安全性能的评估。
而对于安全理念很先进的欧洲,很早就提出了“没有碰撞才最安全”的理念,所以早在2014年,就率先引入了AEB主动刹车系统的评测项目。而这个项目,很快也在全球其它地区得到普及。
车企都是逐利的,决定一个地区的汽车产品是否安全,靠的不是车企的自觉与“良心”,而是监管法规。正如美国IIHS在引入25%小范围碰撞测试之后,多家车企为了应试,加强了驾驶侧的碰撞强度,却没有同时改进副驾驶侧,直到IIHS突击检查副驾驶侧,才把一大批车企暴露了出来。
如今,帕萨特在中保研惨获差评,厂家转而向C-NCAP申请测试,成为全国范围备受关注的一次安全测试事件,同时也让之前不了解、不关心碰撞测试的消费者,也真正理解了当下国内汽车安全监管机构的大体现状。
帕萨特C-NCAP的测试成绩尚未公布,但大概率或获得比中保研优秀很多的成绩,届时这个成绩有什么意义,能否为帕萨特洗刷“耻辱”,就等成绩出来之后,我们再详细分析吧。
————— END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三菱汽车百花齐放的时代中,诞生了一款极其独特且具有纪念意义的小型越野车——帕杰罗Jr. Flying Pug。这款车型不仅体现了三菱在那个时代敢于创新的设计理念,更是日本汽车文化与英式复古风格完美融合的经典代表作。
兼顾舒适与续航!2025款钇为3以领先空调系统破解纯电车困局
带金毛出游时,后备箱地台高度多高?狗子跳得上去吗?
1991年,雪佛兰推出了第四代Caprice,标志着这款经典全尺寸轿车历史上最大胆的一次设计变革。经过多年的沉寂,雪佛兰决定为Caprice注入全新的设计语言,采用了更加圆润流畅的外观造型,彻底摆脱了此前方正硬朗的设计风格。然而,这一激进的变化也引发了极大争议,消费者对这种泡泡车......
2025年7月29日,广汽传祺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时刻——传祺MPV家族第80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中国品牌豪华MPV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8月1日,“新央企 新深蓝”首款上新车型——深蓝S05全球超长续航版正式登场,包含620Plus纯电版、620Max纯电版与620Ultra纯电版三款车型。
全链路降本增效:统一新能源工程机械一站式方案重塑行业价值
后排对坐模式实用吗?真实露营体验如何?想买它当露营车
家人们快看过来呀!星途星纪元 E05 官图曝光 这波操作直接封神了!
在一起 共守护 奇瑞守护者安全联盟AED急救培训 #奇瑞给村超最热烈的守护
这届商业,开始“养人”了
130 万的价格标签刚一亮出,整个车圈都炸了!7 月 31 日,仰望 U8L 鼎世版全球预售发布会现场,当工作人员报出这个数字时,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 —— 有人说 “疯了”,有人喊 “值爆”,但所有人都承认:这台全尺寸行政豪华 SUV,真的把中式豪华玩明白了。
星海S7的后备箱里面都有什么
福特烈马用“科技、产品、文化”的三维绞杀,正在中国方盒子市场建立一种近乎垄断的话语权。
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赋能坦克500新车型,共筑中式新豪华安全标杆
SMA超级混动平台活力全开!
无惧夏日暴雨洗礼 哈弗 H6 经典版实力护航每一程
2025 年上半年全球车市激战落下帷幕,谁能想到,一款来自中国的 MPV—— 腾势 D9,竟在这场全球汽车竞技中,腾势D9摘得多国豪华MPV销量桂冠,一跃成为全球高端用户的新宠!这可不只是一辆车,它简直就是车界的 “现象级网红”,一路乘风破浪,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你知道吗?腾......
日产玛驰K11作为该品牌紧凑型轿车的第二代产品,于1992年1月正式发布,这款车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K11在1992年末进入英国市场,生产地点从日本转移到了英国桑德兰工厂,这标志着日产全球化生产战略的重要一步。在海外市场,这款车被称为Micra,而在日本本土市场则......
在 “火炉” 中验证实力 星纪元ET72小时高温试炼守护夏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