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扎进深山,远处的云雾还没来的散开。没错,我们又在贵州的深山中开启了新的一天。贵州的山,总说藏着很多的美景。
看过我前几集的朋友应该熟悉,当弯弯曲曲的公路与茂密的树林交织,贵州的山路基本都是这样,而且公路质量都不差,所以贵州的自驾游,我还是非常推荐大家的。
当然,秋色已经在南方变得显而易见,树叶在阳光照射的一面,已经变得金黄。湿润的一面还保持着绿色,这样的秋景与恰到好处的气温,这是贵州最舒服的季节。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海龙屯”,或许你直接就没有听说过它的存在。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西北约28公里的龙岩山巅。这里本是一座荒山,经过挖掘、整理、保护,700多年风雨苍凉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走国道,甚至还因为塌方,还得下车自己清理路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鲜有人知的地方。
但在2015年7月,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贵州首项世界文化遗产。而自申遗成功后,海龙屯的发掘工作都在不断的进行着,直到20年才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或许是还有很多故事有待解开,这份贵州的瑰宝总保持着自己低调的姿态。
驾车随着蜿蜒的公路到达山脚,植被因为山谷下方湿润的气候,这里的绿色显然要饱满很多。
一路从遵义过来,通过车机自带的导航系统与语音控制,让我感受到驾车中安全性与科技便利性,这点还是值得夸奖的。
保留物理按键的同时,无线充电板让随手一放的手机,时刻满电。出来玩,总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手机电量很重要。
今年新款车型的小细节应该能发现了吧,而且颜色可变,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这个小设计呢?
海龙屯遗址是我国研究当时土司制度的最佳遗址,由于历史原因它破损严重,但也算是完整的呈现了那时的历史。海龙屯让人惊叹的地方在于,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建筑作品。也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顺着山路上山,这仅仅只是古堡的外围,百年的石板路,修建在陡峭的山间,大块石头堆砌的城墙,显示着威严感。
石块间采用砂石与米浆作为粘合剂,百年过去依旧稳稳当当屹立于大山之中。
海龙屯的杰出,就在于它的建造本身就是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在那个物资和工具都缺乏的时代,能因地制宜,结合贵州山区地势,在险峰之上建造这一个富有强大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堡,易守难攻不仅让这座古堡延续了几代王朝,如今甚至还劝退了不少游人。
“三十六步天梯”就难到了我。作为海龙屯的重要关口,这座天梯的设计就极具故事。
能被称之为天梯,可想而知是有怎样的险陡。可这是通往古堡的必经之路,那样高的山地距离,每一块石阶都高且陡,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登上去,这样的设计也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或许也算是一个很有用的防御工事了吧。
这是进入海龙屯的必经之路,齐膝盖高的石头,让攀登者很难一步一台阶,并且台阶整体向下倾斜,如果遇到下雨天,爬上来不仅仅是困难,甚至是危险。
简单给大家示范一下,应该就不能看出其攀爬的困难程度。百年后石头被摩擦得表面甚至有些光滑,又增加了不少难度。
这是天生的防御工事,这座天梯,让易守难攻这件事,我有着切身体会。再者,也有人说这是过去王权的宣誓,来者必须在上山的路途中,对王权一路磕拜。我认为二者说法都有道理吧。
当然,如今在过去的石路旁,已经修建了易于行走的步道,顺着山路向上,可见此古堡得多少代人修砌而成。
口渴了,沿途就有在崖壁流下来的山泉,因为自然生态足够好,大家可以放心饮用。而过去,在山顶,也是因为有足够的淡水,开垦农田菜地,也让这座古堡不用依赖山下补给。
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形成了天然屏障,这天然的风水宝地,在中国也不多见。
上山的路途难度到这里大家可见一斑了,而这些石块儿到底是怎样搬上去的?石块的重量是与体积都不小,没有工程机械工具,无法想象是怎样实现的搬运,又或者是就地取材挖掘塑造而成?目前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或许这也如同马丘比丘一般,那在秘鲁山间的行宫,到底是怎样将石材搬运制造的?我们大家猜一猜。
在这些残延断壁间行走,确实得手脚并用,行走的难度也让这里很难成为大多数人都选择的目的地,确实体力需求很高。
秋色将大地裹上温暖的色彩,时光飞速流逝,将这里故事深深埋入这一片山头,等待后人慢慢揭开。只是庆幸的是,这些遗址,让我们多少看到了过去的世界,拉近了我们与过去的距离,这也是一种安慰了。
而海龙屯的这些遗址类的景观,单单是路过匆匆瞥一眼的话,是看不出价值的,可当你身处其中,了解了它的故事,它们的美才能显露出来,震撼你。“龙”是海龙屯的重要元素,如果对于龙脉大家是抽象的,那看看“飞龙关”的样子,对于龙的样子是否很具象呢?
说回我们要说的播州,也就是今天的遵义市,杨氏家族曾是西南土司中的翘楚,统治面积占据了今日贵州省的一半,是中国西南地区辖境最大的土司之一。海龙屯就是他的古堡。
而这一切却被一场战争毁灭。四百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在此发生,数十万大军在此停驻。一个不可一世的土司灰飞烟灭,一个虚弱不堪的王朝加速衰亡。海龙屯废弃后,渐渐藏在深山人难识,曾经的古道也被丛生的荒草淹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才被重新发现。1999年秋,海龙屯考古队尝试着对它进行发掘,而正式的考古工作直到2012年春才姗姗来迟。
我们只能通过残延断壁去假想过去的繁荣,而走进海龙屯,便明白了它为什么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每一块古旧的石,在那一场战役中,洒满了多少鲜红的血?又有多少人在这座城堡边倒下?它又阻挡了多少次的侵犯,保护了它捍卫的一切?
这种不断需要在你脑海中构建的繁荣,让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一寸细节都通过你眼睛的观察与脑海中的假想构建形成符合逻辑链的推断。
比如现在能完整看出过去生活痕迹的“新皇宫”遗址,能完整的看出各个功能分区。
这种残破的美,雄立山巅、大气磅礴,充满了战争的伤痕。屹立其上,遥想当年明军和播州土司守兵之间攻守的情景,如今只剩下这断垣残壁,令人唏嘘。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这许多事,都付笑谈中“,参观战争遗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 临江仙》始终最符合这种氛围。
说回来,最终覆灭的一大原因,也是因为其完整的复刻了朝廷礼节与管理模式,却有几分国中国的意味。大家可以看看这朝堂前梯,是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呢?
而这些台阶,过去都只有杨氏一人能走,文武百官只能走侧梯。很难相信在贵州的大山中,竟然藏匿着这样的一个王国。
这些故事,如今依旧被海龙屯的老人们传诵着,刘老师就是坚守在海龙屯上的义务讲解员。大家来到这里,听听他们的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可以想象当年建筑的宏伟,核心生活区里家庙、府库、厨房、厕所、水井等遗迹历历在目,仿佛时间被封存,所有的事就发生在昨天一样,真实且触动人心,再辉煌的基业,700年的家族传承终究敌不过时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悲、可叹、可哀!
一路走下来,九道关门和周边地势的易守难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种残破美的刻印深深烙在脑海,这一种残破的遗迹区别于国内那些到处人工修复的整整齐齐的仿古建筑显得更加纯粹。
跟悲剧一样,只有这种残破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记忆尤深,正是这种唯一的、独特的体验和观感,才是我们不辞劳苦前往的意义和收获。这个世界很大,我们总在不断揭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希望你们不断去打开这个世界,神奇的一面。
全挂车才是公路运输的“老前辈”。它的设计简单直接:车头是车头,挂车是挂车,两者通过拖挂装置连接,但挂车的前端还能稳稳地落地休息。这种经典造型像极了铁轨上的火车头拉着车厢,是最早的公路货运主力。
为未来出行注入新动能,smart携全新产品矩阵亮相慕尼黑国际车展
Zender Thirty 7是德国著名汽车改装公司Zender GmbH在1999年推出的概念车型,这款车不仅代表了公司技术实力的巅峰展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作为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的特别项目,Thirty 7的命名蕴含着独特的纪念价值——30象征着公司走过的三十年历程,......
统一低碳动力白金4T:国民摩托机油的新担当
点燃强劲中国心 奇瑞鲲鹏天擎发动机成功点火
近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上汽大众威然以全地形畅行大七座VIP用车身份亮相。
统一润滑油“智冷”系列冷却液,助力气体动力设备告别过热焦虑
不一样的星纪元武汉站来袭!潮改文化遇上江湖气,武汉掀起年轻人专属Party
YES! Clubsport的诞生源于两位德国工程师Herbert Funke和Philipp Will在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论文项目。这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在学业期间便怀着对高性能跑车的热情,开始设计属于自己的跑车作品。车辆的外观设计则委托给了他们的朋友、来自斯图加特的设计师Ol......
看一眼就心动!星途ET5把风、星、贝、玉都融进车身里了
别克至境L7的亮相,彰显了品牌进击新能源第一阵营的决心。
董事长亲驾哈弗H9柴油版,长城3大品牌出征2025敦耐赛T2组
金秋出行季,星纪元ET让自驾出行更尽兴
欧宝Calibra作为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运动轿跑车之一,在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款车型于1989年正式发布,作为经典车型Manta的接班人,Calibra凭借其突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卓越性能,迅速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魏牌⾼⼭7以灵动操控、辅助驾驶、四驱性能、全维安全等特点,全⽅位解决了 30 万以内主流 MPV 的主要痛点#魏牌⾼⼭ 7 #⼀家⼈的移动⼤客厅
“三逸”作为家用紧凑级轿车的三大金刚,销量都已经超过了百万级,但随着第四代逸动的劲爆上市,局面可能会有些许的变化。我们这次就把价格区间很接近的三台车找来了,给大家做个对比,看看如今的紧凑级家用轿车到底应该长什么样?
仰望U8L鼎世版,如何重塑顶级豪华?
魏建军亲驾哈弗H9柴油版率队出征T2组
荣威iMAX8 DMH真香MPV:家用省钱舒适,商务有面能打!
9月13日,2025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金塔分站赛暨第六届敦耐赛(以下简称:2025敦耐赛)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