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芯片,意味着按照此前的配置标准/工程标准/生产标准,一台台新车无法顺利被制造出来,驶下生产线。意味着尽管4S店/直营渠道收了很多消费者的订车款,却在交付时间上会打个问号。也意味着,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等级别的热门新车,会在产量下滑时让出自身原本的基盘份额,甚至导致日后的占有率进一步下降,现有市场格局转变为另一种新形式。
如今提及的芯片荒话题,主要2020年年底的南北大众被爆出减产、停产开始。原因在于,由于2020年全球疫情黑天鹅事件,直接导致了芯片上下游体系链与原有工作形式/产量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一些汽车领域之外的企业囤积了相应的芯片产能份额,于是有了初期的芯片短缺话题。
应对于此,全球汽车厂商目前给出的解决办法多种多样,按照形式的相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增大芯片采购量:这是目前所有车企几乎都在做的话题,并且不仅仅是初期的芯片成本从几美元提升到十几美元,如今的情况是,芯片生产厂商无法也无法明确给出相应的产能供给保证,于是,充满变量;
2. 调整自身的产能:这是目前大多数高销量主流车企的推进方式,主要方式为,减产甚至暂时停产某一系列销量/利润相对较低的车型,将mcu、igbt等优先供给利润/销量更高的车型,维系企业的正常营收与运转,诸如大众、丰田、本田、日产、BBA等均如此;
3. 调整全球产能配给:这是少部分全球级企业的思路,将部分国家/地区的生产模式进行改进,优先保障核心市场。但本质上,这样的做法并非适合多数企业,以大众品牌为例,它在全球的核心市场为中国、欧洲,其他市场的份额调配,本质上对核心市场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较之第一轮芯片荒,如今的新二轮芯片荒话题,本质上与全球车企的新一轮的车企预警与产能调整相关。具体例证为,5月中旬,丰田暂时关停了本土2家工厂,几乎同一时间,现代起亚在本土开始新一轮停产,宝马/本田等颇多企业则在5月之前预警到芯片供应的进一步恶化。
截止目前,根据公开数据来看,由于芯片供应层面的问题,第一季度已经有大约20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约占全球汽车季度产量的10%。
所谓新一轮芯片荒,正确的解读应该是,较之此前的芯片短缺状况可能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而非是,芯片短缺得到了有效控制,又有了新一轮变量。
这要从数据层面做出相关分析,再给出相应答案。从整体产量以及主流车企产量两个维度背后,实际上我们能对目前的汽车市场有相应认知。
整体市场层面,2021年1月,乘用车产量最终为185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增长33%。需要说明的是,同比增长数据因为2020年1月的突发疫情,参考意义并不大。环比下降18%的原因也很清晰,每年年末/年初,各家车企需要同时应对完成上一年整体任务以及给下一年开个好头的任务,于是出现波动。
2021年2月,产量为113.2万辆,环比下降39.2%,这与春节假期相关。
2021年3月,产量为182.1万辆。
2021年4月,产量为171.4万辆。
从2021年的第一季度数据来看,乘用车产量为495.5万辆。2020年的第一季度数据为,乘用车产量258.41万辆。2019年的第一季度数据为,633.6万辆。从具体的数字来看,这直接与中汽协会的预警相关,"芯片存在短缺状况,但并非报道中的过度状况"。
再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大众,中国市场中占据绝大多份额,它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交付量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并较之2019年有4.1%的同比增长;丰田,则在财报中发布了自己的相关产能消息,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全球产量为8182,944辆,在中国的产量增加了30.9%,从丰田的报告中,它表示能对芯片短缺做出好的反应;本田交出的成绩为1-4月53.96万辆,也较之此前有明显增长;吉利汽车2021年1-3月的销量为33.35万辆,长城汽车1-3月销量为33.88万辆。
从企业维度剖析目前的各车企产销能力,目前的局面是存在挑战,但能维系到正常运转状态,甚至于部分企业还交出了增长明显的成绩。
截止目前,能够看出,所谓汽车产业的芯片话题依然充满挑战,但实际的各主流车企表现处于正常可预估状态。
也有很多车企对于接下来的情况做出了预测,如权威机构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将回归正常,如大众汽车集团预计2021年的第四季度将可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也有部分企业对于芯片供应状况给出了更乐观的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恢复等等。
并且,目前各大车企也在进一步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现代起亚与三星在寻求成立合作公司,共同提供芯片相关生产能力。特斯拉在寻求某些部件替换现有芯片,保持产能供应。
但,最终可以预见的一点是,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大多数跨国车企会完成优先对核心市场的资源倾斜,主流头部车企的影响会在可控范围中。但,对于技术/成本/资本存在压力的车企来说,这一场芯片事件可能成为新的分水岭,决定2022年的市场份额,甚至决定接下来的生死。
保住芯片供应,保住产能,保住市场份额,才能保证营收、未来。至于新一轮芯片荒的话题,如今第一轮还未过去,谈及新一轮难免过度。
嘉车传媒荣膺2025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多项荣誉
30万级行政旅行车,也能拥有4万订单。
比亚迪发布e-Bus平台3.0,推动电动客车实现“电比油强”
市占率夺冠,为什么说买燃油车就选上汽大众?
【EV视界报道】9月15日,哈弗大狗PLUS在保定正式上市,此次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13.58-18.38万元,搭配优惠政策后,限时优惠价10.98-15.78万元。新车是基于现款第二代大狗更名、升级而来,作为一款聚焦家庭用户的泛越野中型SUV,它以全面升级的产品力,为消费者......
“打死不做”与“感谢致敬”的背后,是长城与别克对新能源技术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东风日产,这家曾经的合资巨头,和许多合资品牌一样,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经历了漫长的销量下滑期,但在N7到来之后,这个传统合资品牌终于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找到了存在感也尝到了甜头。
华为北汽升级战略共同体 享界品牌迈入“全生态融合”新时代
全球首创智能岛制造体系(I²MS),造就国民高品质智能好车——宝骏华境S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尤其是家用 SUV 领域,各大品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这片红海之中分得一杯羹。9月16日,比亚迪唐DM-i智驾版175KM长续航版强势登场,它带着满满的诚意和诸多亮点,试图在这一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的新标杆。此次唐DM-i......
让我们恭喜1905年的豪车灵魂,完成穿越时空的复生
广汽、华为最新成果将落地 “启境”能否成为广汽及时雨?
奥迪 E5 Sportback上市23.59万起 并享万元保险现金权益
近日,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近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上汽大众威然以全地形畅行大七座VIP用车身份亮相。
出口破20万,国内降11%!8月皮卡市场上演“冰与火之歌”
一地将推出网约车规管条例,网约车究竟应该如何管理?
年底行业首发10万级城市领航辅助,宝骏公布OTA升级计划
从别克至境L7,看上汽通用知弱而图强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MPV 领域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众多车企纷纷布局,试图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9月15日,岚图旗下中大型MPV——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迎来上市,五大配置版型,以及PHEV和EV两种动力模式,售价区间为32.99万-43.99万元。作为年代改款车型,其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