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风本田新享域上市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款车,而是其代表的双车战略。大家知道,广汽本田也有这款车,名字叫凌派。这样的姊妹车型还有很多,比如雅阁/英仕派、CRV/皓影、冠道/UR-V、思域/型格、缤智/XR-V等等,本田产品在中国基本上都是一车两卖
无独有偶,丰田也是这套打法,具体车型我就不列举了,最有名的是卡罗拉/雷凌。然而,双车战略的发明者并不是两田,而是大众。老三样中的桑塔纳和捷达就是最早的姊妹车型,但形成战略的是帕萨特/迈腾,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次出牌都是一对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三家要搞双车战略,而且只有这三家呢?首先,中国允许一家外企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这就为双车战略提供了可能。之前由于两家的产品不对称,会引起一家不满,比如一汽-大众以前只产轿车,而畅销的SUV途观给了上汽大众。于是为了公平起见,外方就把产品平分给双方。
这种貌似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却产生了奇效,大部分姊妹车型同时大卖。前面提到的帕萨特/迈腾,一个中国特供、一个原汁原味,都能大量圈粉;而卡罗拉/雷凌则一个稳重实用、一个前卫运动,靠差异化风格赢得了不同消费群体。
这些都是来自大品牌的畅销车型,前者为后者背书,水到渠成。不过也有不成的,比如雅阁/英仕派、阿尔法/威尔法,大概是前者太成功,反而给后者留下了阴影。同为小型SUV,先到的本田缤智/XRV赚得盆满钵满,后来的丰田奕泽/CHR却遭冷遇。
至于为什么只有这三家,主要是品牌号召力大,车型又多,别人想玩也没这实力。日产和福特虽然也各有两家合资企业,但分工不同,如东风日产和长安福特主打乘用车,郑州日产和江铃福特主打商用车,这就是另一套打法了。
对企业来说,双车战略有两大好处。一是减轻畅销车型的产能压力,如广汽丰田汉兰达一直供不应求、长期加价,一汽丰田推出姊妹车皇冠陆放就改变了这一局面;二是降低长途物流成本,分布更多的工厂使产品得以实现就近销售,毕竟中国幅员辽阔。
对合资企业的外方来说,不论哪家赚钱都受益,但对中方来说就不同了,一家赚的钱不会分给另一家,所以姊妹车型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甚至会自相残杀。这样看来,双车战略是1+1=2、<2还是>2很难考证,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双车战略不再是合资企业的专利,上海汽车开创了前者在这一领域的先河。荣威和MG虽然源自英国,但经过上汽多年经营,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国货。我们期待更多国产姊妹车出现,让广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5月26日,广汽传祺全新高端新能源MPV——向往M8乾崑系列正式上市,以35.99万-40.99万元的定价,携华为鸿蒙座舱+乾崑智驾两大核心卖点,剑指高端新能源MPV市场。作为传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款车型,其诞生既承载着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野心,也折射出智能汽车时代跨界合作的典型范......
近日,比亚迪作为“CCTV. 科技强国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践行品牌强国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的科技力量与时代担当。
黑芝麻智能亮相新加坡亚洲科技展,引领机器人创新风潮
车圈价格战愈演愈烈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早懂车》最新获悉,起亚即将以全新宣言“起亚,所向由心”开启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焕新之旅,并将携手知名导演顾游(顾晓刚)推出同名品牌电影,以真挚、感性的故事探索“心”与“行”的共鸣关系,深度诠释“心之所向,车亦所往”的品牌温度与人文情怀,陪伴用户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哈弗猛龙燃油版亮相即征战环塔拉力赛,要知道环塔拉力赛可是非常艰难的越野赛场,在这里有国内外的越野车同台竞技,哈弗猛龙燃油版面对出征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怠速检查废气阀是不准确的
长城汽车魏建军的言论本质为了什么?要知道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广汽传祺向往S7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不仅外观时尚 配置丰富,更兼顾全家人的需求。
长城汽车哈弗猛龙燃油版上市,作为一款越野方盒子造型的车,售价15玩级,这些配置绝对能硬刚30级硬派SUV。
电动跨界 SUV YU7 发布,设计神似法拉利 Purosangue!
《供应商气候夥伴计划》促进跨界别合作信和集团推出首个业界夥伴计划 与供应商携手构建绿色供应链
本田的EV分裂方程式:美国摇摆、日本缺电、中国狂奔
插混车型接受度持续走高,与纯电车型感知差距缩小
吉利第四代博越L亮相济南,这款“三好SUV”究竟有啥变化?
Too cool!Jeep的这些“土”特产即将被沪上潮人抢空!
哈弗猛龙燃油版上市啦,堪称是15万级别能和30万硬派SUV掰手腕的王者,都2025年了为什么一台燃油车还能让大家那么追捧?我们听听长城哈弗的解释。
5月20日,方程豹汽车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数据同学会】走进长安汽车,探讨“Data x AI”重塑车企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