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曾经奇货可居的动力电池,即将无人问津

曾经奇货可居的动力电池,即将无人问津

线外邦 2938浏览 2022-11-30 IP属地: 重庆

作者 | 曾炜

主编 | 赵文华

卡塔尔世界杯,除了中国男足没去,其他都去了;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都冲到全球第一,比如新能源汽车。

如果没有关注数据,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兴风作浪”。最近,关于“动力电池产能即将过剩”的消息层出不穷。这并非是小道消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等在近期均发表了类似观点。

曾经奇货可居的动力电池,为何突然就产能过剩了呢?

很多人都知道,动力电池成本是新能源整车成本中的最大项,低的占4成,高的有6成,因此,电池的价格就是新能源汽车价格的风向标。前段时间比亚迪再次宣布涨价,原因就在于电池原材料成本高居不下。又何止比亚迪?不少车企掌门人也多番吐槽,称“现在卖车就是在给上游电池厂商打工”。

我们先来看国内动力电池的格局,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一骑绝尘,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紧随其后。以2022年10月数据为例,当月国内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为30.5GWh,同比增长98.15%。其中,宁德时代占比高达48.33%,比亚迪以25.36%位居次席。剩下四分之一的市场,留给一堆二、三线厂商分食。真的是“我吃火锅,你们吃火锅底料”。

不甘于啃底料的人多了去了。大家可以简单算笔账:到2022年底,我国全年动力电池产量预计将达到530GWh左右,比去年增长1.42倍。按目前1GWh的电池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计算,这就是超5000亿的市场啊。

再则,今年前三季度,占动力电池半壁江山的宁王实现营收达到2103.40亿元,同比增长186.72%,净利润为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比卖车最多的比亚迪多了一倍。

卖电池比卖车赚钱多了,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动力电池市场就像那位“金发美女”,浑身散发出荷尔蒙的味道。

动力电池动辄数百亿的投资项目,每周都在发生。资料显示:2022年至今,宁德时代与其战略盟友至少公布了10个重大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近1600亿元,其中就有本田。此外,欣旺达年内已投入至少533亿元加码动力电池,年规划总产能达133GWh。亿纬锂能公司年内投资同样超500亿,扩充产能。

不仅电池厂快速扩张,车企也亲自下场。广汽埃安宣布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9亿元,开展电池自研自产产业化建设。奇瑞汽车成立了得壹能源,斥资超100亿建动力电池厂。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50亿元。不久前,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也刚刚落地沈阳,投资金额100亿元。而到2024年才正式开始量产汽车的小米,早已先后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多家电池产业链公司。

众多跨界投资企业也闻风而至。今年以来,仅锂电池端,就有近30家公司进入,其中包括食品界的黑芝麻、服装业的红豆股份以及三一重工、海能实业等等公司。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至少公布了75个投资计划,总投资资金超过万亿,近一半项目投资规模过百亿。如此盛世,丝毫不比二十年前的中国房市差啊。

想必各位都听过卖馒头的故事。任何一个领域,一旦资本疯狂起来,必将造成资源过剩。动力电池也不例外。

简单捋捋数据,今年 1-10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 425.9GWh,增长166.5%,但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24.2GWh,占比只有52%。这还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24%的情况下完成的。

按照多方乐观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有望冲击35%,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45%。但即便如此,动力电池的产量也远远超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机构曾计算,按照目前国内各大主机厂的销量规划,2025年一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最多只需要1000GWh。但按各大动力电池厂商的规划,中国动力电池2025年产能将达到1250GWh;2028年,预计将超过2500GWh。显然,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是必然的结果。

表面繁荣昌盛,实则惊涛怒浪,过剩的产能,必然引发“马太效应”加剧。

从现实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虽然体量庞大,但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产能却不足,存在"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迭代较快,宁德时代自2019年推出CTP,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近期推出的麒麟电池又将电池性能带到了新的高度。

当新兵还在扎堆磷酸铁锂电池的时候,头部已经在研究更先进的电池材料了。宁德时代、德方纳米等企业已开始投资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的产业化。磷酸锰铁锂相比磷酸铁锂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且锰矿资源丰富,相比三元材料具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以及更稳定的结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适用于动力电池行业。

从财务指标来看,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头部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还有不错的盈利水平以外,绝大多数电池生产厂商的盈利水平并不乐观。23家锂电池上市公司中最新净利润显示,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将近一半,其他大多厂商利润都在十位数和个位数。抛开这些上市公司,一大堆的电池厂还处于不赚钱,甚至亏本的状态。

“狮子从不在乎绵羊的想法”,赚不了钱就无法大规模投入研发,没有新产品就只能看着地盘被蚕食,这就是恶性循环。所以,未来两年,动力电池市场未来两年的竞争可是相当刺激,绝不亚于新能源车市。

当然,消费者更关心,动力电池产能大战能否将车价砍下来,个人认为,高端车存在降价可能性,但中低端车不可能,尤其是低端车还会出现价格上涨。

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电池产能扩张,势必带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而电池原材料成本又占电池成本的70%-80%。电池原材料成本越高,意味着单车成本就越高。

数据为证:组成动力电池所需的碳酸锂、氢氧化锂、电解液最核心的锂原材料目前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最高涨幅达到两倍。除此之外,比金属锂更稀有珍贵的金属钴,从去年不到2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至现在的38万元/吨,涨幅近60%,并且未来还将持续上涨。

另一项数也足以佐证:由于碳酸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加速上行,也直接导致废旧动力电池价格飙升,折扣系数倒挂。动力电池回收价格考量点主要在于电池中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含量,一般而言,要按镍、钴、锰、锂等金属的市场价打折回收。但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已出现明显的折扣系数倒挂,部分电池的折扣系数(废料价与新货价的比)在去年最低是60%左右,今年普遍升到100%以上,甚至有些废料价格超过200%。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动力电池价格不断攀升。

其二,就现状而言,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等极少数的车企通过规模化实现了盈利,超过95%的新能源车企都在赔钱赚吆喝,季度亏损动辄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前两天蔚来李斌在内部讲话直言“蔚来单季亏损高达41亿元”。就连最低单车价格超过30万的蔚来尚且入不敷出,何况那些靠低端车型走量的新能源车企呢?一辆十来万的电动汽车,卖一辆亏3、4万,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当资本的耐心达到极限时,涨价自救活下去,才是终极目标。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但问题是,很多企业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在裸奔。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线外邦 5.8万粉丝    4942作品 关注 做有态度的汽车新闻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