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圈而言,2023年是中国车市的分水岭,在这一年,中国汽车工业70年以来首次进入全球序列,自主品牌强势霸榜,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
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超3000万辆,站上新的起点。其中乘用车2023年批发2553万辆,同比增长10.2%,实现历史新高;零售累计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走俏,这一年自主品牌的年度市场份额达到了52%。也就是说,市面上每卖出100辆新车,有52辆是中国品牌。
在乘联会数据中,乘用车批发排名表中,前十名中国产车品牌占据了6席,合资车中硕果仅存的只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广汽丰田,而在狭义的乘用车零售表中,比亚迪强势登榜第一名,超过一汽大众将近100万辆,也创造了国产车品牌中的奇迹,而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分别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
在企业销量方面,大部分的合资企业的确陷入了负增长或微增长。比如上汽大众下滑了1%,广汽丰田下滑了7.3%,上汽通用和东风日产、广汽本田都下滑了两位数,东风本田也下滑4.9%,一汽丰田仅增长0.3%,北京现代跌到谷底之后,微增了2.8%,悦达起亚表现突出,但那是因为它有半数产品转了出口,国内其实只卖了8万多辆。
截至2023年12月底,在各级细分市场充斥着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同样不假。在新能源产业的助力下,中国汽车年销量(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破天荒地超过了3000万辆。回顾过往,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充满挑战与突破,从多样的产业背景中孕育而生,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比亚迪首次跃居全球汽车销量排名榜,位居第九。比亚迪作为唯一的中国自主品牌,不仅是榜单中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最早开始且唯一完成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2023年获得中国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同时,2023比亚迪全年出口超24万辆,同比增长334%,全球销量第一影响力与技术全面领先的实力,让比亚迪受到海外头部经销商的认可与支持,加速了比亚迪全球化发展的步伐。
除了销量,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战略,比亚迪率先停产燃油车,押宝新能源车,靠的不仅仅是政策,而是深厚技术的积累,比如说刀片电池、超级混动dmi系统、云辇系统、易四方等,都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正如王传福说的,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如今比亚迪智能化亮剑,更是如同油锅中倒入一盆沸水一样,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再次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70华诞,在一年不但实现了国产车销量占比上的胜利,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汽车出口量第一的国家。也是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目前各大自主品牌都加大了国际化进程,开始立足本土,进军全世界汽车市场。
“这一次,蔚来要靠自己从谷底走出来。”
在8月底刚刚预售了全新沃尔沃XC70,而日前沃尔沃又一款新能源SUV曝光。这款车便是沃尔沃EX60,新车将作为沃尔沃XC60的纯电版本,这似乎也意味着沃尔沃的新能源战略开始加速。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盛大启幕。作为中国新豪华汽车代表品牌,问界携全系车型——问界M9、问界M8、全新问界M7、问界新M5 Ultra登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5赛力斯集团展馆,凭借领先的产品实力和技术创新,彰显中国汽车在智能时代的技术自信和向上突破。
比亚迪巨额研发投入迎来技术爆发!
上市24小时大定订单突破10000台,问界M8纯电版引爆家庭出行市场的终极密码居然是这个?
在2025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市场中,比亚迪以71,345辆的销量成绩,高居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销量榜榜首,同比增长322.99%,增幅显著。
中国汽车,正闪耀欧洲!比亚迪以实力说话,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宠爱武汉新生,岚图汽车连续两年护航大学生迎新季
盈利曙光在前方,蔚来还差几步能看到呢?
当先锋,打头阵!比亚迪纯电动环卫车护航九三阅兵
2025年9月5日,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和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共同于重庆盛大开幕。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
性价比拉满?车展直击2026款eπ008,是你的菜吗?
重大突破!比亚迪引领欧洲新能源市场
北欧豪华全面升级!全新XC70续航性能双优,传统品牌反击?
比亚迪第零方阵集结完毕保障九三阅兵,十年三度亮相
别再吹欧美车企了!比亚迪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操作,直接把“老大哥”们都整懵了。今年上半年一路狂飙,销量和增速都甩对手几条街,连意大利、西班牙的新能源销冠都收入囊中。要知道欧洲可是汽车圈的硬核战场,比亚迪能在这虎口拔牙,这实力不言而喻!
自主向上与绿色转型的双重奏。
赛力斯亮相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引领技术智能化浪潮
据汽车之家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销量榜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欧洲新能源市场成绩斐然,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新标杆。
销量和营收增加,却有超过半数的车企或净利润继续减少或净亏损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