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全球每卖出10辆车,至少有3辆来自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早在1914年,美国人就通过流水线首次实现了汽车大批量生产,让汽车从富人阶层专利走向普通民众的生活。而我国,1956年才造出了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轿车领域更是“一穷二白”,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也只能生产红旗和上海牌轿车,专供高级官员与接待外宾的红旗产量稀少,唯一能够批量生产轿车的上海汽车厂,实际年产量也从未超过3000辆。
图为上海牌轿车
我国是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用短短半个世纪为轿车工业插上腾飞翅膀的呢?让我们从1978年说起。
引进轿车装配线 拍板合资模式
1978年,国内经济百废待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经委和外贸部联合提交的《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此举有利于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轿车需求,节约外汇储备,并争取出口创汇。
在“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的力主之下,这条备受瞩目的轿车装备线,落户上海,与上海汽车厂结下了缘分。1978年9月13日,国务院对《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做出批示,同意与外商接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图为《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
有了这盏“绿灯”,项目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期,时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被上海市政府委以重任,成为上海轿车项目负责人,组建了谈判小组。随后,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日产、德国奔驰、大众、法国雷诺、雪铁龙等全球知名汽车集团受邀前来洽谈合作,在沟通交流中,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学习到了一个新词语——合资(joint venture)。当时,国际上已有成功的合资先例——通用与丰田在美国合资成立了“努米”,以此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
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顾明向邓小平同志请示:“这个轿车项目可不可以搞合资?”邓小平说:“可以。不仅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这一回复,给了中国汽车人极大的鼓舞,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沃尔夫斯堡的不速之客
既然要合资,那问题又来了,应该与哪家车企合资?
几番巧合,促成了中方与德国大众关于“合资”的初次接触。
时值1978年11月20日,一支来自中国的考察团抵达了德国。它由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带队,正在欧洲执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部组团规模最大、耗时最长、最系统的一次考察行动。
看到德国大街上奔跑着不少悬挂VW标志的汽车,代表团产生了兴趣,决定去德国大众瞧一瞧。蒋涛也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在与国内的通话中,他得知了“轿车项目也可以合资经营”这一新消息,继而在访问沃尔夫斯堡前的预备会议上,向周子健提议:“代表团在参观后和大众汽车公司高层座谈时,是否可以提出欢迎大众汽车参与上海轿车合营项目的合作,看他们有没有兴趣”。
当年的电话记录
当一行人来到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总部,通过门卫辗转接通时任大众汽车董事长施密特的电话时,对方难掩惊讶:“中国的机械部部长,要和我对话?”
随后,代表团顺利参观了工厂,并在与施密特的座谈中,提出上海轿车要搞合营,欢迎大众汽车参与合作。出乎意料的是,翻译尚未来得及完整表述代表团的话语,已听出意思的施密特便高举胳膊,赞成这项提议。
原来,德国大众为了筹谋进入亚洲市场,正在与韩国接洽中。面对沃尔夫斯堡的不速之客,施密特当即表态,如果中国愿意合作,将成为其优先考虑对象,其不仅愿意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还愿意出部分投资。
事实上,面对中国的汽车合资意愿,美、日、法等国汽车厂商的积极性并不高,它们普遍认为,中国搞轿车工业的条件还不成熟,施密特的话成为了为数不多响亮的声音。这一次会面,为今后的中德合作埋下了伏笔。一家德国媒体写道,正是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改变了大众与跨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认知,也改变了上海轿车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命运。
此后,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融入了上海轿车项目(即上汽大众合营项目)的血液中,也沉淀在上汽大众的基因中。
6年长跑 一波多折
常言道,好事多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汽大众合营项目”自然备受挑战。
相关合资法律的缺失,是项目推进的一大“拦路虎”。德国人曾发问道:“你们连个合资法都没有,怎么谈?”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中央督促有关方面迅速起草了《合资法》。1979年7月,我国第一部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1982年下半年,《合资法》的实施条例出台。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和条文是以上海与德国大众的谈判为参照,这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有效推动了新中国法律体系的建设。
此外,“一下二停三撤”的风波也曾给项目蒙上阴影。“一下”指的是八十年代初,国家经济面临调整,一批基建投资面临下马,上海轿车项目也岌岌可危。“二停”德国大众出于自身经营压力考量,有意退出项目。“三撤”则是当时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意指轿车是典型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为了保住项目,上海轿车项目对产量规模进行了调整。饶斌表示,“干轿车我们是铁了心的,上海轿车项目绝不会停下来。”他鼓励大家不要失去信心,要继续谈判,打有准备之仗。
面对如此复杂局面,1983年,德国人又出了一道难题——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桑塔纳轿车,以此试探中方的诚意。当时,上海轿车厂依然采用着半手工、半机械的落后生产方式。在没有机械手,也没有规范工艺的情形下,螺丝拧不紧就用锉刀锉、用榔头敲,7位师傅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才拼出了第一辆桑塔纳,用辛勤汗水与钻研精神,给出了中方的态度,也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张黑白照片中,读出人们的喜悦与兴奋。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从1978年11月算起,直到1984年10月签约,这场中德合资谈判,历时整整6年。期间,项目数次面临“胎死腹中”的绝境,在永不言弃精神的支撑下,中国汽车人成功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前行的齿轮。
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
上汽大众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轿车工业正式启航。至此,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背后,离不开数代汽车工业人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合资合营的模式创新。而今,正值这家中德合资车企的40周年生辰,一个更出众的大众,值得被期待。
吉利银河车系的安全性能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关注,其中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更是经过严苛测试,展现出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就在12月6日正式上市的吉利银河星舰7,起售价仅9.98万元起,
12月6日终于迎来了吉利星舰7的上市,售价格亲民地从9.98万元起跳。这款车型凭借它那超乎寻常的空间表现及诸多亮点,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相比之下,比亚迪25款宋pro似乎感受到了不
开着问界新M7,沿着中轴线智驾北京是什么体验?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待了很久的城市都没有好好逛过。我才发现自己来北京快七年了,却从来没有好好逛一逛这里,鼓楼每次都是匆匆路过,天坛也没进去仔细瞧过.. 那这条视频,就开着问界新M7,带大家好好逛一逛这北京城~#华为智驾全国放心......
吉利,这个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备受瞩目的品牌,再次用行动证明了其对安全的执着追求。12月6日吉利银河星舰7也迎来了震撼上市,9.98万元-13.28万元的价格区间,明年一月底前下订
12 月 6 日,吉利银河星舰 7 重磅上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汽车市场的天空。起售价仅为 9.98 万元,它以卓越的品质和超高的性价比,向消费者展示了吉利汽车的创新实力。外
家用出行神车,二代哈弗H9,上山下海,大空间无所不能,超硬越野能力。
12 月 6 日,吉利银河星舰 7 直播上市,震撼登场,售价 xxx 万元起,以强大实力挑战 25款宋 PRO,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星舰 7 外观融合银河家族元素,前脸
随着2024年的尾声悄然临近,元旦与春节的喜庆氛围逐渐浓厚,许多消费者开始筹划着在新的一年里为自己添置一辆理想座驾,以满足自驾旅游、走亲访友等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在众多汽车品牌和车型
—— #智博士隐形车衣 —— 全车贴合 无痕包边 亚什兰胶层 不伤车漆 脂肪族TPU 性能稳定
近期,在北京蓝色港湾、东坝万达、朝阳大悦城、国贸商城等逸安启超充站内,逸安启为前来充电的新能源车主准备了一份惊喜的冬日暖心礼:逸安启员工为用户提供代客充电服务。据了解,此举是逸安启
最近,吉利刚上市的银河星舰7跟比亚迪宋Pro DM-i 2025款成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今天,小编将通过俩车对比,为大家揭示哪款车更值得入手。首先,从动力性能来看,星舰7搭载了吉利
提到银河车型,就不得不提其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这一系统经过严苛的测试,如火烤、海水浸泡、碾压、八针穿刺等,都表现出色,战绩辉煌。而随着12月6日晚吉利银河星舰7的震撼上市,插混SUV
提到吉利银河车型,就不得不提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吉利在安全测试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无论是“魔鬼碰”测试还是C-NCAP碰撞测试,吉利车型都表现出色。而星舰7作为吉利银河家族新上市的
近期,小米高管在东风风神赛车学院考取赛照一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随后风神赛车学院明星学员王小羽发起“东风风神赛车学院同学会”的倡议,得到众多赛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12月2日,东
我有幸参加了全新福特领睿/领裕插电混动SUV的珠海试驾活动。此次活动亮点十足,尤其是从城市街道到海岛秘境,再到沿海公路的试驾路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车型的强大性能和卓越表现。全新福特
有没有小伙伴们,从路透图开始就一直眼巴巴地盼着吉利星舰7的到来?现在,它终于带着9.98万元起的亲民价格正式上市啦!吉利星舰7,一款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未来与科技的碰撞的车型。它的外
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相继出台了包括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炉的新能源政策显示了中央政府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与力度。这一年,
终于,银河星舰7 EM-i迎来了它的正式上市,这款新车从亮相开始就注定将在紧凑型SUV市场掀起一波新的热潮,如今限时先享指导价才9.98万起,甚至还有更多限时福利,让市场一下子火热
回顾吉利的发展历程,吉利始终坚持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没有为了抢占市场而急于推出油改电产品。相反,吉利花费了5年时间,投入百亿研发资金,终于拿出了真正原生安全的新能源架构——GEA架构
百万豪车开出 500 万尊贵感 仰望 U8 能给你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