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亚迪为何被炮轰?

比亚迪为何被炮轰?

线外邦 1070浏览 2024-11-28 IP属地: 重庆

撰文 / 赵试

比亚迪万万没有想到,因“要求供应商降价 10%”被送上热搜,继而引发了一波舆情。

被高频转发的有两张截图,一张是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截图。

比亚迪为何被炮轰?

另一张截图为疑似比亚迪供应商的回复,用词非常犀利,直指比亚迪“近年来通过极致的成本压缩策略实现规模化扩张,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是在无底线地透支国内供应商的生存能力”。

比亚迪为何被炮轰?

比亚迪新闻发言人李云飞很快作出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比亚迪为何被炮轰?

但网友的评论一边倒地炮轰比亚迪。互联网审判从来不需要走流程,只要情绪到位,就能迅速发酵。

与供应商年度议价的确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比亚迪不是第一家要求供应商降价的车企,也绝不是最后一家。今年年初,长安在全球伙伴大会上提出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度难关,说法比较委婉,但目的也是要求供应商降价。

为何比亚迪被炮轰?这其中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今年主机厂大面积亏损,让供应商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而比亚迪是国内最赚钱的车企,第三季度净赚百亿,毛利率20.75%,超过特斯拉。

赚钱的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无疑就成了“最后的那根稻草”。

赔钱赚吆喝

车企“赔钱赚吆喝”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去年盈利车企一双手都数得过来。今年的情况更糟糕,前三季度集团车企中,长安汽车利润同比下滑63%,广汽集团净亏18.7亿,东风集团净亏1.15亿。曾经很赚钱的上汽集团,三季度利润同比下滑高达93.53%。

这是价格战带来的必然结果。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8月降价品牌车型总数达173,去年这个数字为150,超过2022年以前降价品牌的总和。其中,燃油车及纯电车型平均降价3.2万,插混平均降价1.3万,增程平均降价1.7万。

价格战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一张,后面跟倒一大片。2023年,比亚迪秦把插混价格打到10万,网上一片喝彩,就差给它颁面锦旗,今年秦降到8万以内,新老车主悲喜不相通。自主品牌本就薄利多销,降1-3万谈什么赚钱。今年盈利能力较强的吉利,其利润率为10%,小米的利润率只有6%。

合资更是哀鸿遍野。随便举几个例子,雅阁从17万降到13万,天籁、逍客分别降跌破13万和10万。丰田价格崩盘,汉兰达(图片|配置|询价)掉进20万以内,最高降幅达5.5万。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强推“一口价”,途岳新锐降到7.99万,帕萨特、别克君越降到15.99万,大幅降价倒是粉饰了上汽的销量,但利润却是断崖式下滑。

BBA想守价格根本守不住,奥迪最高降幅达到7.7万,奔驰、宝马两个月前宣布退出价格战,结果销量狂跌,销量与价格双降导致BBA全球利润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奥迪全球利润暴跌91%,着实恐怖。

新能源卖了个寂寞,看销量雄心万丈,看利润偃旗息鼓,新势力中除了理想与赛力斯,绝大部分都还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快上岸的也就3、4家。哪吒是不是下一个高合不得而知,但合创已经彻底凉凉。

除了价格战,高昂的研发费用与配套投入也在削减车企利润。主流车企的研发团队在3000-4000人,智能研发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数字工厂、一体化压铸、电池工厂投入动辄上百亿。电池工厂通常与宁德时代合作,智舱、智驾部分,绝大部分中国品牌绑定华为,鸿蒙座舱、华为智驾、华为高阶智驾都是明码标价,这坨成本可不低。

覆巢之下无完卵

绝大多数的车企不赚钱甚至倒贴,势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内“按情节轻重”分三级,一级降薪、裁员,不套路赔偿金,二级变相降薪,把奖金变成兑换生活用品的某豆,最流氓的是,拖欠员工7、8个月工资,比如风中凌乱的哪吒。对外首先刀供应商,一刀砍价格,一刀拖欠货款,被欠款拖垮的供应商不是个案。

连我们这种十八线自媒体都能感受到凛冽寒意。垫钱参加试驾、交通费、餐费半年报不下来已成普遍现象。以前参加车展,我们想的是派几组拍摄团队,如何最快完成视频上线争取流量,现在得认真思考我们能不能承受几组人的机票、酒店费用?一个发布会乌泱泱的几百人,90%以上都得自费。

大V们没有我们这种小烦恼,他们的烦恼主要来自于被“白嫖”,自媒体买车以前讲的是契约精神,而现在真金白银买了车,一问合作就只读不回。

作为在汽车媒体行业混了20多年的我,感到深深的悲哀,曾经备受尊敬且讲秩序的汽车行业,如今已是怪象百出。事出反常必有妖,机而竞争过剩就是原罪。

以前造车门槛高,光发动机、变速箱两大技术就能让那些想来淘金的“门外汉”望而却步,而电动汽车的门槛并不高,加上产业链成熟,有钱能使鬼推磨,热钱必然流向汽车行业,数百个品牌涌进新能源赛道,“僧多粥少”必打价格战。

不止一位车企高管向笔者吐槽,说“车企就像待宰的羔羊”。如今流量都掌握在大平台手中,不烧钱就没有流量,有流量不见得有销量,但没有流量肯定没有销量。

为了搏流量,直播达人打“擦边球”司空见惯,有些车企不放过任何一个蹭热点的机会。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10%闹得沸沸洋洋,上汽通用立推“多10%精神”,这难道仅仅是巧合?

联想到中国首富钟睒睒此前炮轰抖音和拼多多,钟公开指责“互联网平台让价格体系下来,尤其是拼多多这样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中国产业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它不仅仅是劣币驱逐良币,它是一个产业导向”。

在我看来,互联网营销的不是产品而是人性,利用人性的贪欲赚取暴利。拼多多就是掠夺!掠夺!掠夺的典型,入驻拼多多的品牌绝大部分都不赚钱甚至亏本,但平台永远在赚钱。在拼多多买羽绒服没有羽绒顶多被消费者骂几句,汽车击穿成本,带来的绝不是羽绒服没有羽绒这样不痛不痒的后果。

「最后说说」

近两年,汽车行业可以说是卷得天翻地覆,但卷完之后只剩一地鸡毛。明年形势更加严峻,出口因超高关税被堵,北美市场想都别想,连墨西哥都成为了“禁区”。欧洲市场明年充满变数,德系一旦在中国市场出现大幅亏损,欧洲市场恐怕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唯一的解题思路就是内卷。要么卷王,要么卷亡,无节制的内卷之下,“降价门”主角不会只有比亚迪。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线外邦 5.8万粉丝    4942作品 关注 做有态度的汽车新闻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