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主要由两份文件构成,第一份是152页的临时最终规则(IFR,Interim final rule),BIS对出口管理条例(EAR)的某些管控进行了调整,涉及先进计算物、超级计算机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 第二份是58页的最终规则(Final rule),名为《实体清单的新增与修改及从验证终端用户(VEU)计划中移除》。该规则通过新增和修改实体清单,对某些关键技术进行管控。 而这并非美方的首次出手。但无论是受制裁的企业规模,还是施加制裁的强度,都前所未有,涵盖了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EDA软件开发商、光刻胶开发商、半导体投资机构等。 且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BIS针对中国发布的“实体清单”高达37次,其中仅2023年就多达12次。 甚至,除了美国单边管制,荷兰和韩国等企业也将受到美国最新管制措施的影响。 能成为如今世界两大超级大国博弈的对象,芯片,究竟有多大用? 实际上,芯片就是半导体加集成电路,是一种把电路小型化并制造在一块半导体晶圆上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型电路。 其能够处理和理解大量的数据,可以执行多种功能,应用于个人计算、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在方方面面渗透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收入的增长速度将是全球GDP的两倍多,到203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 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领先的半导体技术都源于美国,在工艺上,由韩国和中国台湾占据主导。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件市场,并且越来越希望使用自己生产的芯片。 显然,目前如此有前景的市场,大家都不想错过。 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和英特尔签署非约束性的初步条款备忘录,为英特尔提供8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和110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以推进其项目建设。 一个月不到,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对台积电发放66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并提供50亿美元的低息政府贷款。 而其他国家也不甘示弱。 欧盟已经制定了一项463亿美元的计划,以扩大本地半导体的制造能力,目标是到2030年使欧盟的产量翻一番,占全球市场的20%。 德国计划拿出200亿美元补贴,以提高芯片产量,其中约75%的资金将流向英特尔和台积电,而资金或将在2027年前到位。 最近,日本政府宣布在2030财年前提供超过10万亿日元(约合4688亿元人民币)支持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并规划公共与私营部门共同投入50万亿日元。 而“当红炸子鸡”马斯克也没错过这场“热闹”。 12月5日,据知情人士透露,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已经向英伟达下了GB200 AI芯片订单。同时,马斯克本人还直接与英伟达CEO黄仁勋联系,并最终以10.8亿美元成交价获得优先交付的权利。 而这也为特斯拉的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 12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集体发表声明,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 并非像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一样,实际上,芯片并非什么罕见物,车载芯片的使用量非常大。 一辆车平均使用的芯片高达1400-1500颗,有的汽车使用的芯片量更是多达3000颗。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透露,蔚来汽车全车芯片搭载数量在2017年为3200颗,2022年第二季度为3600颗,目前搭载的芯片数量是4200颗。 但芯片也足够重要,每一次按键都需要芯片将触摸转换成电子信号,例如车窗、车灯、雨刷等很多基础功能。 可以说,芯片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虽微不可查,但是对自身的稳定性来说,作用明显。 从汽车芯片来看,可分为计算及控制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及其他芯片等。 而大家认为非常昂贵的芯片,就是计算及控制芯片,其包括SoC、CPU、GPU、ASIC等等。 其中,GPU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将任务分配给多个核心进行处理,非常适合用来机器学习。 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以137亿美元的收入规模,占据全球汽车半导体20.3%的市场份额。 而对于当前这场芯片之争,早就经历过“缺芯危机”的芯片人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表示,2018年芯片国产的产业链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很多核心能力都是欠缺的,但经过这5年多时间的发展和成长,“现在在绝大部分领域,尤其是在非先进制程的领域,从设计到工艺到制造这些环节,甚至包含设备、材料、EDA等再上一个环节,国内的产业链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从模拟芯片国产化的角度来看,整体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大概在10%左右,但是从模拟芯片的品类上看,国产芯片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分品类从0到1的突破,实现了品类的全面覆盖。” 可以说,芯片国产化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 目前很多大厂也在布局芯片,如吉利旗下的亿咖通与ARM中国合资成立了芯片公司芯擎科技,蔚来自研芯片产品LiDAR主控芯片NX6031(代号“杨戬”)等等。 记得有部电影叫《飞驰人生》,相比其他赛车手优渥的条件,男主人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拥有队友、赞助、汽车,但这并不影响他冲向终点,飞向自己的巴音布鲁克。 而对于芯片来说也是一样,眼下的掣肘,只是暂时的困难,而属于中国芯片的辉煌时刻,也必将不会遥远。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修订了新的《出口管理条例》(EAR),将136个中国相关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
暴雨天通勤有多狼狈?打工人太懂了!但有了比亚迪,一切都不一样了!拿出手机,轻轻一点,车辆自动驶来,不用冲进雨中、不用淋湿衣服,真正实现“人等车”而不是“车等人”,这就是比亚迪的遥控驾驶功能! 其实为了解决用户的出行痛点,比亚迪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易三方技术让车辆转弯掉头更......
在合资品牌长期称霸轿车市场的过去,国产中大型轿车举步维艰,月销量常常只有几十到几百辆。但比亚迪汉打破了这一局面!上市5年,销量突破100万辆,且均价超20万,成为首个销量破百万的国产中大型轿车 ,堪称中国品牌在20万级赛道的一座里程碑。
禁止默认单踏板刹停,乘用车制动新国标#特斯拉#单踏板模式
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比亚迪这次又上大分了!要知道,现在各家车企都在吹嘘自家的智能辅助驾驶有多牛,可一旦真出了小事故,不是甩锅就是跟保险公司扯皮,实在难堪!
销量暴跌,市值缩水,老板作妖,四面楚歌。
天神之眼B能自己过ETC了,首批就是腾势Z9GT跟腾势Z9,话说比亚迪今年路线好坚定啊,就没变过
比亚迪智能泊车保障政策助力消费者信心提升
430万辆见证传奇,全新一代速腾L开启A+级轿车新纪元
享界新LOGO发布,与用户共塑豪华新范式
新能源时代,合资反向出口潮迎来新变量?
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老车比新车还贵?还不好买?保险公司凭啥拒保
上市五年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比亚迪汉产品力到底有多强?
今年大概率将成为我国乘用车历史上新能源渗透率过半的元年。
大喜报!王传福C刊发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再出大彩
江淮皮卡:上半年全球销售3.29万辆,国内国际双线飘红
法式六边形战士护航暑期 东风标致新408龘龘款
能够让智能驾驶超越到老司机之上的要素,除了华为的强大实力储备厚度,还有一以贯之“以人为本”的态度。
众所周知,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
比亚迪正式交付客户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D9,并在泰国工厂下线了首辆泰国产比亚迪驱逐舰05。出海泰国三年,比亚迪以“交付9万辆”的卓越速度,成为比亚迪出海的重要标杆,在泰国市场的持续拓展又一关键节点。
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现阶段,智能驾驶普遍存在责任划分界限模糊的问题,车企不会承诺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