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不幸
前几日,极越汽车原地“闪崩”,令人大跌眼镜。一时半会想不通,背靠吉利、百度两棵大树,怎么就说崩就崩了?而且,极越几乎是以“原地解散”的方式,来告别这个“造车圈”,毫无体面可言。就算到了现在,员工、车主、供应商的权益在后续能否得到真正的保障,可能都是一个未知的答案。而我们展开了地图,惊讶地发现,就在极越汽车(集度有限公司)的左上角,有天际汽车,在其右下角,有爱驰汽车。
这三家车企,相继遇到了经营困难,逐渐消失于造车长河中了,而“黑暗三角”的魔咒,又困住了多少汽车人?
天际汽车:不见天际
左上角的天际汽车,进入造车行业非常“早”,它的前身是电咖汽车。而电咖汽车,成立于2015年,与“蔚小理”是同期的创业班同学。但电咖汽车的身世更曲折,在成立之初,背后站着的资本是乐视。
在造车历史上,乐视留下了光辉又稀烂的一笔。大概在2017年,乐视汽车遭遇资金链断裂,遂卒。贾跃亭做了一件事,清空了乐视持有的电咖汽车35%股份,为后续电咖彻底独立做好了铺垫。于是,张海亮顺理成章地从乐视汽车离职,后正式加入电咖汽车,做CEO,延续“贾老板”的造车之志。
如果将时间倒回到2018年,电咖汽车的决策也算务实。一方面,电咖这个品牌专注于小车,朝低线城市及短途出行场景渗透;另一方面,同时发轫高端电动品牌,于是,“天际汽车”这个招牌出现了。而且,来得早,可以获取的资源更优渥。比如,天际汽车具备稀缺的造车资质,可以自建生产基地。按理说,天际汽车应该像“开挂”一般,快速往前平推才对,但他们却恰恰输在了时间上。
天际ME7,在2018年9月就亮相了,当时宣称“量产进程99%”,但直到2020年才真正落地。那一年,特斯拉疯狂收割,在中国卖出去15万辆,天际ME7完全丢失品牌知名度,举步维艰。后来,天际汽车也想明白了,得再便宜一点,于是在2021年推出了“小一圈”的ME5,并且搭载了增程动力,但5座传统布局、销售渠道稀缺,都没有让这款车吃到红利。动作慢,没有声量,融不到投资,线下开店、营销宣传更无力支撑,于是陷入了“下沉旋涡”,最终只能泯然于尘埃了。
自2022年起,天际汽车也发力过海外市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甚至还主动传播过“海外战果”,但在近两年又没有声音了。或许,“曲线救厂”的思路,还是令天际汽车“难见天际”。
极越汽车:难关难越
地图中间的极越汽车,最近身陷于舆论漩涡的中心。接最新的消息,员工们应该是争取到了N+1的离职赔偿,钱大概是吉利、百度出的;现有车主的车辆售后问题,预计由吉利托底,至于智驾智舱的维护与更新,落到了百度的头上;供应商们的欠款,这么大的窟窿,还不知道怎么补上。
其实,我们还是好奇,极越汽车为什么会走到“原地解散”的地步?就行业观察来看,极越的声量一直都在。今年9月,还高调宣布了极越07上市,就连百度李彦宏也出现在了现场。哪怕是在广州车展,极越也正常设立了展台,与籍籍无名、默默消失之辈,俨然搭不了边。
但它还是“爆雷”了,最初的“敲钟人”,大概在12月初播撒出消息,说是极越拖欠供应商款项,并将大规模裁员。不过,这个传闻被“极越法务部”公开辟谣了。然而,也就过了一周左右,极越汽车忽然召开全员内部会,宣布公司遇到困难,需要调整。要么自愿离职,两个月后或有N+1赔偿;要么停薪留职,但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就这样,风波乍起,因为它恰好赶在年底,处在一个最难找工作的时间点。
其实,极越的出身真的很“可信”,前身是“集度汽车”,2021年3月成立,属于百度亲自造车的项目,同时,为了解决制造的问题,另有吉利入伙,妥妥的“富二代”。到了2023年8月,集度改名了,对外只能叫“极越汽车”,在表面的股比构成上,吉利占65%,百度占35%。就因为生产资质来自于吉利,那么,股比需要向吉利倾斜。
其实,在后续的分工中,非常明确。吉利仅负责生产制造,而百度则负责设计研发,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赋能。甚至可以再明确一点,真正在运作整个项目的是极越汽车团队,其背后的“输血者”还是百度。本来,一切都在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极越07发布之后,销量还被激发了一个“小高峰”。
但是,“闪崩”也来得太过突然。从本质上讲,极越汽车的“现金流”断了,一切也就崩了。吉利虽有股东之名,但更像一个供应商的角色;百度则处于业务收缩期,着急忙慌去防守AI大模型对搜索引擎的冲击,更无余力支撑造车的梦了。于是,极越汽车走向了末路,令人吃惊,但又似乎注定了结局。
爱驰汽车:江湖无名
右下角的爱驰汽车,名声不及极越汽车,也淡出汽车圈差不多两年了。最新的一则新闻是,美国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发布公告,计划与爱驰欧洲公司达成合并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一家名为EUROEV的新公司,还会在美股上市。
这一消息,颇为有趣。在国内陷入冷寂的爱驰汽车,居然在海外市场找到了新机会,甚至可以在纳斯达克拉融资了。爱驰汽车进入造车这一行,算是很早了,正式成立于2017年,也是“蔚小理”那一辈。创始人团队履历光鲜,比如,付强曾运作了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谷峰曾负责上汽集团的财务工作,王东晨则是德国大众汽车在华研发体系中最高级别工程师。
还有Roland Gumpert,曾帮助奥迪Quattro拿下25座WRC分站赛冠军、4座WRC年度总冠军。那个时候,还有PPT造车的说法,或者说,搞新能源似乎就是为了骗补贴。但是,爱驰汽车的“硬核团队”,还是让人比较放心的。他们也确实在扎实造车,一开始就研发了MAS柔性化生产平台,规划了十几款车型。
不仅有造车平台,他们更有自己的工厂。上饶基地在2017年3月奠基,总投资达133亿元,产能规模为年产30万辆。那个时候,感觉一切都很顺利。2019年12月,爱驰U5上市,但很不巧,赶上疫情,量产的第一款车有些哑火了。
第二款车,名为爱驰U6,在2022年10月才姗姗上市,但这一年,爱驰已经遇到了资金问题,惶惶中蹒跚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东柏集团趁机增资,但也导致爱驰的核心管理团队“大换血”,付强让出了董事长的位置,接替者是东柏集团的实控人陈炫霖,其他高管也跟着有所变动。陈炫霖没有能力将爱驰汽车带入“快车道”,反而耽误了“病情”,他自己更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这场奇怪的“宫斗”加速了爱驰汽车的消亡。和诸多穷途末路的造车公司一样,“爆雷”的标志就是工资欠发、公积金不缴,员工们开始维权,销售渠道纷纷退网,留下一地鸡毛。
但你不能说,爱驰汽车彻底无了,它在海外还有点存在感。像爱驰欧洲总部,就位于德国慕尼黑,从2020年到现在,也在欧洲销售和维修了大概6000辆电动汽车。现在有在美国“借壳上市”的计划,或许真有可能“柳暗花明”。只是,要在国内达到“东山再起”的程度,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写在最后
造车岂止是一场马拉松,在当前的阶段,就是生死局。哪怕背靠资本大树,在现金流枯竭的那一天,“闪崩”也是猝不及防。得拼销量,得做爆款,得不断融资,又不断造血,倒在半路者众,抵达对岸者寡。于是,便有了江湖与传说。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比亚迪6月销量38.25万辆,出口量暴涨228%!
百科小知识!幸运快3预测大与小双单
无界空间+超混自由!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
近日,腾势汽车正式官宣实力派演员蒋勤勤成为腾势 N9 产品体验官,这一强强联合瞬间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蒋勤勤凭借其在演艺界的卓越成就,以及从容自信、优雅知性的独特气质,与腾势 N9“好看、好开、好安全” 的豪华纯电座驾形象高度契合,二者携手为高端出行领域带来全新想象。
6月30日,方程豹豹8迎来了第四次OTA升级,以16项新增功能、10项优化体验,在智能驾驶、AI座舱、动态控制三大领域完成了一次有态度的进化。此次升级,让豹8不仅拥有机械素质铸就的力量感,还能读懂生活的细节,让智能不止于功能堆砌,更是想你所想的出行伙伴。
中国智造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7月3日,“百万强汉 一路朝前——第100万汉车主交车暨汉L赛道体验日”活动盛大举行,众多媒体与用户齐聚比亚迪合肥赛车场,一同感受汉L的魅力!汉家族上市五年全球交付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20万级首个交付破百万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向上之路中,汉家族已成为一面鲜明旗帜!
挑战极限有什么意义?人民网定调小米汽车
随着比亚迪的海鸥缓缓驶下生产线,巴伊亚州政府官员与中国高管共同鼓掌,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轿跑SUV也可以大空间,智界R7科技豪华打造新舒适
3岁小暖拿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冠军,老母亲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9万级SUV首配座椅通风 2026款起亚赛图斯领潮上市
轿车操控,SUV空间,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10.98万元起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啦!从2014年深耕到2025年,7年销量从260辆飙至超7.6万辆,纯电市场份额92.16%!55亿雷亚尔建拉美最大新能源车基地,15个月速成,年产15万辆和提供2万+岗位,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小米YU7虽然火爆,但是价格、车型可能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而且新车的排期又不知要到什么猴年马月。不过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的申报名单,其中也不乏有实力、有亮点的新选手,至于它们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对于纯电车来说,续航固然很重要,但快充也一样,为了追求更快充电,各大车企也是不断升级电压平台,从400V到800V到1000V,目前更是迈入千伏时代。
零跑、鸿蒙智行卖爆了 6月新能源销量排行
领克 10 EM-P全球首秀! 标配四驱+激光雷达树新标
乐道最近给L90搞了一个雨天湿滑路面被卡车“前后夹击”的碰撞场景挑战:被测试的乐道L90先是被8吨货⻋以50kph的⻋速追尾,随后被顺势推向前方的静止货车。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碰撞结束后这台L90的座舱部分基本保持完整的结构,作为最后一道防护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从谷俊丽、张晓洪到尚进,奇瑞智能化各板块的不同故事线上,主人公的结局出奇一致。制造业基因的奇瑞,还在摸索搭建新技术研发体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