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之后还没几天,相信许多人还尚未从新年假期的气氛中走出来,但汽车圈却出现了新一轮的重磅消息,将无数人拉回紧张的气氛之中。
就在2025年2月9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这一相似的文案,不难让许多人将两份公告联系在一起,一时之间,长安和东风合并的消息不胫而走。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市场上就出现过央企合并的消息,在2017年时,长安、东风和一汽还在武汉举行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但最终却并未走向合并,而本次东风和长安接连发布公告,则意味着汽车央企合并终于走进了现实。
可以预见的是,本次重组将注定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一旦重组成功,便将打造出一个世界级体量的汽车霸主,谱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但另一方面,这场重组也注定没那么容易。
全球第五,中国第一
两家重组的原因并非无迹可寻,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要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新兴领域。
而汽车作为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同时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自然首当其冲,二者的重组或许只是央企重组的一个序幕。
笔者认为,在长安和东风重组之后,可能会出现“1+1>2”的效果。
首先是体现在销量层面。在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达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达223万辆,长安汽车新能源的销量达734615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达536196辆,同比增长49.6%。
东风方面,2024年全年销量达248万辆,同比增长2.5%,终端交付达256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达137.2万辆,同比增长34.8%,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6.1万辆,同比增长64.4%,在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东风公司已经实现整体经营回升向好,经营效益大幅改善。
通过简单的计算得知,两家公司在2024年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按照2024年全球车企的排名来看,两家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大车企。
其次是体现在资源整合方面。两家车企在市场上已经深耕多年,在研发、技术、制造、渠道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优势。
以长安汽车为例,通过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的推进,长安汽车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如“金钟罩”电池、量产5C高压快充技术、智慧新蓝鲸3.0、全场景多模态AI座舱等等,同时阿维塔还与华为有着深入的合作,在智能化上也已经占得先机。旗下的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品牌已经完成了数智跃迁。
再看东风方面,其马赫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达到47.06%,并且还发布了行业首个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旗下岚图品牌的岚图梦想家车型已经成为新能源MPV市场第一,东风猛士也处于持续发力阶段。
二者的强强联合,必将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获得决战未来汽车市场的超强竞争力。
最后是规模效应。这是一个许多车企都在喊的口号,因为根据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研发成本、供应链采购成本等都会随着销量的增加逐步平摊,让单车成本越来越低。在二者强强联合之后,可以实现研发共享,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在供应链采购上,更庞大的体量也势必能更好的向供应商议价,将规模优势最大化,不仅车型拥有更多的价格空间,自身的盈利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三个优势最终指向一个结果,那就是降本增效,此前有消息称,在某次汽车产业内部研讨会上,领导表示中国车企的利润加起来还没有丰田一家高,这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规模庞大的价格战,无论是普通品牌、高端品牌,还是豪华品牌都无一幸免,也导致多数车型的价格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亏钱卖车的情况。
由此可见,长安与东风的重组,不仅是一次提高利润、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还将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一个崭新的中国汽车“巨无霸”即将登上世界舞台。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重组拥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但是其中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首先就是整合难度较大。长安和东风都是深耕多年的车企,二者规模庞大,且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难免存在差异,如何实现高效的协同,进行快速的整合,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品牌定位冲突。要知道,长安和东风旗下都拥有多个品牌,并且部分品牌的价格带和定位存在重合问题,如东风风神和长安引力,如何进行整合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此前也出现过大厂合并的事件,就在去年12月份,市场上还传来本田和日产即将合并的消息,但是最后却草草收场。
日产的前CEO戈恩曾对二者的合并表示,“这是绝望之举,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
原因便是本田与日产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也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本田和日产不仅运营的市场相同,产品也几乎相同,品牌也十分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重组之后就要做出取舍,问题是到时候舍弃谁?谁的话语权更大?在各家都有重合的技术布局基础上,优先选取谁的技术?
以上都是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走向失败,而这件事也成了网友们对长安和东风重组的质疑点,但好就好在,自主企业与日本企业不同,并且长安和东风的产品并不是完全重合,依然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由此可见,尽管重组之后将产生“1+1>2的效果”,但却并非坦途,短期的阵痛似乎不可避免。
好就好在整体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利好的事件,只有尽快制定清晰的战略,妥善解决重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抓住未来汽车市场中的机遇,将双方的优势最大化,把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
笔者认为,无论是东风,还是长安,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开启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篇章。
极氪7X,越野能力更上一层楼
正式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标志着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八届一诺杯高管开放麦-关海涛 20万以上中国纯电SUV首选极氪7X
索纳塔降至11万元级,北京现代“一口价”有多狠?
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加配高阶智驾系统,打破“智驾=高价”的行业潜规则,降低安全配置成本。此策略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转型,巩固比亚迪市场地位。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马斯克预测特斯拉能源业务将增长至少50%
在刚过去的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仅仅只有47%,换个角度,直到今天,燃油车实际上还是销量上的主流。既然新能源车又快又省又智能,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燃油车?
近年来,骆驼蓄电池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深耕绿色铅酸电池平台与新能源锂电池平台,完善循环产业链布局,以技术驱动创新,以品质赢得市场。随着新能源赛道持续升温,骆驼蓄电池旗下驻车锂电三代重磅焕新,凭借八大核心优势与硬核性能表现,强势登陆市场,成为商用车领域当之无愧的“爆款新势力”!
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转型与市场内卷的双重压力下,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传统车企普遍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另一方面,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凭借新能源技术和全球化布局实现逆势增长
雷暴级消息!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涵盖7万到30万,比亚迪这次真的是要开创全民智驾时代了、作为目前的销量王,转身成为智驾普及者也是很合情合理,你说这个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会改变2025年的市场吗
比亚迪下单400万颗芯片,英伟达一把翻盘。
全球头部车企负债透视:高负债背后的真相
新势力品牌最新周销量排名确认了!理想、小米、小鹏位列前三
智能驾驶迎来拐点
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高阶智驾 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智驾普及再添新力量,宝骏汽车欢迎比亚迪共启全民智驾时代
汽车DeepSeek时代降临!三日内近20家车企接入 #DeepSeek #汽车圈 #车企 #AI
一家公司一首歌!--卓尔不凡,和而共行-- 中国二手车卓越企业家访谈系列
2025智驾之争——技术内卷下的市场重构与生态博弈
2024年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额超过了60%,有了大幅增长,相应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下滑。所以2025年将是合资品牌的至暗时刻,撑过去了才有继续留在牌桌的资格,撑不过去,就面临边缘化,甚至退出中国市场的风险。那么在竞争更加激烈的2025年,合资品牌将如何破局呢?从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