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特斯拉近期申请了“赛博”商标,分类为12类“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运输工具,这意味着,Cybertruck有望登陆中国。
实际上早在2024年1月,特斯拉就注册了“CYBERTRUCK”商标,不过分类仅仅是“玩具汽车模型”,但这一次“赛博”商标就不太一样了,其分类直接指向运输工具领域,显示出特斯拉对Cybertruck本土化的实质性推进。此外,有消息显示,特斯拉早在2021年便开始布局“CYBERTRUCK”商标,并于2024年成功注册“特斯拉赛博”商标,这进一步印证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规划。
当然,尽管特斯拉已经着手商标布局,但Cybertruck能否真正落地仍悬而未决,最大的障碍依旧在于中国现行的相关法规。根据GB 24550-2023《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车辆内外不得存在可能造成伤害的尖锐凸起。显然,Cybertruck标志性的不锈钢车身和直角设计与这一要求直接冲突。这一矛盾不仅涉及外观合规性,更关系到行 人安全风险。并且Cybertruck的车身材料强度极高,如果发生碰撞可能对行人或其他车辆造成更大损伤。
另外,就是国内当前的皮卡政策了。尽管当前相关政策开始逐步松绑,比如部分城市取消了进城限制,但仍然需满足严格的排放、安全及尺寸标准,这对主打“未来感”设计的Cybertruck而言,无疑增加了落地的难度。
实际上,自特斯拉Cybertruck赛博皮卡面世以来,其何时登陆中国市场的讨论一直不断,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曾表示,赛博皮卡在中国合法上路存在困难,但可以运送原型车进行展示。
所以,在2024年,我们看到Cybertruck以原型车形式在国内多地巡展。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部分进口Cybertruck已通过特殊渠道上牌。例如在天津街头,就曾出现挂载了津牌的Cybertruck。这意味着,Cybertruck进入中国市场也并非完全不可能,通过一定的适应性调整,或许还是可以正式面向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
当然,Cybertruck成功入华,能否如当年的Model系列车型那样,对中国电动皮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受限于中国本身皮卡政策的影响,这类车型在国内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加之Cybertruck的价格相对较高,会与国内原本的实用性皮卡拉开极大的差距,两者的消费人群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或许对于特斯拉来说,Cybertruck的正式引进,更多的意义还是在于展示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以及对于新技术的更多尝试。
技术日产,已然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向新出发!
比亚迪回应“葡萄碎碎冰”散布谣言被拘留,强调尊重并接受监督,坚决采取法律手段打击黑公关。
即日起至5月31日,秦L EV推出限时置换补贴政策,至高可享10000元厂家补贴,力度空前!作为这届年轻人最带感的智美中级车,秦L EV拥有全系e平台3.0 Evo、全系“天神之眼C”智能驾驶辅助三目版、全系后驱等六大越级产品力,智能、操控等方面全面领先同级车型,官方指导价仅11......
2025上海车展豹力全开, 方程豹583家族齐亮相。
一场关于山水与科技的奔赴,比亚迪带你看未来出行
铁山坪,畅玩途昂 Pro 试驾 # 上汽大众途昂 Pro #铁山坪试驾之旅 #汽车试驾乐趣 #新车驾驶体验
保时捷称拟在华停售电车系误读,但不把小米汽车当对手是真的
2025年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比亚迪深圳”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汽奥迪,领潮2025上海车展!
4月22日,“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成功举行了隆重的交付仪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李巍出席仪式并为新船正式命名。仪式上的砍缆环节象征着“BYD SHENZHEN”号开启璀璨航程,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部署开启新纪元
鸿蒙智行:让安全成为智能驾驶辅助的“肌肉记忆”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严惩不实信息传播者
承担日产“越野化”战略使命,郑州日产开启国际化进程
如何将潮流感融入日产Frontier Pro PHEV的强悍造型?
“战略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今年车市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各家都有了“9”系列车型,这个系列的车型论空间,豪华,舒适用料,智能科技都不差,腾势N9凭啥突围?
荣威纯电D6,国民家轿的荣威诠释,还用考虑轩逸吗?#荣威纯电D6
#上海车展的科技味 太震撼了!汽车之家 带来的VR空间大电影《Car时空-能源觉醒》让人完全沉浸其中!从百年前的巴黎街头,到月球驾驶,一秒穿越,科技感满满,历史与未来完美融合!没赶上的朋友,5月1号开始上海和深圳的汽车之家空间站就能体验啦!#汽车之家 VR 大电影空降车展全球首映......
近年来,随着高温天气常态化与物流行业“人车协同”需求升级,商用车驻车空调正从“选配”转向“刚需”。数据显示,我国3000万长途货运车辆中,超60%的司机需在熄火状态下解决驻车制冷问题,而传统燃油车怠速开空调导致的油耗成本、碳排放等问题正倒逼行业寻求变革。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谣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