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你有多久没在汽车产品的发布会上,听过发布会主讲人夸其他品牌了?
记不清多久,或者这几年根本就没有!但2月27日,小米SU7 Ultra的发布会很特殊,雷军在介绍小米SU7 Ultra开始时就说,小米SU7 Ultra的目标是“性能比肩保时捷、科技紧追特斯拉、豪华媲美BBA”
注意用词,比肩、紧追、媲美,和全面超越、遥遥领先区别很大。值得关注的是,保时捷这位小米造车路上的“关键先生”,更被雷军重点点名。小米SU7 Ultra上海国际赛道跑赢了保时捷Taycan,之后得到了保时捷官方微博的祝福。
雷军除了当时以微博回应,此次发布会上也表示“我觉得国际大厂真的有格局,也更加佩服保时捷了”;“小米作为汽车行业的新人,能跟保时捷这样的国际大厂竞技,这绝对是小米的幸运,哪怕就是我们输了也不丢人”。
当然,雷军和保时捷各有其优雅的一面,但友商竞技该有火药味也得有。“而保时捷回应的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在下一个赛道再见。此时此刻,我只有一个问题,哪个赛道”?雷军也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当日上市的小米SU7 Ultra更加不客气,说好了预售80多万,结果标准版定价52.99万元!产品上看,该车搭载自研超级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1.98s,最高时速350km/h,且在上海国际赛道跑圈测试中超越保时捷Taycan。
这……敢情,年销1万台有9成把握,底气在这啊。
狂吹保时捷 远比狂踩更有意义
小米造车路上,保时捷大概是位关键先生。并且,这位关键先生的格局,还不是一般的大。
与很多新车型一般,小米SU7亮相时也充满了争议。其中,最典型的是:这不保时捷Taycan吗?关于小米SU7的外观争议,直至今日还活在大家的笑谈中。
然而保时捷当时并没有选择踩小米SU7一脚。“对于小米SU7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当时的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是这样说的。
“苦主”都这么说,网友自然也就“息怒”了。而保时捷对小米SU7 Ultra上赛成绩的恭喜,则更相当于认可了这款车在赛道上的成绩,约见小米SU7 Ultra也相当于将这款车当成了保时捷真正的对手。
并且,作为性能车的标杆品牌,保时捷的的“认可”价值极大。雷军在此次发布会上狂吹保时捷,本质上也是对小米SU7 Ultra的赞扬。并且,保时捷恭喜小米SU7 Ultra,在雷军和网友的理解中是“格局大”,雷军狂吹保时捷又何尝不是?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雷军或者小米汽车营销的高明之处。造车以来,雷军对友商的态度总是尊重的,无论是传统大厂还是造车新势力,这种当前时代比较“特立独行”的方式也更容易获得网友的好感。退一步讲,对友商保持尊重,总好过某些品牌把奔驰逼急眼了,站出来怒斥行业乱象好……
狂甩28万5 小米SU7 Ultra就没那么客气了
雷军、小米和保时捷互相保持尊重,以“大格局”的人设面向众人。但市场的竞争往往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高低也得见点血色。81.49万的小米SU7 Ultra与入门版的保时捷Taycan相差约20万,如果考虑保时捷现在的优惠,终端价格可能仅差10万。
如此一来,同样是豪华性能车,保时捷Taycan和小米SU7 Ultra还会给消费者带来选择困难症,咬咬牙上保时捷也并无不可。但小米汽车“不当人子”,小米SU7 Ultra比预售价下调了28.5万,一台三系、A4的价格可能就出来了啊。
谁又乐意咬牙呢?关键是,小米SU7 Ultra对标的是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啊,差2千块钱卖200万那个。一个更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包括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21处碳纤维部件、21英寸U型锻造轮圈、外后视镜、拉花、轮眉装饰件等多项选装配置,3月31日前下定免费赠送。
保时捷选装,大多是要花钱的吧……怪不得,雷军声称小米SU7 Ultra年销量1万辆有9成把握呢?保时捷认证的性能车,卖52.99万元,能没有底气吗?但需要提到的是,性能车在汽车行业被归类为“小众市场”,根本原因则是,不好卖!
价格门槛在65万的保时捷718,2024年卖了3690台,在跑车中是TOP1,保时捷911卖了2704辆,排在第二。与小米SU7 Ultra同为四门的性能车,奔驰C63 AMG,142台;奥迪RS4,284台;宝马M4,1193台……
所以,小米SU7 Ultra年销量1万辆真的是一个不低的销量目标。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其如果真能把小米SU7 Ultra卖到1万辆,值得一个“遥遥领先”!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