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前,不少豪华品牌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数据,那叫一个惨不忍睹,都是两位数的下滑。对此,一些品牌是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全球新能源需求不给力、中国市场竞争压力太大……所以本次来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豪华品牌,因为中国市场不景气少赚了多少钱。
宝马:息税前利润下滑39.2%,缩水61亿欧元
根据宝马财报显示,2024年宝马集团营收为1423.8亿欧元,同比下滑8.4%;息税前利润为109.71亿欧元,同比下滑39.2%,缩水了61亿欧元,净利润率也从11.0%下降到7.7%。对此宝马是将锅甩给中国市场,其表示2024年下半年营业受挫,是受到中国市场需求疲软、集成制动系统(IBS)相关交付停止的影响。
可以说2024年国内价格战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宝马,其一边有创造“五折宝马i3”,一边喊着抵制价格战。结果7月份提出不参与价格战,8月份下滑到34846辆后就学乖了,重回价格战,所以这就造成其下半年在中国市场营业受挫?
奔驰:息税前利润下滑31%,缩水63亿欧元
2024年奔驰营收1456亿欧元,同比下滑4.5%。息税前利润为136亿欧元,同比下滑31.9%,缩水大约63亿欧元,比宝马稍多一些。净利润方面为104亿欧元,同比下滑28.4%,而2023年同期为145亿欧元,缩水41亿欧元。
对此业界也认为是中国市场下滑导致奔驰盈利收缩,而在3月14日北京奔驰公布的财报数据也证实这一点:收入为217.47亿欧元,同比下滑3.7%,除税后溢利为24.43亿欧元,同比下滑18.6%,缩水5.56亿欧元,其他综合收益为-3900万欧元。
从总数据上看,奔驰和宝马算是打了个平手,如果二者在高阶智驾方面还是没跟上,今年或还是得要以价换量维持市场地位。
保时捷:净利润35.95亿欧元,同比下滑30.3%
保时捷可以说是在国内混的豪华品牌中,让人觉得掉价最快的豪华品牌,甚至还出现经销商不满意压电车库存而逼宫的情况。所以不出意外的,保时捷2024年在中国市场同比下滑28%,直接导致其全球销量下滑3%,而盈利情况自然也会出现下滑。
根据财报显示,保时捷2024年营收400.8亿欧元,同比下滑1.1%,营业利润为56.37亿欧元同比下降22.6%;税后利润为35.95亿欧元,同比下降30.3%,缩水超过15亿欧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曝出大众汽车将减持保时捷股份,后者亏损预计会达到200亿欧元(约合1572亿人民币)以上。
或许因为经济上的问题,保时捷在今年1月份宣布未来2年内缩减中国经销商数量、今年2月份宣布未来4年将裁员1900人……保时捷昔日“理财产品”的光环逐渐褪色。
特斯拉:净利润下降52.46%,为71.3亿美元
2024年特斯拉营收为977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自车辆的营收为770亿美元,同比跌幅6%,在中国市场收入为209.44亿美元,同比下跌3.7%。而相较之下,来自储能和服务的营收分别为100.86亿和105.34亿美元,前者增幅67%,后者为27%。
只不过在利润上,特斯拉却显得不乐观,其中全年毛利润为174.50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71.3亿美元,同比跌幅达到52.46%,毛利率为下滑至17.9%。要知道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达到178.92万辆,同比增幅20%,增量却不赚钱,这确实耐人寻味。
总结:
总而言之,从上述的数据看,传统海外豪华品牌、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品牌力和溢价能力也加速收缩,其中奔驰、宝马少赚了400多亿人民币,特斯拉更是腰斩。只不过当品牌溢价下滑成为常态时,对中国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理想,2024年销量超50万,同比增幅33%,但净利润下滑31.9%,全年利润率为4.9%,下滑1.1%。
经典来说就是,当品牌溢价下滑与价格战、配置军备竞赛相互牵扯的时候,各大品牌都很难独善其身,这也是现阶段所有品牌都要度过的难关。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