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认为是智驾元年,多家主流车企加速入局,营造“全民智驾”新浪潮。但在智能驾驶技术“野蛮生长”的今天,用户对“解放双手”的期待与事故频发的现实正形成鲜明对照,尤其是智驾过度宣传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工信部在近期出台智能汽车营销新规《通知》就明确规定,车企向消费者介绍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必须做到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引人误解。
对此,岚图汽车CEO卢放近期多次公开强调的“智驾标准化缺失”问题,犹如一柄手术刀,精准刺破了行业表面繁荣的泡沫。
“不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行业内还是缺乏对于智驾是标准化的东西,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讲,一定要跟用户讲清楚什么是智驾,一定要有清醒的判断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一定要给用户一个正确的判断权利”,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卢放言辞恳切、态度坚定。
通过“三个一定”,卢放对行业乱象发起了灵魂拷问——智驾到底是服务于企业财报,还是用户体验?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智驾标准建立第一步,说真话办真事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去看,智驾标准的缺失主要呈现在“L2+至L3级功能定义模糊、车企宣传口径混乱,用户认知存在严重偏差”等方面,如有企业将“车道居中”包装成全场景自动驾驶,也有品牌用激光雷达数量替代安全性能的量化评估,更有甚者通过算法取巧制造测试场景下的“伪智能”体验。
如华为余承东所言,“够用与好用是两回事”。今天智驾风口的到来,与当年新能源的兴起或是新消费主义的崛起并无本质区别,在“一拥而上”的背后,是企业将利益作为了发展动机,缺失了对用户价值的关键洞察。
在卢放看来,“企业说真话,说人话”是建立智驾标准的第一步——他对“智驾平权”这一概念并不反对,但“要让用户清楚地知道给的是什么权什么能力,这个事情要说清楚,就像我们买手机一样,一千块钱和五千块钱的手机能力是不一样的,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不一样的,必须要跟用户说清楚。”
车企如何“说真话、办真事”?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对智驾实力与标准的定义,需以真实的用户数据说话,而非以激光雷达或是堆砌其它智驾功来界定”。
卢放的底气,源于岚图真实的用户数据支撑。据悉,岚图高阶智驾包的开通率高达94%,该数据达到行业第一。同时据相关资料显示,用户的智驾里程已超过1058万公里,其中城区高阶智驾里程达到244万公里。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用户单日最长智驾里程达到了2097公里。
这些数据表明岚图的智能驾驶已经成为岚图用户日常使用的高频功能,同时罕见的事故发生率也进一步印证了岚图汽车在智驾上的安全能力。
安全实践与用户价值,智驾标准的双重博弈
今年以来,随着“智驾”话题的进一步发酵,行业多位大佬现身说法,如在2025两会中,就有车企巨头呼吁从技术标准、责任判定、准入机制三大方面构建引领性标准体系。
同时,长城、小鹏等车企高层也相继发表观点,表示“智驾需要与用户认知协同,应当以实践为标准”,他们均认为“安全才是智驾的前提”。
对比寡头们在行业层面的聚焦,岚图卢放更加注重“双管齐下”,即要坚持技术的先进与安全,还要重视用户层面的感知,他在采访中强调:“岚图认为高端和智能不是简单的堆参数、堆配置,一定是从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去思考这个问题”。
“只有跟用户沟通特别好,了解用户需求了解得特别完整,才能让智能化更好”,卢放多次提及用户是岚图技术研发的出发点。
因此,面对行业困局,岚图选择了一条“技术普惠+透明沟通”的破局路径。
据悉,岚图已将4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的华为乾崑ADS3.0智驾系统下放至35万级MPV市场,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通过架构革命实现的成本重构,自研ESSA智能原生架构将开发周期缩短12个月,与华为“智架+智驾”的深度融合模式,更打破了传统分布式电子架构的效率瓶颈。岚图带来的“系统级创新”,可使得高阶智驾不再受制于豪华溢价。
不仅如此,岚图更通过多项措施达到与用户“透明沟通”的目的,如岚图在最近OTA推送中,就明确标注“纯视觉车道级导航适用场景”“DeepSeek R1大模型决策逻辑”,用技术语言建立用户预期管理。同时,岚图坚持体验导向的研发逻辑,以上述“单日2097公里智驾里程”的真实使用数据反哺算法优化,将“能用”升级为“敢用、爱用”。
岚图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本质命题:智驾标准化的核心不在技术参数的统一,而在用户价值衡量的共识建立。
当行业热议“激光雷达数量”时,岚图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的场景通过率评估体系,将评判标准回归到“匝道汇入成功率”“施工路段识别时延”等用户体验维度;当对手追逐功能炫技时,其率先构建覆盖研发、测试、售后全链路的智驾能力披露规范,将“透明”转化为新的竞争力。
这种以用户价值为锚点的长期主义,在行业利润集体承压的背景下更显珍贵。当部分企业为销量数据不惜牺牲毛利时,岚图保持15%以上的毛利率并持续投入智驾研发,证明“健康经营”与“技术攻坚”并非零和博弈。其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布局的1500人研发团队,50%的硕博占比,展现着对第一性原理的坚持——真正的平权源自底层创新,而非营销话术。
智驾技术正站在从“功能展示”到“价值交付”的关键转折点。岚图提出的“标准化缺失”警示,本质上是对产业初心的叩问:当资本热钱催生技术泡沫时,究竟该用怎样的价值尺度衡量进步?
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精心标注的能力边界说明里,在用户单日2097公里的信任托付中,在拒绝销量造假坚持透明披露的选择上。这场关于标准化的觉醒,终将让投机者现形,让长期主义者赢得未来。
比亚迪领衔,韩国进口车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达2.5%!
汕德卡TIR跨境运输牵引车,以全维实力铸就跨境“精品”!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负债并非负担,而是战略资源;关键在于“钱花在哪里”和“如何花”。
中大型SUV又变天?海狮07DM-i标配云辇-C/天神之眼
如果把药物比作“武器”,那么载药微球就是这些“武器”的微型“运输仓”,在人体内按照预设程序,根据治疗需求精准释放药物成分。近年来,微球技术正在重塑医药治疗版图,并在精神疾病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而丽珠集团(深交所代码:000513,香港联交所代码:01513)正是这一领域的持......
【韩系动向1573】试驾起亚塔斯曼!这才是皮卡该有的样子!
4月末的上海车展让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持续高涨,这不刚进入5月,别克纯电E5就“放大招”了
从L2到L3的奋力一跃!华为乾崑智驾ADS 4开启一场“AI学车”革命
2025年5月7日,宝马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复杂处境。数据显示,集团总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低于市场预期的351.4亿欧元;净利润21.73亿欧元,同比暴跌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从8.8%降至6.9......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这也意味着,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
前不久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季度财报,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一季度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滑7.95%;净利润亏损7.32亿元,同比暴跌159.95%,如此业绩创下近五年最差季度表现。这一数据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波动,它背后藏着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映射出......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看全球车企财报及负债率,中国车企更稳健!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正式发布,辅助驾驶芯片升级,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底盘、豪华配置再升级
2025年5月,中消协一纸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推上风口浪尖,定金退款难、车型迭代背刺老车主、补贴承诺成空。这看似是消费纠纷,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车企们沉迷于月月上新、周周降价的内卷游戏,但消费者用投诉和质疑敲响了警钟,行业该慢下来,需......
5月22日上市交付!深蓝S09隐藏大招即将曝光!
蒙迪欧2.0T,6秒级的零百加速,喝92号油,在没有金融补贴的前提下,价格已经到了15.98万,而且终端实际大概14.5万左右就能拿下,现在买是不是很划算?